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學有哪些派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代理學有哪些派別?宋代主要是哪個學派主導

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是宋代主要的哲學思想。

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繼承了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後人稱之為程朱理學。

其核心內容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慾」。

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

明中葉的王陽明反對朱熹把心與理視為兩種事物的觀點,創立與朱熹相對立的主觀唯心主義理論——心學。

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說明它已經走到極端。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

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

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

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關學

關學,是萌芽於北宋慶曆之際的學者申顏、,至而正式創立的一個理學學派。

關學是儒學重要學派,因其實際創始人張載先生是關中人,故稱「關學」。

又因張載世稱「」,因此又有「橫渠之學」的說法。

所謂「關學」即關中(函谷關以西、以東,古代稱關中)之學,是從地域角度而言的,無論是之前的申顏、,還是張載之後的兄弟、、、、以及金元明清時期的、祖孫三代、、、、、、等,都是關中人,故其理學又稱為「關學」。

如果就關學的內涵性質而言,它屬於宋明理學中「氣本論」的一個哲學學派。

張載「關學」,以《易》為宗,以《》為體,以《禮》為用,以孔、孟為法。

他提出了以「氣」為本的和哲學思想。

認為宇宙的構成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太虛棗氣棗萬物,三者是同一實體的不同狀態,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這是一種「氣」的唯物論之本體論,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哲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還從其「氣」本論的哲學出發,提出了「民胞吾與」的倫理思想,確立了他對佛道思想的批判立場。

與一般理學的學派不同,關學特彆強調「通經致用」,以「躬行禮教」倡道於關中,並且十分重視《禮》學,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醫學等各方面的問題(參見本書「張載」條)。

張載創立關學之初,關中學子便積極追隨,其中以藍田呂氏兄弟最為踴躍。

張載開始在關中講學時,首和者就是,接著,其兄、其弟都相繼拜張載為師。

藍田呂氏兄弟五人登科及第,是聞名遐邇的名門望族,他們的加入至關重要,為關學發展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使關學與「」、王安石「新學」形成鼎立之勢。

可惜的是,病逝後,三呂卻投奔二程的門下,靠近「洛學」,致使關學一時冷落下來。

好在還有、、、、薛昌等人堅持進行研究,才沒有使關學中斷。

但比起三呂來,他們的著述較少。

三呂的主要著作有《》《吊說》《克己銘》《呂藍田語錄》《解》等。

這些著作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建元之後,並不看重儒學,而是把儒排在娼之後、丐之前,所謂「八娼九儒十丐」是也。

這種疏離狀態,使得儒家思想很難再登堂入室。

這個時期,只有與其父楊天德、其子楊寅三代極力倡導關學的精神。

他們祖孫三代孜孜不倦地以講學為生,弘揚一貫主張的實學風格和為人「氣節」。

於是有「楊氏三代」、「鬱郁遺風」之美譽。

元代文學家稱頌楊恭懿為「西士山斗,學者宗之」。

楊氏三代的努力,終於使關學在元代尚未失憶失語,也為明代關學的復興打下了基礎。

明朝以理學開國,使儒家書籍遍及天下,為關學振興開闢了一條坦途。

據有關史籍記載,在明代中後期,關中的理學家竟達百人之多,其中成就最大的是。

他與統治了百年的「」對衡,而盛讚張載、和朱熹的學說。

晚年呂柟辭官回鄉,建立書院,培養學生,著書立說,撰有《》《》《》《》《涇野先生文集》等,成為張載之後的關學大學者。

另外,還有一位學者是。

他本來在朝做官,因對宦臣極為不滿而回到家鄉,二十六載閉門著書,著有《關學篇》《》《辨學錄》等,為弘揚關學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關學基本內涵

①氣本論:

認為:世界萬物統一於氣,氣有聚散而無生滅,氣聚則有形可見,氣散則無形可見。

在中國哲學史上,張載第一次完整地創立了氣本論哲學理論體系,成為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

②:

張載認為:事物是感覺之源,即物可,他主張通過實踐,通過多思方能認識事物,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③「」辯證法:

張載指出:氣處於永恆的運動變化之中。

氣化的原因在於其本身含有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兩方面,沒有對立,也就不成事物,任何事物都是陰陽矛盾對立的統一體。

"一」與「兩」的構成萬物世界。

④:

認為:進行道德修養,首先必須「變化氣質」、「通蔽開塞」,只有通過克服自己的缺點,才能「存理」、「成性」,成為道德的聖賢;其次強調「躬行禮儀」的道德實踐。

他認為:人的道德修養最重要的就是「仁」、「教」,人都應像古代諸聖賢那樣對待長輩,尊敬長輩,以永不忘本。

⑤人性論:

張載認為:人出生之前就是有天地善性,只是後天影響,才出現駁雜不純氣質之性,但只要讀書知禮接受教育,變化氣質,就可以成為善性,從而實現成為聖人的目的。

⑥教育原則及方法:

張載認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必須組織教學,教學必須遵循「啟發式、因材施教、把握時機」及「學須有疑、博學精思、持之以恆」等原則,其中許多精闢見解與現代教育思想吻合。

 宋朝時期儒學主要分為哪兩個學派

在宋神宗以後,北宋的官方學說長期是荊公新學,連科舉都要考王安石的《三經新義》.等到南渡以後,荊公新學在追究北宋滅亡的浪潮中被打翻,但是因為南宋偏安南方,浙東事功學派開始在南宋思想界展露頭角,其中陳亮與朱熹曾展開了長達三年的大論戰,雙方「極盡王霸義利之說」.

 先秦諸子時代結束以後,儒家的發展有兩次高潮,一是漢代,二是宋代。

自漢經魏晉南北朝,歷隋唐五代,儒學的發展、演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

至宋,儒學的飛躍發展,形成了嶄新時期。

這一划時代的新發展的儒學謂之新儒學,即宋學。

「宋學是漢學的對立物,是漢學引起的一種反動。

」在我國古代學術發展史上,宋學的形成與漢學迥然不同,其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學風,開創了學術探索的新局面。

宋學博大精深,涵蘊廣大,學派眾多。

作為一種社會思潮或學術文化思潮,有它醞釀、形成、發展和演變的過程。

道學(理學)只是從宋學中衍生出來的一個支派。

宋學和理學應當區別開來。

然而,從以往八十年來對這個重大學術課題的研究看,大體上存在三個偏向:一是以理學代替宋學;二是貶低王安石新學(荊公學派);三是有些機械地以唯心、唯物兩條界線來劃分某些學派,因而難以準確地加以說明清楚。

儒學的改革興起於仁宗,由於學者們對儒家思想的理解不同,改革的觀點也就不同,形成了很多學派,主要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王安石的新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蘇軾的蜀學、司馬光的朔學、朱熹的閩學、陳亮和葉適的浙學、陸九淵的心學等等。

如果按照世界觀來分,可以分為五大學派:氣學、理學、象數學、新學還有功力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宋關學學派創始人 橫渠張載

張載(1020~1077年),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被封為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

朱漢民:宋代的理學學派與地域學統

中國學術史上所說的「學統」概念,形成並興起於宋代,這和理學思潮是由地域性學派構成的特點分不開。從字面意義上說,「統」有兩種含義:其一,指學術的正統,即清人熊賜履在《學統序例》所說:「統者,即正...

新宋學 舊宋學--摘自《宋學研究》發刊詞

光明網03-27 11:47顯示圖片何謂「宋學」?一言以蔽之:宋學,研究宋代的學問。宋代三百年歷史,有多少學問好研究: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與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豐富的歷史內涵,曾經在...

宋朝的理學與宋學

這裡首先有個正名的問題。學術界原先所說的宋學,是相對於漢學或清學而言的,所指的就是理學。這種以朝代命名的叫法,當然是指一個朝代的學術主流,說理學是宋代學術的主流,也未嘗不可。不過,宋史權威鄧廣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