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文化之大成 繪田園之理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漢新城渭河生態景觀帶。

資料圖片

秦漢新城張裕瑞那城堡酒莊。

資料圖片

陝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總面積302平方公里,位於關中平原腹地,西咸新區幾何中心,西接咸陽主城區,南跨渭河與西安相連,山水俱陽,地當要衝。

境內眾多古蹟星羅棋布,遺址源遠流長,古墓葬200餘處,其中大秦帝國都城遺址和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群的9座西漢帝陵廊道綿延雄陳,讓人對豐富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肅然起敬。

而對建設者們,則更添一份特殊的責任,如何讓這一片區域既能夠對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還能讓當地群眾享受到新城發展帶來的福祉?

秦漢新城走出了一條全新的路線,以建設「民生之都,文化之城、田園之城、健康之城」為發展目標,既一脈相承又相互滲透,讓文化與田園融會貫通,田園與產業交相輝映,產業與民生相得益彰。

在這裡,2/3的面積被綠色覆蓋,每一片綠色既映襯著文化的保護與延伸,也支撐著這片區域人民的幸福生活,描繪出西咸新區現代田園城市的理想。

文物保護先行

奠定綠色生態基礎

五陵原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最寬處約13.5公里,以西漢王朝早期在這裡設立的5個陵邑而得名,西漢先後共有9位皇帝長眠於此,巨大的陵冢沿鄭國渠一字排開,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由於歷史原因,秦漢新城成立時,大片帝陵區域已多成農田、荒野。

2012年,秦漢新城實施五陵原綠化暨帝陵生態治理工程,工程以帝陵遺址為依託,著眼彰顯帝陵整體形制格局和氣勢宏大的大地景觀,打造了內容豐富的帝陵景觀帶,已完成境內長陵、安陵、趙王如意墓的生態修復,綠化總面積2萬多畝,栽植雪松、側柏等多種景觀喬木25萬餘株。

義陵二十八星宿梅園等在建項目有序推進,全部建成後將形成綿亘東西40餘公里的綠色長廊。

對於帝王陵墓,秦漢新城原則是「保護先行」,綠化就是為了有效地保護文物。

將散落在群眾手裡的田地、無人管理的荒地統一以綠化的方式保護起來,有效避免了意外破壞、盜墓等損害文物、遺址遺存事件的發生。

綠化過程中也特別注意保護,比如沒有直接移栽大喬木,而選擇了小喬木種植,避免深挖坑,保持原有地貌。

帝陵周邊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不僅對陵園封土、現存文物、地下墓葬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而且提升了區域景觀品質,為歷史厚重的五陵原增添了雄渾、蒼涼的大氣之美。

9座西漢帝陵的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共占地104平方公里,占到秦漢新城總面積的1/3。

綠化工作既促進了文化文物保護,又奠定了西咸新區現代田園城市的基礎。

秦漢先祖選擇在這裡長眠,留給子孫後代極為珍貴的文化文物遺產,唯有竭盡全力保護。

秦漢新城在建設中嚴格遵守國家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文保先行,並依託區域優勢確定了「民生之都,文化之城、田園之城、健康之城」的發展理念。

現代田園城市則是這個理念呈現給人們的理想城市。

俯瞰秦漢新城,2/3的區域面積已被綠色覆蓋。

穿插在義陵、渭陵之間的酒莊小鎮張裕瑞那城堡酒莊,依傍著安陵的現代農業項目西部芳香園、劉家溝村,沿著千年渭河的大西安最美道路蘭池大道,堪比公園美景的秦漢大道……這一切,既與綿延雄陳的千年帝陵渾然一體,又煥發著的新城蓬勃發展的活力。

綠色生態產業

將田園與城市有機結合

秦漢新城切實踐行《西咸新區總體規劃》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以「城市組團+綠色廊道+優美小鎮」為整體發展模式,按照區域統籌、梯度推進、彈性發展的原則,精心描繪「城在田中、園在城中、城田相融」的田園城市畫卷。

張裕瑞那城堡酒莊就是一個特色風情的酒莊小鎮。

這是一個集葡萄品種示範、高端葡萄酒生產、葡萄酒文化展示、產品銷售和觀光旅遊休閒五大功能區為一體的國際一流葡萄酒酒莊,擁有亞洲最大的葡萄酒酒窖。

酒莊投產年產值可達6億元,年實現稅收1.75億元,直接和間接帶動上千人就業,輻射帶動葡萄基地3萬畝以上,將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直接植入五陵原周邊厚重的土壤里,將旅遊、文化展示、種植、生產、銷售高度複合在一起,最大化地增加農業附加值,為當地農業升級提供了一種示範。

大型綜藝節目錄製、婚紗攝影、酒莊婚禮等,使酒莊的複合功能日漸凸顯。

劉家溝村是秦漢新城優美小鎮建設重點項目,也是西咸新區唯一入選的首批省級傳統村落。

目前項目已建成生態園1座,窯洞農家樂、窯洞賓館50餘家,特色小吃近40家,還有茶館、遊樂場等遊樂設施,已對外開放近兩年,形成了以窯洞文化展示、生態餐廳、農家樂經營等為主的民俗文化村,月接待遊客3萬人次,輻射帶動了一條上萬人的旅遊服務產業鏈。

田園產業的又一代表西部芳香園,占地1260畝,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發展起來的生態觀光農業項目。

該項目通過集中、大規模安置農民就業,使其成了秦漢新城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農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和以產業發展推動城鄉統籌的亮點。

還有西咸國際農莊、秦漢農莊、大秦農莊、喜樂華生態農業園、尚品風情園、古渡風華、田園牧歌生態產業園等初步建成的項目,秦漢鮮花港、綠洲生態園等在建項目,實際投資逾7億元人民幣。

這些項目平均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安排當地400餘人就業,年營業收入約3500萬元,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秦漢新城通過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帶動城市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近日,由聯合國環境基金會等5家機構主辦的「2015綠色中國·環保成就獎」評選活動傳來喜訊,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榮膺「綠色中國·傑出綠色生態城市獎」獎項。

現代田園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劉恩懷和他的騎行朋友們不到8點就來到了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渭河生態景觀帶,參加秦漢新城舉辦的綠色騎行活動。

「以前在渭河邊騎行,回去都是一身灰。

自從渭河生態景觀帶修好後,路好、環境好、空氣好,兩個小時騎個來回讓人特別精神!」

渭河生態景觀帶是渭河秦漢新城段綜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該工程西起上林大橋,東至西咸交界處,投資15億元,全長18.65公里,主要包括防洪工程和景觀工程兩大類,鋪設堤頂道路18.65公里,新建、復建雁翅壩138座,栽種樹木50餘種20萬棵,綠化面積達4500畝。

目前,渭河秦漢新城段綜合治理工程已是陝西省在建設安瀾渭河、綠色渭河、美麗渭河方面的示範性節點工程。

2014年6月,第四屆「綠色中國·環保成就獎」頒獎典禮上,渭河秦漢新城段綜合治理工程榮獲「傑出環境治理工程獎」。

與渭河景觀帶平行的蘭池大道,擁有別致的綠化帶景觀和讓人眼前一亮的視覺效果,被譽為大西安最美道路,已成為周邊群眾騎行、休憩、觀光的好去處。

另一條交通要道秦漢大道南起蘭池大道互通式立交,北至涇河邊,全長11.52公里,綠化帶最寬為兩側各60米,是大西安地區綠化率最高的道路之一。

同時,區內要道均積極配合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力求管廊建設與地面開發充分銜接,結合雨污水利用、濕地建設、綠廊建設等,具備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功能。

馬小會是秦漢新城窯店鎮窯店村的村民,以前的生活就是家人在家務農,他外出打零工,和家人聚少離多,收入也僅能餬口。

今年5月他被聘為西部芳香園專職種植工,生活發生了變化。

他憨笑著說:「8小時上班制,離家就5分鐘路程,工作輕鬆穩定。

每個月工資2400元左右,芳香園還徵用了我家的地,一年有6000元左右的租金。

我想在這裡穩定地幹下去。

誰不希望在家門口上班,照顧家人還能過上好日子呀!」

除了湧現出一大批像馬小會一樣可以順利就業的村民,還有一部分村民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黃永利原本在咸陽建材行業工作。

在劉家溝要打造優美小鎮之初,他受劉家溝村村主任陳剛之邀回村子創業,現在,他在劉家溝生態園經營一間小木屋門面專賣豆腐,不遠處則是自家開的豆腐坊,他經營的豆腐坊已小有名氣,不少西安咸陽居民一大早就過來購買他家的豆腐。

「很開心能夠在村子裡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現在這裡的人氣是越來越旺,不但本村村民,周邊村一些村民也被帶動過來開農家樂、窯洞賓館。

據統計,秦漢新城轄區農民共有19萬人,而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等綠色生態產業,輻射帶動了近5萬人在當地就業。

秦漢新城在現代田園城市建設中最大限度地惠及當地群眾,以「五金」(安居房出租租金、商業房分紅股金、拆遷補償金、養老保障金、就業薪金)定人心,讓群眾著實提高收入、真正安居樂業。

據了解,轄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9年的5127元,到2014年底達到11979元。

陝西的母親河在這裡,秦漢文化聚集在這裡。

建設綠色基礎設施,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是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選擇。

無論城市居民還是當地群眾都能擁有「舉頭望星空,推窗見花海」的田園生活,享受到發展現代田園城市帶來的福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