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墓葬考古發掘探尋高原史前文明足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阿里聯合考古隊正在清理中的墓葬外景。

記者 春拉 (8月11日攝)

新華網拉薩8月15日電 (記者春拉) 西藏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

近年來, 隨著西藏西部早期文明研究的不斷推進,阿里已成為國際藏學界研究「高原史前文明」的熱點地區之一。

近日,新華社記者隨阿里聯合考古隊赴多個考古現場,就如何通過墓葬考古調查與發掘探尋青藏高原史前文明足跡,對考古專家進行了深入採訪。

阿里聯合考古隊隊員在工作中。

記者 春拉(8月11日攝)

「很多人知道現今西藏的喪葬習俗主要是天葬,那麼古代西藏是什麼樣的葬俗呢?」西藏聯合考古隊專家、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建林教授介紹說,其實,墓葬在古代青藏高原十分普遍。

目前,西藏西部阿里地區考古發掘的墓葬年代跨度從公元前1500多年至公元後4世紀不等。

阿里聯合考古隊隊員與當地文物局工作人員正在討論一處墓葬搶救性發掘工作細節。

(左一夏格旺堆,左二張建林,左三羅丹,右一席琳)。

記者 春拉(8月3日攝)

張建林告訴記者,在西藏古代居住遺址發現較少、保存狀況較差的情況下,可能包含更多考古信息的墓葬調查與發掘,已成為學者探秘青藏高原史前即前吐蕃時期文明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據介紹,目前阿里地區考古發現的墓葬主要分三大類,用石片或石塊圍砌的石棺墓;在土壙四周用石頭圍砌石牆,上面用木頭棚蓋起來的石室墓;由墓道和洞室構成的土洞墓。

由於年代、地域及文明程度等的不同,墓葬表現出的葬式、葬俗,墓葬形質也各有不同。

阿里聯合考古隊正在清理中的一處墓葬。

記者 春拉(8月11日攝)

1985年,阿里古格遺址考古發掘一座木棺墓,1992年文物普查時阿里日土發現石棺墓群,1998年托林寺考古調查對附近暴露出的土洞墓做了搶救性發掘……雖然這些都是零星的發現,但已揭開了阿里古代墓葬考古的序幕。

近20年來,我國學者在阿里地區考古發掘了數十座古墓葬,出土的大量陶器、銅器、木器、鐵器、玻璃珠等珍貴文物,為青藏高原前吐蕃時期考古學文化體系的建立、研究西藏西部早期文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

阿里聯合考古隊正在清理的一處墓葬的外景。

記者 春拉(8月11日攝)

「葬式是仰身直肢、側身屈肢、仰身屈肢?還是第二次葬?腿骨的發育狀態如何?生前是騎馬多,還是走路多?隨葬品中的青銅器是外來的還是在當地冶煉鑄造的?作物種子是當地種植的還是從別處交換來的?」張建林說,墓葬考古出土實物提供的信息,可以從多方面反映出當時當地的生產和生活狀況,以至對外交往等內容。

2017年阿里考古發掘後清理的一處墓葬。

(西藏自治區文物研究所提供)

此外,近年來阿里出土的珍貴文物中,黃金面具反映了公元2世紀前後這一區域已有黃金覆面的葬俗;「王侯」鳥獸紋漢字織錦反映了早在漢晉時期絲織品等奢侈品已通過「高原絲路」由內地通過新疆進入西藏;3世紀結塊茶葉將茶葉入藏的歷史前推了近500年。

隨著阿里地區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人們對高原早期文明的認識在也在逐漸拓展。

2017年7月,阿里札達縣格布賽魯墓地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發現迄今所知西藏西部最早墓葬。

「當時考古發掘出土了石質、骨質、銅質、鐵質、玻璃、貝飾等各類隨葬品300余件(組)。

碳十四檢測數據表明,其中一處墓葬年代距今3560-3000年。

」 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夏格旺堆說。

今年7月,阿里首次大規模聯合考古調查與研究拉開帷幕,格布賽魯遺址再次成為考古隊進一步調查與發掘的重點遺存點之一。

記者在現場看到,因海拔高、自然環境較差,考古隊員每天都要徒步往返於溝壑之間,發掘時常常會遇到突如其來的陣雨、冰雹,面臨氣候與體力的巨大挑戰;同時,因遺址長時期受雨水沖刷,導致地貌發生變化,坡狀堆積太厚,尋找和辨認墓葬變得更加困難。

「這個遺址南北直線距離約2.5公里,包括洞室等不同種類墓葬,工作量很大。

今年我們計劃開展2個多月的考古發掘,但要較為全面地完成對這一遺址的考古調查與研究仍將需要數年或更長時間。

」夏格旺堆說。

另據專家介紹,與國內其它地區的考古發掘一樣,西藏考古也開始採用多學科合作方式獲取更多古代信息。

以格布賽魯遺址為例,考古發掘收集的人骨和動物骨骼都已進行體質人類學和動物考古學分析,採集的朽木、木炭、土樣、作物種子等分析樣品已根據不同學科分類,送往國內相關實驗室進行科學測年與研究。

(完)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蒙考古合作10年取得重大學術成果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蒙古國遊牧文化研究國際學院、蒙古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實施「蒙古國境內古代遊牧民族文化遺存考古調查與發掘研究」項目從2005年開始實施,至今已歷時10年,取得了重大...

中蒙兩國聯手發掘千餘年前回鶻汗國墓葬

中國與蒙古國聯手發掘千餘年前的回鶻汗國墓葬,目前已經進行了五個年度。兩國聯合考古隊在蒙古國發現了種類多樣的回鶻墓園和結構豐富的墓葬,為回鶻墓葬制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填補蒙古國學術界...

仝濤:近年來西藏西部考古新發現與新研究

11月25日晚七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仝濤研究員以「近年來西藏西部考古新發現與新研究」為題,在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111會議室進行學術報告。講座由熊文彬教授主持,李永憲教授擔任評議人。本...

西藏阿里首次展出黃金面具等珍貴文物

原標題:千年天珠、黃金面具等珍貴文物在西藏首次展出西藏阿里地區出土文物展28日在獅泉河鎮開展,據悉,此次展出的距今已有千年的天珠、黃金面具等珍貴文物,均為首次在西藏自治區內展出。

楊官寨遺址發現大量史前墓葬 或超2000座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溫琳 記者 趙爭耀)楊官寨遺址位於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四組東側涇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這個相當於40 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聚落,也許是中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1月18日,記...

「走出國門」成中國考古新常態

十多年來,中國考古的一個新的特點已經逐漸顯露,並呈方興未艾之勢,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開始走出國門,在國外的土地上主導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這種趨勢,既是中國考古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

探尋蒙古高原遊牧民族的文化基因

【文明互鑒·中國考古走出去】探尋蒙古高原遊牧民族的文化基因——中蒙連續十年聯合考古的故事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曾在蒙古高原上繁衍生息。匈奴、突厥、回鶻、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先後...

阿里考古發掘迄今西藏境內最早墓葬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拉薩4月10日電(記者春拉)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考古隊在對札達縣象泉河支流桑達河谷台地格布賽魯遺址、象泉河中游相關遺址開展考古發掘與調查時,發現迄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