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最早始發港是廣西合浦,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儘管在2200多年前,秦始皇就統一了地處嶺南的兩廣地區,然而,對於中原居民而言,廣西人民還是住得遠了點。
地處僻壤,交通不便,仍然是廣西一域容易被人忽視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雖有南嶺這個巨大的地理障礙橫亘在中原和嶺南之間,我們的先輩卻從來沒有停止過疏通、翻越的工作。
他們巧妙利用山脈分水嶺的低洼之處,手鑿腳踏,持之以恆,在廣西周圍造就了無數「天梯鳥道」和許多商旅小徑。
在秦始皇征服百越的戰爭中,一條人工運河——靈渠出現在桂北越城嶺下的湘桂走廊。
除靈渠外,桂林還有開鑿於唐代長壽元年(692年)的全長16公里的相思埭運河,因為它串通著桂江和柳江,因此也叫「桂柳運河」。
從桂北的靈渠到桂南的北部灣海岸,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的古代交通「主幹道」,在很長的一段歲月里,它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在廣西陸地上的延伸。
「絲綢之路」這個稱呼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先提出來的,1877年,他在《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一書中,記述中國經西域到希臘、羅馬的陸上交通線時,首次用了「絲綢之路」(seidentrassen)之名,並在一張地圖上標註出「絲綢之路」。
1967年,日本學者三杉隆敏在《探索海上絲綢之路——東西陶瓷的交流史》一書中,提出「海上絲綢之路」,以區別於人們通常認識中的陸上絲綢之路。
有專家說,絲綢之路的海路比陸路要早,據中國古籍記載,早在公元前111年至公元220年,合浦郡就以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身份,將漢王朝的絲綢、瓷器、珍珠、茶葉轉運到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和歐洲,也把來自域外的象牙、琉璃、海貝乃至廣西的荔枝、龍眼輸送到內地。
漢代合浦郡管轄桂東南、粵西南以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等地,郡治初在徐聞縣,後遷合浦縣,就在今天的合浦縣城附近。
東漢班固的《漢書·地理志》記載:當時合浦郡轄5個縣,而管轄12個縣的鬱林郡(即秦代桂林郡),僅1.2萬餘戶。
多年來,廣西考古學者對「地下」合浦的勘查令人大開眼界。
目前僅合浦的廉州鎮周圍,地面有封土跡象的漢墓就達1000餘座,估計漢墓總數在一萬座左右,而且大多是西漢至東漢期間的墓葬。
在合浦的那些令人期待的發掘中,最為精彩的是1971年發掘的望牛嶺1號墓,墓中出土一對獨具南方特色的鏨刻紋青銅鳳燈,後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此墓出土的兩隻陶筒,內壁寫有「九真府」和「九真府口器」字樣,專家推測墓主人可能是九真郡太守——九真郡與合浦郡均屬於漢武帝設立的「嶺南九郡」。
眾多的漢代墓葬和耀眼奪目的出土文物表明,兩千年前的合浦曾是一座繁華宜居的商貿城市,不僅在當地聚集了很旺的人氣,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為國人所倚重。
文/楊小肅
圖/網絡
綜合編輯/廣西視界
「海絲」遺珍:廣西合浦漢墓群
4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舉辦北海市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特色辦館專題研討會,規劃博物館的未來發展路徑以及古代漢墓群的保護和開發問題。此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曾到此考...
氣韻生動的秦傭與嵌寶水晶槨、哪個更奢靡?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建立帝國的君王,其陵墓陪葬坑的發掘,被認為是20世紀最令人驚嘆的考古成果。秦始皇陵兵馬傭坑出土的大量兵馬俑,是秦百萬雄師的縮影,其排列宛若真人實物,也是一部生動的軍陣圖譜。
國家寶藏:逾千件文物印證廣州作為嶺南多元文化中心地事實
提起南越王墓的發掘,不能不提到一位「本職在北京,卻心系嶺南,京廣兩地奔忙,兩地牽掛」的中國考古學家,他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廣州象崗漢墓發掘隊副隊長黃展岳。7月20日,廣州日報全媒...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2016年10月28至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北海市人民政府、中國考古學會主辦,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北海市合浦縣人民政府、北海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中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