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盜墓狂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

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

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1、伍子胥——最毒的盜墓者 伍子胥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盜掘者,源於其出走吳國之前,與楚平王結下的仇恨。

《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搞垮楚國,以報殺雪恨。

據說入楚後的伍子胥最想乾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

開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當年楚平王為防止陵址被人知曉,下令把參與修陵的工匠全殺掉了。

經一個僥倖逃脫的老工匠指點,伍子胥順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屍體挖了出來,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住,此即「鞭屍三百」典故。

2、項羽——最牛的盜墓者 項羽與伍子胥是老鄉,都是現在的宿遷人(這層歷史關係恐怕不少人不是太清楚吧),時人稱西楚霸王,其戰爭的競爭對手是鄰邊徐州的劉邦。

項羽在進入關中後,實行了殺光(殺掉已投降劉邦的秦王子嬰,殺掉王室貴族)、搶光(擄掠咸陽城)、燒光(火燒咸陽、阿房宮)的「三光政策」。

由於項羽與秦始皇一樣野蠻,很不得人心,天下歸心劉邦。

劉邦也會拍天下馬屁,《史記》中記載,劉邦把「掘始皇帝冢」作為項羽的一大罪過,昭示天下。

現代考古探測則發現,秦陵「完好無損」。

項羽當年到底是否掘開了秦陵,在秦陵被充許考古發掘之前,仍是歷史之謎,無從驗證史實的真偽。

3、劉去——最變態的盜墓者 盜墓有的是泄憤,有的是貪財,但中國歷史上有一盜墓者卻很變態,首先是為了好玩,他就是西漢時期廣川王劉去。

據晉人葛洪編著的《西京雜記》記載,在其封國內「國內冢藏,一皆發掘」,有點名氣的古墓幾乎沒有一座能逃過劉去的鐵鍬。

劉去盜掘的對象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族墓,魏襄公、晉靈公的陵墓都讓他掘開了。

但盜墓多了,劉去也害怕。

《太平廣記》記載,在掘開且渠墓時,劉去被嚇得半死,裡面的人竟然栩栩如生。

劉去趕忙讓手下人住手,退出,重新封好。

史稱,劉去盜掘古墓的數量「不可勝數」,但具體有多少,又獲得多少寶物,現在已無從考證。

4、曹操——最專業的盜墓者 盜墓,多是王者行為,從伍子胥,到項羽,再到劉去,都是這樣。

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

但設專職,設「盜掘辦公室」,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應該是三國時期的曹操。

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堪稱中國歷史上是最專業的盜墓者。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這裡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

此陵構建規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

5、董卓——最惡的盜墓者 在中國歷史上三大盜墓高潮中的第一波,即出現在西漢末年至南北朝這一段時間。

這一歷史時期,小朝小廷如玩遊戲般交替頻繁,因此世道很亂,饑民遍野,民間盜墓之風盛行,你盜我亦盜,大家一起盜。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盜曹操外,還有董卓、黃巢等人。

西漢最有為作為,也是中國眾多帝王頗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

自茂陵地宮封上那一刻起,不少人就盯上了,有記載的第一盜是東漢初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軍乾的。

盜掘茂陵前,赤眉軍先把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掘開,已盜走了大量財寶。

6、黃巢——最蠢的盜墓者 黃巢成為中國盜墓史上的狂人,是因為其盜掘的對象都是重量級。

一是效法項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學赤眉軍、董卓,掘漢武帝劉徹的茂陵,三是掘武則天與李治的合葬墓乾陵。

對於黃巢盜掘的文字散見諸陵的盜掘記載中。

在乾陵記載中,黃巢掘陵時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據說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後僅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此至今仍有跡可尋。

由於農民軍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結構實在太堅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內部結構,結果挖錯了方向,乾陵躲過了劫難,否則保存不到今天。

手下有那麼多人,隨便挖挖也能弄出不少寶物啊,真是蠢死了。

7、溫韜——危害最大的盜墓者 溫韜,易名李彥韜,五代時梁國人。

溫韜祖籍京北華原(今陝西耀縣),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節度使,鎮轄關中地區。

有一個傳說,溫韜生下來時剛好有匪星殞落在昭陵所在地區的嵯峨山,迷信者遂傳將給唐皇陵帶來一場災難的人物出世了。

溫韜在長安做了七年行政長官,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溫韜趁戰亂,在這一時間內動手掘掉的。

8、劉豫——最不義的盜墓者 目前考古界判斷,中國現存的所有帝王陵都已被盜墓者光顧過。

唐「十八陵」讓溫韜盜掘了,北宋「鞏義八陵」則讓叫劉豫的人盜掘破壞乾淨。

北宋皇陵在今河南省鞏義市,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追尊「宣祖」)的遷葬陵,號稱「七帝八陵」。

相比漢、唐帝王陵冢巨葬豐,北宋帝王陵普遍簡單;漢、唐帝王生前就開始卜穴營建了,而且宋朝皇帝生前不預築壽宮。

9、楊璉真珈——最沒道行的盜墓者 歷史上,僧人盜墓並不鮮見,但如楊璉真珈這般喪盡天良的十分罕見。

其罪行,史上記載也很清楚。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深受忽必烈青睞的楊璉真珈被任為江南釋教總攝(總管江南地區佛教事務的官員)。

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元末明初黃岩人陶宗儀所著《輟耕錄》,均記載有楊璉真珈盜墓一事: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楊璉真珈夥同僧人允澤等人,帶人到陵區。

當時負責護陵的羅銑堅決阻止,允澤竟然抽出刀來,當場要殺了羅銑。

在毀陵盜物之外,還有最令人髮指的事情。

楊璉真珈將帝、後們的骨骸全出掘出,棄之荒野。

10、陳奉——最荒唐的盜墓者 陳奉,明湖廣承天(今湖北鍾祥)人。

本為御馬監奉御太監,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奉朱翊鈞旨意,去湖廣一帶徵收礦稅,官方身份是「稅監」。

陳奉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壓官民,所求稍有不遂,官吏即遭鞭笞等。

陳奉及其手下剖孕婦,溺嬰兒,無惡不作。

誰家有錢敲詐哪家,弄得眾多殷實人家傾家蕩產。

陳奉最讓人痛恨的行為是挖墳掘墓,《明史》對他的評價是八個字,「剽劫行旅,恣行威虐」。

陳奉的盜墓歪念是受到了武昌境內發生的鄉民盜掘李林甫之妻楊氏墓「得黃金巨萬」的一事啟發,而「悉發境內諸墓」,走上盜墓之絕途的。

盜墓

中國現代意義上、由國家發起的、有組織、有針對性的「考古發掘」活動還不到一百年,以前那些發掘工作與其說是「發掘」,倒不如說是「盜墓實錄」。

因為其方法、手段等等完全是盜墓者的那一套,沒有「自己的」東西。

真正的民間盜墓者受各種限制,他不可能帶著雷達去盜墓,連個洛陽鏟還得想辦法拆開「藏起來」,所以他有他自己的絕招。

他要想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就要想各種辦法,有些是很精妙的。

下面就講述整個盜墓的過程。

一、看地形

「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來,明白訣竅的人在幾公里以外就能看出來。

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完雪的天氣出來「四處轉轉」尤其喜歡下「很細很細的雪粒」那種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關。

二、挖洞口

探好位置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挖洞口了。

厲害的盜墓者一個十幾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夠做到地面上沒有土!令人費解的是,就算墓地周圍都是一片平原,全是很平整的土地,周圍幾百米、幾里地也看不到有土堆。

所以,土是不可能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麼小,幹活的時候還要封起來,誰也看不到,這樣高超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進入墓室

一般來說,任何朝代墓內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律。

一看形狀是漢墓,東漢或是西漢,那麼心裡就有數了:棺木應該在哪裡、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裡、金屬器皿在哪裡、兩邊的耳室里都會有什麼……等等。

等真的下去以後,直奔那裡就挖過去了(漢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滿了土,說是墓室,實際上都是土,是在土裡前進,東西都在土裡)。

一般貴重的陪葬品會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腳部。

還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頂會很厚的,這是因為那時的墓大多採用七縱七橫、共十四層的青磚砌起來的,有兩米多厚。

這樣就需要在挖洞時避開墓頂。

所以,一旦下鏟子碰到了磚(鏟子提上來會帶有磚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

這個「其他地方」有時可能是靠近墓門,有時可能是靠近墓的後牆,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據墓的本身形狀、特點來定的。

看完形狀,一想這墓內的棺槨可能是靠近墓門位置,那打洞的時候就靠近墓門,反之就靠近墓牆打。

一個墓,就象一輛坦克,儘管有裝甲(墓牆、防盜層)、象堡壘(墓頂很厚),但也有弱點。

弱點就是墓牆,或是墓底。

有些盜墓者一看這墓太堅固了,頂上和周圍都不好辦,就要再挖一個豎井和一個橫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

到墓的正下方以後再繼續垂直向下開一個豎井,然後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個小洞,然後通過這個小洞就可以進入墓的內部。

這樣,墓的四牆、頂部都沒有破壞,但墓本身已經被盜掘一空了。

但一般較少採用這種方法,以磚石結構的明墓為例:它的後牆最薄弱,基本上只有兩層磚,所以打豎洞時可以沿著墓後牆打,把兩磚厚的墓牆鑿開並不費什麼事。

針對明墓來說,幾乎所有的古盜洞都是開向後牆的。

解放前盜明墓的,很多只有一個人干,只有一晚上的時間,穿著老鼠衣、手腳並用,挖洞、進墓、拿東西走人。

相當不簡單。

那時候一個人沒辦法打豎井,他就離開墓一段距離,然後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著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後牆,然後鑿透、進入,計算的非常精確。

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

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

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摸金校尉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

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掘丘,所以摸金門弟子又被稱為摸金校尉。

時至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只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一門中並非是需要有師傅傳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只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

不過在摸金門傳承中,只有獲得正統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稱為摸金校尉。

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

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

摸金校尉不喜歡與人合作,但獨干有困難而對方又是很信任的人,也會組成五人下的小團體。

積極吸納現代社會的工具與武器 ,並能將它們與風水術法結合起來使用,但對傳統行規最為重視,極少有人違反。

不是很擅長武功秘法體術

與發丘將軍互相看不順眼,摸金認為發丘與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時壞人屍骸,損人風水,對行內傳統規矩多有違背;而發丘以為摸金因循守舊,空有精悍手藝只為衣食謀,不去能將行業發揚光大。

摺疊摸金校尉行規

摸金校尉們幹活,最擅長的是找墓,他們往往將搜集來的各種資料,結合對當地風水的觀察,總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找到陵墓的具體地點。

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

動手之時,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地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

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

進墓前需戴口罩,入內千萬別把口罩取下來,第一裡面的空氣品質不好;第二活人的氣息不能留在墓里,不吉利;第三,不能對著古屍呼氣,怕詐屍。

一般都是三人一組,一個挖土的,因為坑外不能堆土,所以還有一個專門去散土,另有一個在遠處放 。

摺疊搬山道人

「搬山」採取的是喇叭式掘丘,是一種主要利用外力破壞的手段。

他們大都扮成道士活動,正由於他們這種裝束,給他們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為他們發掘古冢的「搬山分甲術」,是一種類似茅山道術的法術。

搬山一派,最早在秦漢時就有雛形,但是興盛于于清朝中葉,機關陣法是其所長,破解墳墓中各類機關很是拿手。

風水上只是粗通門道,但與其他三派相差較遠。

搬山道人行事多獨來獨往,從不與他人合作。

傳統武功比摸金強一些,但對付殭屍多用提前設置的陣法,以及自製的各種小型手工武器。

其前身與茅山略有淵源,但因為理念原因,也是互相排斥。

因為創派時間比較晚的緣故, 繼承風水法術不多,對傳統行規徹底無視,被其他門派所排斥,所以極少表露真實身份,以道士的身份週遊國內各地,沒有太強烈的善惡與民族觀念。

搬山道人行規

搬山道人掘丘,只為求財,雖通機關,但一貫以破壞為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為人身安全及銷贓渠道計,亦有自然形成而流傳下來的種種套路。

細節暫時不詳. 「卸嶺力士」介於綠林和掘丘兩種營生之間,有墓的時候挖墳掘墓,找不著墓的時候,首領便傳下甲牌,嘯聚山林劫取財物,向來人多勢眾,只要能找到地方,縱有巨冢也敢發掘。

卸嶺門據說創始人得仙人傳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嶺門門人,多是力大無窮,通曉武功之人,因此被稱為力士。

當年威震九州的呂布也曾是卸嶺門傳人,為董卓籌備軍餉,曾挖掘過多位漢皇墓葬。

此派於北宋期間經過逐步互相交流融合,吸收了摸金與嶗山派兩派特色,形成了具體的流派,對風水術法有自己獨特的認識。

擅長於破壞法陣,熟悉各類風水地形的的弱點。

元蒙時期,因敵視元蒙政權,被大肆迫害,於是展開全面報復,以破壞成吉思汗陵的風水,敗壞元朝江山為己任。

最終破壞了成吉思汗幾處附陵,恢復漢人江山。

也因此和蒙人結下世仇,蒙古占據天下時,曾發出金鷹令,召集一隻集合了天下刺客的秘密組織追殺卸嶺門人。

據說直到今日,這一隻刺客集團的後人依然遵循祖訓,追殺卸嶺門門人。

也正因為如此,卸嶺力士最為隱秘自己身份,非本門之人雖夫子妻兒也不會告知自己的身份。

卸嶺門門人後來淡出中原,曾經多活動於苗疆外蒙西北一帶,近代也中亞北非歐洲也曾經出現過他們的蹤跡。

卸嶺力士多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對華夏一族的傳承很是重視,雖然活動範圍不在中原,但傳人只在漢人內尋找,對可能危害到漢人中原政權的國家,無所不用其極。

精擅傳統武功,行跡類於俠客。

輕視現代科技產品武器,但對近代科學理論頗有研究,致力於將風水陣法等理論與科學理論結合起來,並偶爾製作陰氣測量儀,針對殭屍的干擾波發生器等產品。

卸嶺派行規

卸嶺派這一派主要用鼻子聞,為了保持鼻子的靈敏程度,都忌菸酒辛辣之物。

用鐵釺打入地下,拔出來之後拿鼻子聞,鐵釺從地下泥土中帶上來的各種氣味,還有憑打土時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頭,磚石,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

真正的大行家對洛陽鏟那些東西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地下土壤如果不夠乾燥,效果就大打折扣,特別是在江南那些富庶之地,降雨量大,好多古墓都被地下水淹沒,地下的土層被沖得一塌糊塗。

卸嶺派長期被蒙人追殺,門人多朝不保夕,為圖自保,千百年來前輩的規矩多有變動。

並演變出種種新的行規,比如從不對漢人甚至華人的陵墓出手等等。

具體細節暫時不詳。

摺疊發丘將軍

發丘將軍到了後漢才有,又名發丘天官或者發丘靈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幾乎完全一樣,只是多了一枚銅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此印原型據說毀於明代永樂年間,已不復存於世。

與摸金一派的手法接近,技術上稍微遜色,但比較注重眾人合作。

古代經常以當鋪的朝奉,古董商等身份為掩飾。

不輕易出手,偶爾行動多針對某些大型陵墓,是四派中唯一不忌諱與官方合作的一家。

清代因為外族迫害,流亡海外,多活動於東南亞及美洲一帶,曾經在諸多大型古代陵墓發掘隊中發現過他們的身影。

國內余支多以考古學者的身份混跡於政府部門。

發丘將軍行規

發丘將軍行動多同時邀集多人,做好詳細計劃,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應對措施。

然後按部就班,依次進行。

因此在掘丘過程中危險性最低。

而麻煩多來自事後分贓保密等等程序,因此有所針對地產生了一系列規矩。

但具體細節暫時不詳

摺疊嶗山派

嶗山道士擅長於驅鬼捉妖,鎮壓殭屍,詛咒解咒,傳統中醫,地脈風水,內家功夫等

其中地脈風水與傳統功夫兩法分流到山賊組織,形成了卸嶺力士一派。

曾經輝煌一時的綠林軍中多有嶗山門下。

唐末義軍領袖黃巢就傳說學過嶗山之術,並曾經在陝西挖過多處唐墓以充軍餉。

而嶗山派內部這些本領卻逐漸失去傳承。

嶗山道士多以驅妖捉鬼,週遊行醫為生,也有人為富豪官宦服務,對付他的敵人。

嶗山弟子素來以不分正邪,行事膽大妄為著稱,號稱只尊天命,不理人情,弟子中頗多和四大門派合作盜掘古墓牟利之人。

四大門派中迴避殭屍的法器藥物,也多為嶗山弟子所創。

與茅山為宿仇。

茅山一派擅長尋穴找墓,風水祭祀,迎親典禮,機關陣法,相面測字,看八字,算吉凶,甚至逆天改命等等。

其中機關陣法,與搬山分甲術意外流失,形成了掘丘一行中的搬山道人一派。

茅山派人多以道士身份,巡遊四方,以參贊紅白喜事,看風水找墳地,看相算命等行為生。

茅山派認為天命雖不可違卻可變,所以最擅長利用墓穴改變他人命運。

也因此和掘丘者水火不容,中土墓穴中的守墓機關,號稱有半數為茅山弟子所創。

茅山嶗山兩派為宿仇,結仇原因因為年代久遠,已經難以追溯。

實際上後人多是因為謀生過程中產生衝突。

嶗山道人慣於破壞墓葬取利,茅山弟子則要費盡心思研究如何不讓人掘丘破運,一來二往兩派中人死在對方手下不計其數,數千年歲月下來,仇恨之深,集合江海也不可洗清。

到了近代,尤其是文革時期,兩派都被極力打壓,又沒有出逃外國的經驗,幾近失傳,開放後,隨政策的放寬,又逐漸興盛起來,但聲勢大不如當初。

不過在港台東南亞日本韓國等華語文化影響範圍內,兩派依然頗有影響力。

摺疊茅山派

道教教派。

中國南朝齊、梁道士陶弘景所創。

因在茅山築館修道,尊三茅真君為祖師,故名。

一說漢茅盈及其弟固、衷,得道於茅山,開茅山道派。

此派主修上清等經書,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後聖金闕帝君、太上老君等為最高神,主張思神、通經、修功德,兼修辟穀、導引和齋醮。

該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時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高道輩出,隱若道教正宗。

北宋時與龍虎山、閣皂山同為道教三大符籙派,號稱三山符籙。

元代以後歸併於正一道。

盜墓對考古工作的干擾與破壞,不僅表現在使墓葬中許多在洗劫中殘破遺失,還在於無知的盜墓者往往只根據市場價值尺度進行選擇,將一些雖然未必為古董商人看重,卻具有極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文物歸於毀棄。

此外,墓葬對於考古工作的意義,並不僅僅表現為隨葬品的數量和質量,墓葬形制、葬式等看來並不直接具有商業價值的遺蹟現象,其實都包涵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信息,而野蠻的盜掘,往往使這些現象遭到不可挽救的破壞。

盜墓行為對考古工作的嚴重損害,在近期仍然有明顯的表現。

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物因盜掘而出土,其發現地點以及其他有關遺蹟現象至今仍不能明朗,其考古學的價值於是無法實現,以致於通過科學考古工作本來可能為認識古代社會歷史表現出重要意義的資料不能夠發揮作用。

這些都是使關心和愛重中國歷史文化的人們深為痛心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盜墓高手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1、伍子胥——最毒的盜墓者

歷史上的十大盜墓狂人,盡然有他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暴力犯罪行為。而盜墓的工程是非常繁瑣嚴謹。不僅要看地形(智力)、挖洞口(體力)、還要根據形狀知道是哪個朝代的墓,有沒有價值。這種非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又因為墓內珍貴葬品,吸...

淺談中國十大「特色」盜墓人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1、伍子胥——最毒的盜墓者 ...

盜墓筆記:歷史上十大盜墓名人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不過,說起盜墓者大家知曉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