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用火的先民 在山西運城西侯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世紀50年代末,在萬里黃河在即將告別山西之處---「雞鳴三省」的芮城縣風陵渡附近西侯度村,古人類學家在西侯度遺址覓到了32件人類早期使用的石器。

這些看似簡單的石器,採用錘擊、砸擊和碰砧三種方法創製,是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較早階段的代表。

同時,出土了許多哺乳動物化石和帶有切痕的鹿角以及一些表面呈深灰色的哺乳動物肋骨和馬牙的燒骨,地磁測定其地層年代為距今180萬年前。

這是迄今我國發現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存,早於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元謀猿人約十萬年。

尤其是燒骨的驚世發現,說明人類在這裡學會取火,開始熟食,從而減少了對大自然的依賴,促進體質上的進步和健康。

人類用火也許早於180萬,也許還有沒發現的。

經發掘出土的動物化石有巨河狸、鯉、山西軸鹿、粗面軸鹿、粗壯麗牛、山西披毛犀、三門馬、古中國野牛、晉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豬、納瑪象等。

石器出土數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為原料,類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狀器。

另外在文化層中還出土有若干燒骨,這是目前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

石器和有切割痕跡的鹿角以及燒骨的發現,證明在180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

遺址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至1962年,山西省博物館對西侯度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出土了一批人類文化遺物和脊椎動物化石。

文化遺物主要是石製品和帶有切痕的鹿角。

石製品種類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三棱大尖狀器。

西侯度文化石器的特點主要是用石片加工,屬於石片技術傳統,同歐洲石核技術傳統存在著根本差異。

在加工石器中,以向器身單面加工為主。

發現鹿角化石長80厘米,在靠近角節主枝的後外側,有一個與主枝斜交的溝槽,深5厘米,橫斷面呈"V"型,應是人工用器物切割或砍斫出來的。

在西侯度遺址文化層中還發現一批特殊的化石標本,顏色有黑、灰、和灰綠幾種,大多是哺乳動物的肋骨、鹿角及馬的牙齒。

化驗結果表明,其中大部分標本是用火燒過的。

北京人用火是人們熟知的,但人類用火的歷史並不是從北京人開始的。

西侯度這批燒骨材料的發現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推到距今一百幾十萬年前。

據說,目前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沒有發現如此古老的燒骨。

西侯度脊椎動物化石的哺乳動物絕大部分種類是草原動物,有中國長鼻三趾馬、三門馬、山西披毛犀、步氏羚羊、粗狀麗牛、步氏鹿、納瑪等20餘種。

由此可知當時西侯度一帶應為疏林草原環境。

根據鯉鰓蓋骨判斷,這裡的鯉超過半米。

西侯度的遺物雖然埋藏在河流沉積的砂層中,但來源不會太遠,可以說明當時人們是沿河岸地帶活動的。

遺址出土有魚類和巨河狸,證明當時這裡有較廣的水域。

從上述零星的考古發現,結合地理歷史推證,180萬年前後,這裡是黃河岸邊或與黃河有關的湖泊邊,黃河比現在高出許多(現西侯度距黃河直線距離也僅僅十多華里,黃河低於該處幾十米) 幾百萬年前晉秦兩省僅是窄窄的但河谷較深的黃河相隔,幾百萬年過去了,黃河不斷倒岸,把疏鬆的黃土高原沖刷出一條寬深的河谷,同時,黃河與黃土高原塑造華北平原。

歷史太遙遠漫長了,人們難以想到百萬年前的歷史,但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你可以從地質學及衛星圖上分析推斷,黃河兩岸秦晉的黃土高原,以前是一個相同的整體,僅因黃河這個細細的河水不斷沖刷而形成寬深的河谷所阻隔。

今天這又寬又深的河谷正是這奔騰不息的黃河所致。

西侯度的河魚化石也正說明了這些。

同時這也佐證了黃河地區是人類重要的文明起源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