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件文物中窺見沙烏地阿拉伯古文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佩戴匕首的男性石雕,卡耶法特奧出土,公元1-公元3世紀,沙特國王大學考古系藏。

金面具,公元1世紀,沙特國家博物館藏。

南都訊 記者黃茜發自北京 公元前四千紀的人形石碑、卡耶特法奧的男性石雕、泰爾薩亞出土的金面具、被奉為聖物的克爾白天房之門、神秘莫測的題銘石板……12月20日,「阿拉伯之路——— 沙特出土文物展」在國家博物館隆重啟幕。

這是沙特文物首度來華展出,也是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第二個以西亞地區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國際交流大展。

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在開幕儀式上介紹,本次展出的466件(組)考古與文化遺物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多個博物館的珍藏,是過去四十年間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考古調查、發掘工作的重要成果。

大量文物出土於阿拉伯半島歷代香料之路、朝聖之路沿線,堪稱阿拉伯本土文化與東、西方文化之間交流和互動的重要物證。

考古發現展示阿拉伯多元文明

展覽分為「史前時期的考古發現」、「歐拉與泰馬的考古發現」、「卡耶特法奧的考古發現」、「塔魯特的考古發現與迪爾蒙、格拉」、「麥加與朝聖」、「沙特王國的形成」六個部分。

自石器時代開始,經史前時期、前伊斯蘭時期、伊斯蘭時期,直至近現代沙特王國的誕生,是對沙特境內古伊斯蘭文明和本土考古學文化的全面梳理。

在史前時期部分,一批2010年出土的石雕動物引人矚目,中方策展人翟勝利告訴南都記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件石馬。

「在石馬的脖子上有一個凸起的裝飾,據考古學家確認,它可能是韁繩的痕跡。

這意味著最早的馬的馴化發生在沙烏地阿拉伯這一地區。

朝聖之路時期最重要的文物是「克爾白天房之門」及其罩幕。

翟勝利告訴南都記者,直到19世紀以前,大門一直安放在克爾白天房上,它是伊斯蘭信仰里認為最神聖的東西。

「所以這些文物來到國家博物館,對中國人民了解沙特是一次重要的機會。

新增10 0多件文物反映海上絲綢之路

沙特方策展人阿里·哈班在展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曾經在歐美的幾個著名的世界級博物館展出,觀展人數達四百萬人次。

國博的展覽是巡展的第十站。

在過去的5000年里,沙特是中國和西方之間的的紐帶。

由於阿拉伯半島是上海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本次展覽特意增添了100多件反映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包括唐宋時代的一些精美陶瓷。

「大家可以從中看到,當時中國的繁榮狀況,可與阿拉伯的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交相輝映。

」阿里·哈班說。

經過與沙特方溝通,本次展覽的主題焦聚在「貿易之路」和「朝聖之路」上。

翟勝利說:「在阿拉伯半島特殊的地理環境下,依然創造了多元豐富的文明,在各條商貿路線和朝聖之路的必經之地,世界各地的人都留下了痕跡,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埃及的四大博物館——埃及國家博物館(一)

埃及的四大博物館是,埃及國家博物館、希臘羅馬博物館、科普特博物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到過埃及的人,固然少不了遊歷這個文明古國聞名於世的古蹟:法老時期的金字塔、上埃及盧克索王陵谷和卡納克神廟群,...

沙特出土文物亮相國博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歧豐)日前,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沙特旅遊與民族遺產總機構共同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承辦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在國博開幕。本次展出的466件(組)文物來...

揭開沙漠文化的神秘面紗

今天,由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沙特旅遊與民族遺產總機構共同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承辦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從阿拉伯之路到香料到朝聖

帶希臘銘文的石碑、金龜子印章、《古蘭經》、克爾白天房之門、先知大清真寺大門罩幕、星形油燈、金面具、人形石碑、雙面器、石馬殘件、沙漠獵犬殘件、拉丁文字刻銘石碑、有棱短劍、佩戴匕首的男性雕像以及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