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的雁魚燈都比不上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可惜,可惜,本侯的寶貝沒趕上你們後輩弄得這個《首批禁出國文物64件》的評選活動。
不過,在這裡本侯倒是很有興趣給爾等品鑑品鑑這64件「寶貝」是否值得上榜。
這次爾等務必專心恭敬地聽本侯講,因為這件寶貝可是本侯伯祖母用過的!
首批禁出國展覽文物64件之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燈高48cm,宮女高44.5cm,重15.85kg,於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漢代中山靖王劉勝妻子竇綰的墓中,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院。
長信宮燈,銅質鎏金,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六個部分組成。
執燈宮女神態安然,左手執燈,右臂上揚,袖口自然下垂,菸灰通過右臂吸入體內,以保持室內清潔。
燈盤、燈罩可隨意轉動開合調節照射方向。
燈體有9處銘文,共65字,分別記載了燈的重量、容量和所屬者。
上部燈座底部周邊銘文: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臥。
上部燈座底部外側銘文:陽信家
下部燈座外側銘文:陽信家,並重二鈞十二斤,七年,第一。
背景介紹
出土長信宮燈的墓主人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竇綰,她的出生年月無法考證,埋葬的紀年經考證為公元前104年,大約比劉勝晚9年入土,故竇綰的墓室建造,規模之巨大、氣魄之宏偉、開鑿之工整,均超過劉勝墓的水平。
名稱的爭議
有學者據宮燈燈身上「陽信家」的銘文推測宮燈原屬劉揭家中所有;還有學者認為依照漢代「陽信家」青銅器的出土記錄,包括長信宮燈在內的大量「陽信家」銅器均屬於漢武帝之姊平陽長公主(陽信長公主)。
但是通過銘文推知,長信宮燈的使用者是幾經變化而至竇綰的。
文物價值
長信宮燈在造型及裝飾風格上,以舒展自如、輕巧華麗為特點,改變了以往青銅器的神秘厚重感;在鑄造上,採取分別鑄造,然後合成一整體的方法,為漢代宮燈中的首屈一指;在構造上,宮女銅像體內中空,其中空的右臂與衣袖形成銅燈燈罩,可以自由開合,燃燒產生的灰塵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沉積於宮女體內,不會大量飄散到周圍環境中,其環保理念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比海昏侯出土的雁魚燈更顯華麗俊美。
結語
長信宮燈是獨一無二的,稀有珍貴的,它以其精美絕倫的製作工藝和巧妙獨特的藝術構思,使之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品中的巔峰之作和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
長信宮燈,一個漢代王國的背影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江西海昏侯大墓的進一步發掘及鋪天蓋地的報導,漢代考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轟動程度不亞於當年滿城漢墓。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因為一個偶然原因,位於河北滿城的西漢中山國國王劉勝及其...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一位西漢宮廷女子,眉眼細長,臉型圓潤,頭上佩戴巾幗,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她為燈而生,兩手持握燈盞,向前投放光亮,想像著她的溫度,如同感知久遠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