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180萬年的聖火竟然放於芮城這個村莊(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80萬年前西侯度遺址印記
燒骨的發現十分重要,過去人們都知道北京人開始用火,由於這一發現,已把人類用火的歷史向前推到了距今180萬年之前,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如此古老的燒骨發現,可以說,「人類第一聖火」是在這裡點燃的。
西侯度遺址位於黃河岸邊的芮城縣風陵渡鎮西侯度村。
地理坐標北緯34°41』,東經110°18』。
1959年10月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繼續調查1959年發掘的匼河遺址時,在匼河村東3公里外,黃河以東3公里的西侯度村發現了「早更新世」時期的化石。
1961年6—7月間,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建、陳哲英、張殿卿等,進行了第1次發掘。
1962年春夏之際,由王建主持,有陳哲英、丁來普等人再次進行了發掘。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先生兩度都到西侯度這一現場參加了發掘和研究。
西侯度文化遺址發現的材料頗為豐富,不僅在原生地層中發掘了成批的哺乳動物化石和32件人工打制的石器,而且還發現了一些燒骨和帶有切割痕跡的鹿角。
地層構造和哺乳動物化石的發現,都證明了這一遺址的地質時代為距今約180萬年的「早更新世」,這樣古老的文化還是首次見到。
石器材料中有人工打擊痕跡清楚的石核、石片的刮削器、三棱大尖狀器等。
從這一遺址不僅發現了石器和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燒骨。
而且還發現了帶有切割痕跡的鹿角,由此可見用角和骨製作工具,早在100多萬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這就大大地豐富了遠古人類生活的內容。
這個遺址之所以重要,就是它的地層清楚,時代明確,無疑屬於「早更新世」。
西侯度遺址剖面完整,從1000萬年的早更新世起,直到現代的地層剖面都可以看到,完全代替了泥河流的剖面。
西侯度遺址告訴古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而西侯度則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1988年1月13日,西侯度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侯度遺址文化
恩格斯認為:火的使用,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
他把這種發現看作「人類歷史的開端」。
古籍中記載的燧人氏「鑽木取火,以化腥臊」,就是對那個時代有關火的反映。
沿著西侯度遺址映射出來的文明發展脈絡,人類以一系列開天闢地的創舉,昭告著自己與其他動物們的截然不同。
不僅僅是狩獵、照明、熟化食物,還帶給人類刀耕火種、燒制陶器、冶鑄青銅器乃至鐵器;而在對大自然改造的潛移默化中,人類的腦量增加、體型增大、臼齒變小、腸胃縮小、體毛減退、樹棲能力消失;人類在智能、行為乃至社會結構上發生了重大改變,進而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形成了新的生產關係,整個社會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引發了人類社會歷史上一次次影響深遠的重大變革。
上世紀60年代,一批孜孜以求、嚴謹細緻的考古工作者來到這裡,喚醒了那沉睡彌久的歷史記憶,並通過黃河岸邊遠古的印痕,在此重新梳理出古人類通向文明的榮光。
今天,在西侯度遺址文物管理所的陳列室內,玻璃櫥窗的展櫃中擺放著一些骨骼化石:巨河狸、劍齒象、山西披毛犀、長鼻三趾馬、三門馬……這些都是180萬年前的動物遺蹟。
探索發現團走過西侯度遺址,站在西侯度村後的人疙瘩北坡眺望,想像著180萬年前,這裡是黃河岸邊或與黃河有關的湖泊邊。
那時的西侯度應該是草青林茂,湖水蕩漾,氣候溫潤,四季分明。
在這裡的草地上奔跑著古中國野牛、山西披毛犀、三門馬、步氏羚羊、納瑪象、李氏野豬、晉南麋鹿等動物,水中遊戲著各種魚類。
這樣優渥的自然環境,給遠古人類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條件。
西侯度遺址火燒骨、石器等人類活動痕跡的發現,也與當時適宜人類的自然條件互為印證,共同定格出一幀幀「人類演化場」的蛛絲馬跡,給予追尋者以動力,給予研探者以方向。
(李鐵英)
典出山西:山西最早的主人是誰?
編者按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三晉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寶,黃河新聞網邀請省內文化學者,將散落各處典籍中,有關山西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經收集、整理、精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