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寶有一神秘傳說,專家估值24億,陵墓多次被盜,但此寶無人敢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古界有句話說中國的歷史有多長,中國的盜墓史就有多長,可見盜墓的活動由來已久。

雖然古代官府曾命令禁止盜墓活動,更是施以犯者死刑的重罪,但是由於我國自古就有厚葬的習慣,尤其是帝王將相的陵墓,更是有數不盡的奇珍異寶作為陪葬。

為了墓中的財寶,無數人鋌而走險,對歷史上各個朝代大大小小的陵墓進行盜墓活動,幾千年下來,造成了現在古代陵墓基本上是十室九空的現象。

近代發現的很多古墓基本都是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甚至是很多次。

盜墓賊不惜風險就是為了墓中財寶,按理說盜墓賊光顧後的陵墓,其中最有價值的寶物應該早就沒了,但是有一件卻是例外。

此寶物被專家估值24億元,遠超慈禧夜明珠的2億元,但是面對如此重寶,盜墓賊多次進入墓地,歷史上卻無人敢拿。

它就是轟動一時的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陵墓之中,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死後穿於死者身上,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

金縷玉衣在史書中多次記載,傳聞可以令屍骨千年不朽,甚至起死回生、長生不老。

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根據當時的生產水平,製作一套「金縷玉衣」是十分不易的,漢代皇帝為此專門設立了從事玉衣製作的「 東園」。

首先需要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玉料,然後通過一道道工序把玉料加工成為數以千計、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的小玉片,每塊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鑽孔,大小和形狀必須經過嚴密的設計和細緻的加工,最後玉片還需要許多特製的金絲編綴。

由此可見,製成一套「金縷玉衣」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因此甚至即使貴為皇帝,死後也不一定有金縷玉衣可用。

我國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縷玉衣墓只有八座。

發現最早的是河北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的兩件,1968年出土時轟動了全世界。

價值最高的是1994年江蘇徐州楚王陵金縷玉衣,玉片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整件玉衣拼合得天衣無縫,玉片數量4248片,金縷1576克,玉片全部是新疆和田玉,溫潤晶瑩,可以說每一小片都是簡直連城。

歷代皇帝王侯級大墓都是盜墓者的首要目標,多數寶物幾乎被搬空,漢代王陵也不例外。

但是有一個現象很特殊,就是漢代王陵雖然多次被盜,但是墓中最珍貴的金縷玉衣卻無人敢拿。

原因有二:

一是古代玉器作為皇家貴族的象徵,在民間是不可以隨便擁有與流通的,偷盜出去後很容易被查出,所以盜墓者寧願放棄也不願多添麻煩。

膽子最大的也只是把金線抽掉而把玉留下。

二是玉在古人看來很神秘,尤其被死人貼身後,會沾染上死者的陰氣,盜墓者偷盜會帶來霉運,所以沒有盜墓賊會將玉器作為盜取的首選。

這也正是現代出土後的一些金縷玉衣為何金線被盜,而價值更高的玉片散落一地無人去拿的原因了。

從漢代陵墓的發掘情況來看,金縷玉衣顯然沒有史書記載的那麼神奇,讓屍骨不朽、甚至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傳聞,只是古代帝王的美好願望罷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昂貴的陪葬品:金縷玉衣

看過南派三叔《盜墓筆記》的同學,想必都對文中懸念重重,情節跌盪的盜墓情節所著迷;更有甚者沉醉於文章中巧奪天工的機關設計,但是,在文中更吸引廣大讀者的是那一件件見證著歷史的文物。

盜墓賊為何不稀罕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為漢代高級貴族死後所特製的喪葬殮服。用玉喪葬,主要是為了使屍骨不朽。而這個傳統由來已久,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喪葬玉。即在死者的蒙臉布上綴些象徵眼、鼻、口、耳的玉石,以代替五官,保持...

歷史上盜墓賊們為何不屑價值連城的金縷玉衣?

這樣一套價值不菲的玉器珍品,為何當年的盜墓者沒有將其盜走呢?原來,金縷玉衣是為漢代高級貴族死後所特製的喪葬殮服。用玉喪葬,主要是為可使屍骨不朽。而這個傳統由來已久,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喪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