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史泰斗為何愛鑽古墓?他從墓中找到屠呦呦提到的「青蒿古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張鵬

(馬王堆出土帛書《五十二病方》)

日前,屠呦呦在諾貝爾獎演講中再次提到,青蒿入藥最早見於漢代的《五十二病方》,提取青蒿素正是從中醫古籍中受到啟發。

很多人並不知道,《五十二病方》其實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卷帛書,而最早發現並破譯這部醫書的是一位並不為大眾熟知的專家,他就是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界的泰斗馬繼興先生。

年已九旬的馬繼興沒有想到,40多年前,他深入馬王堆漢墓,對著墓中發現的這卷殘破的帛書,冥思苦想逐字考證,最終解讀出《五十二病方》中這個關於青蒿的藥方時,竟為若干年後中國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埋下了伏筆。

從馬王堆帛書到敦煌殘卷,從樓蘭古城到武威古墓,馬繼興先生考察了很多國內知名的古墓,他一生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埋頭醫書古籍中,青燈為伴,皓首窮經。

這是他的唯一的嗜好,終生的事業,一輩子魂牽夢縈的事情,寂寞無比也幸福無比。

筆者到家中拜訪馬教授家中拜訪,第一印象便是這位年過九旬的老先生有點「高冷」,據說是因為一輩子和古籍打交道,說話也帶有「古風」,他從來不用流行語,話語簡單,不說一句多餘的。

馬繼興教授從小熱衷中醫,最愛讀中醫古籍。

16歲從山東到北平求學,就讀於華北國醫學校,畢業後他進入北平臨時大學(今北京大學醫學院)擔任助理教員,解放後,而立之年的馬繼興進入新成立的中醫研究院工作,很快寫出《中醫本草學源流》等書稿,在學界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可是,命運似乎和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兩年後馬繼興被打成右派,跌入生命的谷底。

從1957年「戴帽」到1984年平反,從33歲到59歲,一個知識分子最黃金的歲月是在艱難和屈辱中度過的,甚至被發配到江西五七幹校種稻餵豬。

然而,正是在這段落魄歲月中,一個機緣巧合,他被派去考察古墓,才有了和青蒿古方的相遇。

聊起馬王堆漢墓,馬老的思緒仿佛又回到40多年前。

「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幾千件珍貴文物中,最吸引醫學工作者關注的莫過於三號墓出土的帛書和竹簡,帛書中記載的內容涉及哲學、歷史、和科學技術等多方面,尤以醫書最為珍貴,29件帛書中,醫書占5件,四種竹木簡全部都是醫書,但是,帛書和木簡的整理工作非常繁難,帛書殘碎嚴重,而且文字釋讀疑難重重,很多問題涉及學術高端知識,所以,1974年,國家文物局組織部分學者成立了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

」當時,馬繼興作為中醫研究院的文獻古籍專家加入了這個小組。

馬繼興能夠加入這個小組,並非靠運氣,而是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馬王堆可以說是馬繼興命運的轉折點,實際上他那時正處於人生的最低谷,右派的帽子已經戴了10多年,被發配到江西的五七幹校餵豬。

但是這10多年間,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學術鑽研,雖然只能偷偷摸摸干,但是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覽群書的眼界,使他在這個領域裡的專業水平幾乎無人能及。

1974年年,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成立之初,名單里並沒有馬繼興的名字,因為他當時還是右派,可是研究院最初派的人因專業水平不足無功而返,最後只好派馬繼興來,結果,他成了小組裡「歷時最久,始終其事」的一位專家,對「馬王堆出土醫書五十二病方」、「馬王堆出土帛畫導引圖」等做出了關鍵性的解讀破譯。

(漢墓中出土的帛書殘卷)

「帛書寫在高約24厘米的半幅帛上,埋藏時折成三十多層,出土時已經斷裂破損,字跡模糊,經過故宮博物院專家的揭裱整理修復,我們才能夠研究。

」馬老回憶當年破解帛書的情況,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因為年代久遠,文字古奧,釋讀疑難重重,而且帛書多處破損,字跡漫漶不清。

馬繼興憑著腦子裡千百本中醫古籍的底子,通過這些古籍相互印證,一個字一個字攻克,最終把這部上古醫書破譯出來。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里,有一種久已亡佚的醫方專書,它沒有書名,只有52個以病名為中心的小標題,因此我們把它定名為《五十二病方》,它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古醫方。

全書52題,9911字,每題都是治療一類疾病的方法,少則一二方,多的二十幾方,總數共280方,書中涉及的疾病症候名稱103個,涉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

」馬老說起帛書,名稱數字隨口而出,瞭然於胸。

就是在《五十二病方里》里,出現了如今大名鼎鼎的「青蒿」,它是全書出現的243種藥名中的一個。

「一些藥名為歷代文獻所未見,比如青蒿,為了方便採集,書中還特別記載了青蒿在荊楚地方的土名。

」這本誕生於秦漢之際的古醫書,可以說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寶貴醫療經驗。

(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導引圖》)

馬老提到,馬王堆三號漢墓還有一個重要的醫學發現,那是一張繪有各種運動姿勢的帛畫,共有圖像40餘幅,這就是著名的《導引圖》。

「導引」在春秋就已經盛行,意為「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是一種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相結合的醫療體育方法。

隋唐之後,由導引衍化派生出各種保健運動術如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可以說它是武術氣功和內功的鼻祖。

「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中,明確標示出某些動作可治療疾病,例如『膝痛』的導引圖便是一人做屈膝動作,而『聾』則是一人站立,左右平伸兩臂。

」馬老認為,帛畫《導引圖》是我國古代醫學科學資料的一個新發現,填補了我國醫學史和體育史載秦漢時期的一段空白,為我國獨特的導引療法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和線索。

漢墓整理小組的工作完成之後,馬繼興的心裡始終放不下馬王堆的帛書,他認為馬王堆醫書珍貴異常,如果不做全面的考證、注釋,難以被更多的研究者認識其價值,於是他用了20年的時間,憑著自己醫學文獻方面深厚的功底,遍檢醫籍和文史典籍,完成了近100萬字的《馬王堆古醫書考釋》,成為國內馬王堆醫書研究的第一人。

馬王堆漢墓帛書的研究讓馬繼興對出古墓土古的醫書一下子著了迷,因為那些只流傳下名字而內容失傳的醫學古籍很可能會在出土文物中留下線索,於是,他開始在全國考察跋涉,武威古墓、甘肅敦煌、湖北雲夢、四川綿陽、內蒙古黑城遺址、新疆吐魯番、古樓蘭、和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敦煌古卷中的《針灸圖》目前藏於大英博物館)

然而,很多出土的古醫書由於各種原因已經流失國外,這讓馬教授痛心疾首,經過多年調查,他終於列出了一個海外佚亡古醫書的目錄,世界上11個國家和兩個地區的137家圖書館收藏有27250部中醫古籍。

馬繼興帶著他的課題小組在世界各地奔波,迄今複製回歸了總計266種宋、元、明、清版本的善本醫書和抄本,複製頁數達174152頁,校點出版或影印了69種善本古醫籍,這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大的一次中醫善本古籍的搶救回歸,被業界稱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

馬老一生讀書,尋書,藏書,愛書。

1994年,他做出了一件令所有人吃驚的事,他向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捐贈了多年來個人收藏的14部96冊古籍珍善本圖書,它們有的來自外古友人的饋贈,有的是他出國期間費盡心血找到的。

眾所周知,善本古籍價值連城,一套善本書甚至可以換一套豪宅,馬老多年來一直住著狹小的宿舍樓,騎著一輛舊自行車上班,卻毫不猶豫地把珍貴古籍全部捐出,因為他始終認為,這些中醫瑰寶不屬於個人,它們應該屬於國家。

(馬老一生皓首窮經埋頭古籍,每本著作都是心血結晶)

研究古籍無疑是一個寂寞的事業,可能終其一生就鑽在故紙堆里,默默無聞,無名無利,不合潮流,孑然獨行。

對馬繼興來說,他堅持一輩子是因為愛到極致。

在外人看來,他的生活如同他研究的古籍一樣枯燥,馬老卻樂在其中,而這正是他的養生秘訣——「動腦動體不動心」。

「不動心指的是不要有過分的慾望,不要看到別人如何自己就去攀比,動腦做學問,動體散散步,簡簡單單,平平淡淡最好。

說明 : 「京味兒」是北京晚報資深記者張鵬的頭條號專欄,全部為原創文章,內容以名人專訪、北京故事、人物特寫為主。

如使用請事先聯繫作者,微信號zp53579766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王堆漢墓——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朵「奇葩」

看了最近的一部新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嗎?雖然這和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沒什麼大的聯繫,不過我還是要借貝薇薇女神的玉來引我的磚。貝姑娘和肖奈大神同坐一桌,上的可是未來老公公的歷史課,當然不能含糊啦,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