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活字印刷:穿越千年 墨香猶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科學之友》

採訪記者:秋慈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由千人組成的方陣用漢字演繹了各種「和」字,向世界展現中國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那一幕驚艷了世界,人們開始重新關注這門瀕臨滅絕的技藝。

2010年,「中國木活字印刷技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亟須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活字印刷的前世傳奇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知識的廣泛傳播和交流創造了條件,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被稱為「文明之母」。

中國古代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是古人在生活中墨拓石刻和使用印章受到啟發而發明的。

最早的雕版印刷出現在隋末唐初。

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因其科學實用,使印刷書籍的速度加快,成為世界印刷史上的里程碑。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曾為世界文明和社會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但長期以來畢昇的發明一直沒有相應的印本佐證,膠泥活字及其漢字印本並未見大範圍流傳。

以致有人對畢昇的發明提出異議,活字印刷術發明權之爭幾乎成為中韓、中歐之間的學術公案。

1990年,盜墓分子炸毀了寧夏一座存有大量文物的方塔,考古專家意外地從廢墟中發現了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和記錄參加活字印刷書籍的人名及其工作分工的文獻資料。

後經專家鑑定,這部佛經是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活字版印本之一,這一發現直接改寫了木活字發明和使用的歷史,以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就是活字印刷的發明國。

始於北宋,興盛於西夏的活字印刷,成為西夏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填補了中國活字及其印刷版本的空白,受到了國內外文物界、印刷界、語言文字界以及西夏文化研究領域等方面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認可。

寧夏不少西夏學研究專家指出,在中國發現的古文獻印刷品中,西夏文獻占有重要地位,是寧夏古代文化建設的亮點。

所以專家學者們認為應該高度重視對西夏活字印刷的研究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在發明印刷術方面的貢獻。

通過研究傳承西夏活字印刷技藝,讓中國傳統印刷文化世代相傳。

活字印刷的今生故事

為了捍衛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弘揚傳統文化,許多專家學者都為研究傳承活字印刷術不斷努力著。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教授造出了泥活字,作為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送到美國展覽,受到重視。

2005年,中國印刷博物館研究室主任尹鐵虎經過長達兩年的專題研究,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將沈括《夢溪筆談》中關於畢昇發明泥活字的一段文字用自製的泥字排印出來,並繪了20幅精美圖畫,將活字印刷的工藝流程展示出來。

2007年,牛達生關於西夏古籍研究的成果被寫進初中課本《中國歷史》。

課本中寫道:「考古學家發現了西夏時期的木活字印本,這是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2008年,武威市博物館孫壽齡先生潛心研究西夏活字印刷本《維摩詰所說經》,並復活泥活字。

西夏泥活字印刷術被列入武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從2007年開始,任振斌在張賢亮的支持指導下發掘整理、複製再現西夏活字印刷術,展示寧夏獨特神秘的西夏文化。

2010年,他將西夏木活字印刷術作為寧夏的非遺代表性項目走進了上海世博會,向世界人民展示西夏文化,「那是令我很開心的事,這項技藝『上得了廳堂』,也可以隨時攤開來現場演示,是值得我自豪的手藝。

」參加完上海世博會後,任振斌又增加雕刻了漢字與西夏文對照的《百家姓》 《三字經》《古典詩詞》《寧夏風景詩詞》、西夏文普及字典《番漢和時掌中珠》等木活字版。

西夏文與漢字對照,木活字版《百家姓(部分)》

可以說,如今活字印刷已經告別了人們的生活,用更先進的印刷技術所代替,為什麼我們依舊要研究、傳承西夏木活字印刷技藝?任振斌認為,「因為在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東西要看到一個沿襲、發展的過程。

就像我們回頭能看到自己的一個足跡一樣,這是一個非常詳細具體的過程。

當我們把這些足跡記錄下來的時候,無論是我們,還是我們的後人,看到的都是一段脈絡非常清晰的歷史。

如果不去傳承,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就有可能消失了。

傳承有序

任振斌有家傳木版年畫刻印技藝和篆刻印章的基礎,從小就擅長篆字刻印,後通過研究學習前輩學者的印刷技藝從而全面掌握了西夏文木活字印刷。

任振斌最初做木活字只是出於熱愛,想將這門技藝用古人的方式再現,也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

「開始也有不理解的,因為這門技藝這種文化太高大,好像一下子被拉了下來,就會讓人產生『你怎麼能這麼輕而易舉地把它做出來』的質疑。

」面對這樣的聲音,任振斌埋頭鑽研、雕琢活字技藝,同時通過各種渠道請教牛達生、李範文等相關領域的專家,「一些老教授年紀很大,一路顛簸親自到這裡來指導我,鼓勵我,讓我特別感動。

」古代印刷術研究專家牛達生教授這樣評價任振斌造的泥活字、木活字、石活字:它們對寧夏研究西夏印刷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有重要作用。

沁園春

2008年4月,任振斌在鎮北堡影城的西夏活字印刷室,開始向遊客展示中國古代西夏印刷術,現場製作演示印刷的各項工藝。

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有泥活字、石活字、木活字及其雕刻、排版、印刷過程,讓遊客參觀演示,使他們「體驗古人生活,增長歷史知識」,從中受到愛國主義和傳統文化的薰陶。

木活字《聚珍版程式》之一

任振斌只要外面沒事,每天都會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除了給遊客雕刻印章外,依然不遺餘力地傳播木活字印刷及其背後的西夏文化。

在這裡遊客可以免費體驗印刷過程並獲贈印刷品,「大家來參觀都很隨意,『每個項目都要錢』不符合我的初衷,我就一直給大家免費印。

」任振斌說,「不僅是熱愛,現在更是一份責任。

」任振斌堅持做木版年畫和活字印刷的費用全靠篆刻印章的手藝來支撐。

現代人比較逼真地複製再現中國古代印刷的程序流程,這是後人對歷史的一個交代。

任振斌複製再現西夏活字印刷術,為人們了解古代活字印刷術提供了一個直觀的場景。

任振斌的西夏活字印刷室免費為遊客演示,媒體的相繼報導讓西夏活字印刷術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現在,中國活字印刷術隨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走向世界,牽動全球目光,這對西夏木活字的留存與保護,有著難以言喻的重要意義。

任振斌作品:寧夏古代風景詩《宮橋柳色》

肩上所擔負的傳承責任也讓任振斌不停地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做,「以後想要做一個中國古代活字印刷展示館,把中國古代印刷的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

」儘管在外人看來這個過程枯燥漫長,但任振斌說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是要花大工夫、苦工夫的,「認為正確的事情去做就可以了,但要有一個基礎,要讓它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目前任振斌製作介紹中國活字印刷史的字版有: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畢昇發明活字印刷的記載(泥活字版)》、西夏泥活字版佛經、元代楊古的泥活字模型、元代王禎《農書「造木活字印書法」全文(六版)》、明代錫活字銅活字、清代翟金生《泥版試印初編(泥活字版)》、清乾隆朝金簡《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雕版插圖,二十四版木活字)》一冊。

還有仿刻的各樣石碑、雕版、古回鶻文木活字、古朝鮮文活字等。

收購了大量的現代鉛活字,用於展示活字印刷的發展演變過程。

現在,鎮北堡西部影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保護性開發綜合實驗基地,來這裡參觀的遊客都能領略到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感受寧夏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

泥活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木活字印刷的應用與發展

自從泥活字印刷發明以來,後人受其思想的影響,繼續研究,很快創造了木活字,並用於印刷書籍了。宋朝尚未見到有木活字印刷的書籍,但與宋朝同時期的西夏國卻用木活字印刷了多種書籍。1991年在寧夏賀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