新中國田野考古「第一號報告」重印出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屈婷)素絹為封,鳳鳥為飾,令這本原版影印而成的文獻更顯古樸、厚重。

被學界公認為新中國田野考古「第一號報告」的《輝縣發掘報告》22日在北京重印出版,以紀念這一考古學經典文獻出版60周年。

;;;;;;; 1950年至1952年,剛剛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前身)在河南北部的輝縣進行了第一次田野考古發掘工作,發現了多處商代、戰國、漢代的遺址、墓葬。

特別是琉璃閣甲乙二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是研究戰國時期用玉制度的重要遺存。

;;;;;;; 《輝縣發掘報告》系統地紀錄了這一歷史性的發掘和遺物分析工作,於1956年3月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其叢書名為「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第一號」。

它也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考古類圖書。

;;;;;;; 「輝縣發掘啟動了新中國的田野考古工作,」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說,《輝縣發掘報告》的出版則開創了新中國考古報告編寫、出版的先河。

;;;;;;; 王巍說,發掘結束後就要立刻著手考古報告的整理、公布和出版,這成為其後中國田野考古中不斷被重申、強調的學術要求。

;;;;;;; 白髮蒼蒼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還記得,自己買的第一份考古文集就是《輝縣發掘報告》。

由於年代久遠,這本書在圖書市場早已難覓蹤跡,為數不多的擁有者幾乎將其視為文物珍藏。

;;;;;;; 李伯謙說,報告所創立的「地點為經、年代為緯」的編寫模式,被廣泛應用在其後考古發掘資料的整理、編寫等工作中,已成為考古報告編寫的規範體例。

;;;;;;;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用「群賢畢至、考古先聲」形容這部文獻誕生的過程。

參與輝縣發掘的考古隊員既有考古學家夏鼐、郭寶鈞、蘇秉琦,也有當時還是普通所員的安志敏、石興邦、王伯洪等,他們風餐露宿,先後進行了三次發掘,並進行了繪製線圖、器物修復和照相等工作。

;;;;;;; 「後來,這些先生陸續成為中國考古學界不同領域的學術權威,」孫英民說,報告的豐碩成果也使後人得以一窺中國第一批考古工作者科學、先進的田野考古理念和方法。

;;;;;;; 據出版方、科學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社長閆向東介紹,原版《輝縣發掘報告》為8開本,布面精裝、彩色插頁,是當時條件下的印刷精品,重印版則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版的風貌。

;;;;;;; 「這麼安排是為了尊重那段歷史、緬懷已故的考古前輩,」閆向東說,重印《輝縣發掘報告》不僅是要紀念新中國的第一次考古發掘工作,更是要弘揚這部報告對於當下學術研究、出版的引領作用。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中國田野考古第一號報告重印出版

考古所、中國考古學會、河南省文物系統、北京大學等近30位考古專家參加紀念《輝縣發掘報告》出版60周年學術座談會。科學出版社供圖12月22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學會、河南省文物系統、北...

輝縣考古發掘的N個全國第一

——1950年,新中國首次考古發掘在輝縣開啟;——輝縣考古發掘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延續至1952年,首次發現了早於殷墟的商文化遺存;

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走出

今年是《輝縣發掘報告》出版60周年。它既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報告,也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考古圖書。這部報告由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其所遵循的田野發...

新中國考古從哪裡邁出第一步

第二看台當前,中國考古發掘工作可謂熱火朝天,可有誰會想到,新中國最初的考古工作是從何時、何地開始呢?日前,「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走出——紀念《輝縣發掘報告》出版60周年學術座談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

新中國田野考古範式的確立

《輝縣發掘報告》是新中國第一本田野發掘報告,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科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時隔一甲子,坊間早已難覓這部報告的蹤影,典藏機構也大多視為珍藏,不輕易示人。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