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文物折射南北漢文化之美 最早金屬醫針亮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上午,「流耀含英——漢代王室文物展」在揚州博物館開幕,河北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中山懷王劉修墓、三盤山漢墓、中山簡王劉焉墓出土的諸多精彩文物,讓參觀者領略了漢代王室文化的璀璨與神奇。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漢墓中出土的不少文物在揚州漢墓中也能找到「代表」,然而不同的文物形制,卻折射出完全不同的南北漢文化。

揚州漢文物精緻,河北漢文物華麗

此次展覽,河北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文物居多,值得一提的是,劉勝與揚州人熟悉的江都王劉非是兄弟,同時也是廣陵王劉胥的伯伯。

同時期內,漢文化在南北有著哪些不同的呈現方式?這些都可通過文物一窺究竟。

看過揚州地區漢墓中出土的隨葬品,你就會發現,揚州出土的漢代木漆器上的彩繪非常精美,而這次「流耀含英——漢代王室文物展」展出的河北中山靖王劉勝墓和劉勝妻竇綰墓出土的陶器上,幾乎都有彩繪。

劉勝墓出土的彩繪陶壺,材質是泥質灰陶,整件器物造型高貴端莊,紋飾優雅華麗,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漢代王室的奢華生活。

揚州漢墓中出土的眾多漆器大多非常精緻,而河北中山靖王墓中卻鮮有漆器出土。

河北博物院陳列部的張永強介紹,河北的土質不易保存漆器,也曾有漆器出土,但大多已被腐蝕,只有一些漆器貼片得以保存。

眼熟文物不少,中山王鎏金銅鋪首

揚州發現的隋煬帝墓和蕭後墓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中,鎏金銅鋪首就非常引人注目。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介紹,隋煬帝墓裡面出土了四件銅鋪首,銅鋪首的直徑達到了26厘米,「我們查了資料之後發現,此前在唐代大明宮遺址出土過類似的鎏金銅鋪首。

」專家推測,它們可能是隋煬帝在揚州的行宮江都宮宮門上的門環,後被人拆下來,作為陪葬之物放進了隋煬帝墓中。

而在這次「流耀含英——漢代王室文物展」中,也展出了大小好幾件銅鋪首,其中,有兩件體型大一些的鎏金銅鋪首是從滿城陵山漢墓一號墓出土的,長23.4厘米,寬13.2厘米,據介紹,這些鎏金銅鋪首應該是在棺槨外壁上的,方便人們搬運棺槨。

不同銅燈折射出同樣的環保理念

長信宮燈是此次的展品之一,雖然是複製品,但也能使觀眾感受到漢代王室奢華的生活場面和古人的智慧。

1968年出土於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的長信宮燈,是西漢珍貴的國寶級文物,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六個部分組成。

整個器物設計十分巧妙,執燈的宮女神態安然,左手執燈,右臂上揚,袖口自然下垂,似在擋風,其實是用以吸收油煙,菸灰通過右臂吸入體內,以保持室內清潔。

燈盤、燈罩可隨意轉動開合調節照射方向,這樣的設計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

與長信宮燈一樣講究環保的,還有1980年出土於揚州邗江甘泉2號東漢墓的錯金銀牛形銅燈,此燈是南京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錯金銀牛形銅燈由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組成。

燈座是一俯首站立、雙角上聳、四足矮而敦實、尾捲曲向上、雄渾壯碩的黃牛。

牛腹中空,背負圓形燈盤,燈盤一側設置扁平把手,便於轉動燈盤,盤上飾兩片可以靈活轉動的燈罩,其中的一片刻鏤空菱形斜方格形紋,起到散熱、擋風和調光的作用。

燈罩上緊扣穹頂形罩蓋,蓋頂之上均勻彎曲的煙管與牛頭頂上方凸出的短管緊密套接。

當燈火點燃時,所產生的煙塵通過煙管導入燈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從而確保室內空氣清新。

出土醫療文物,漢代針灸有實物佐證

展覽中,還有兩件從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醫針、銀醫針。

針上端呈方柱形柄,有一小孔,針尖稍鈍。

醫針是針刺經絡穴位的醫療用具,常與熏灼經絡穴位的灸法合用,稱針灸。

張永強介紹,這是國家一級文物,它的意義在於為漢代針灸提供了實物佐證,也是目前見到的最早的金屬醫針。

在揚州甘泉老虎墩東漢墓中,也曾出土過醫療文物,東漢白玉辟邪玉壺就是其中一件。

此展品為東漢時期的玉器,造型以一辟邪作跪坐狀,集圓雕、鏤空、浮雕、陰線細刻手法於一體,是東漢玉器的傑作。

現收藏於揚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件玉器的用法受到專家們的爭論,有專家認為這件玉壺很有可能是裝丹藥的,極有可能就是一件醫療文物。

記者 孔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信宮燈,一個漢代王國的背影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江西海昏侯大墓的進一步發掘及鋪天蓋地的報導,漢代考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轟動程度不亞於當年滿城漢墓。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因為一個偶然原因,位於河北滿城的西漢中山國國王劉勝及其...

海昏侯的雁魚燈都比不上它!

可惜,可惜,本侯的寶貝沒趕上你們後輩弄得這個《首批禁出國文物64件》的評選活動。不過,在這裡本侯倒是很有興趣給爾等品鑑品鑑這64件「寶貝」是否值得上榜。這次爾等務必專心恭敬地聽本侯講,因為這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