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博物館珍藏漢鏡 解讀漢代銅鏡的四個時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銅鏡的發展 戰國鏡、漢鏡和唐鏡三個高峰,其中漢鏡承前啟後,存在品種最繁,發現數量也最多,乃是銅鏡研究的重中之重,歷來成為研究和收藏的基點。

 【一 西漢早期】

西漢早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

經濟亟待恢復,鑄鏡工藝發展緩慢,在形制和紋飾上既承襲了戰國鏡的風格,又逐漸加入了新的內容。

這時的銅鏡,鏡面較小,鏡壁單薄,多弦紋小鈕。

構圖上以四乳丁為基點的四分布局法,成為西漢前期銅鏡紋飾布局的一大特點,對以後頗具影響。

其紋飾也一反戰國鏡的底紋加主紋的兩層構圖法,使主紋成為鏡背的單一圖案。

這種不用底紋的構圖法,是西漢早期出現的新風格,成為西漢早期銅鏡與戰國鏡的分水嶺。

四乳四弧紋鏡

戰國時期的銅鏡多為弦紋小鈕、素卷緣、薄胎體,鏡背紋飾刻畫纖細,並多有底紋。

而漢鏡多為半球形鈕,主紋突出,無底紋,寬平緣,鏡體厚重。

四乳四弧紋鏡具有戰國鏡的遺風,又兼具漢初銅鏡的特點,應為過渡期的西漢早期銅鏡。

四乳草葉紋鏡

草葉紋鏡是西漢早期出現的一個新的類型,四乳草葉紋鏡在草葉紋鏡中占絕大多數,是西漢早、中期流行的主要紋飾之一,代表了不同於戰國鏡的新風格。

草葉紋是將自然界的花卉、草葉經過高度概括而圖案化。

鈕座外一般為銘文方框,方框外飾草葉紋,鏡緣多為內向連弧紋。

鏡銘正式形成於西漢,這一點雖曾有學者駁難,但目前已成為研究界的共識。

 【二.西漢中、後期】

西漢文景之治後,社會經濟的發展使銅鏡的鑄造與使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完全擺脫了戰國鏡的影響,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有長足進展。

尤其到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開始流行起來。

四乳星雲紋鏡

星雲紋鏡的出現與戰國時流行的蟠螭紋鏡有著演變上的淵源關係,它應是戰國銅鏡向漢鏡風格過渡的物證。

形制上,鏡面漸大,鏡體變厚,半球形鈕敦厚平滑,鈕座多樣化,除圓鈕座外,還出現了柿蒂紋、聯珠紋等鈕座。

鏡背圖案常以乳丁作為間隔的四分法開始廣泛運用。

紋飾種類增多,有新穎的草葉紋、星雲紋、花瓣紋、連珠紋、乳狀紋等取代了戰國那種抽象的紋飾,尤其是銘文鏡,其裝飾圖案開始由圖文並茂轉變為對銘文內涵及字體美觀的追求,銘文逐漸在鏡背占據重要的位置。

四乳四虺紋鏡

此時流行的銅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四乳禽獸紋鏡,以四乳作為間隔,分別飾四虺(同毀)、鳥紋、獸等紋,紋飾多採用單線勾勒的手法;一種是銘文鏡,盛行於西漢中晚期。

這兩種類型的鏡緣皆以素緣為主。

另外,博局紋鏡漸多,紋飾多以博局紋與神獸相配合,有的還飾有銘文帶,鏡緣往往裝飾有三角鋸齒紋,或變形禽獸紋、雲紋等,鏡體一般比前兩者大。

四乳禽獸紋

尤其是銘文鏡,鏡銘始自漢代,也興盛於漢代。

近年來漢鏡的發現越來越多,不少具有前所未見的銘文,使大家進一步領略到當時鏡銘的豐富多彩,超出我們以往的想像。

經過西漢初期的發展,到了西漢中葉,鏡銘逐漸成為銅鏡的主體裝飾。

日光鏡

因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中有「日光」兩字而稱「日光鏡」。

其文字簡約、流暢、規整,字與字之間用雲紋和變形「田」字紋等符號隔開。

西漢中期以後,除尚方鏡銘比較規範外,一般的鏡銘則一反漢初謹嚴不苟的作風,常出現錯別字、通假字、減筆字、缺字以及反書、偏旁移位等現象,表明當時民間的鑄鏡業十分普及,銅鏡已成為一般商品,鑄鏡工匠的文化水平不高。

這些大量的鏡銘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尤其對研究中國漢字的演變及其書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昭明連弧紋鏡

銘文為「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心忽揚而忠」,首尾字隔以短橫線。

寬素緣。

昭明鏡是出土最多、流行範圍最廣、僅次於日光鏡的鏡類,盛行於西漢中晚期,東漢早期以後消失。

此類鏡名取其銘文中的「昭明」二字,形制多為半球形鈕,圓鈕座或連珠紋鈕座,座外飾連弧紋與銘文。

昭明連弧紋鏡 出土於許昌市玉皇嶺一帶

銘文內容大多是讚揚鏡的質量或以明鏡自喻,完整的銘文為:「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心忽揚而願忠,然雍塞而不泄。

」但目前發現的這類漢鏡,銘文字數常因鏡面的大小而定,多有省字減句現象,有時字間有「而」字相隔,偶爾也間雜其它符號,以補充字少而銘帶長之不足。

其字體,漢武帝時期為圓轉的篆隸,漢昭帝以後為扁平方正的篆隸居多。

昭明鏡 出土於許平南高速公路工地一漢墓中

主紋區有櫛齒紋兩周,其間有銘文:「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心忽揚而願忠,□□(然雍)塞夫不泄。

」這是昭明鏡常見的完整的銘文,文字較大,字體方圓規整,略扁筆畫圓轉。

素平緣。

稍晚的昭明鏡,其字體開始變得方正。

這類字形產生於圓體篆隸體之後,約成於漢武帝時期,漢昭帝漸多,流行於西漢宣帝至王莽前後。

這一時期,鏡背的銘文字數比前期增多,完全成為裝飾的主體,盛行圖案化字體且字裡行間夾有符號,字體有圓體草化、方折隸化兩大類型,但多以方正的篆隸為主,且較前期的篆隸體規整,筆畫粗細均勻,基本接近通行的書寫文字,只是略有篆字和簡化字。

【三.西漢晚期——東漢早期】

王莽建立新朝後,推行托古改制,政治經濟制度雖有變異,但思想文化、藝術風貌依然與王莽執掌朝政的西漢晚期一脈相承,並影響到東漢早期,且在銅鏡的裝飾工藝、紋飾和銘文內容等方面風格相近,而紋飾的內容愈來愈豐富,表現手法比以前更加細膩工整,構圖更富有層次。

王莽時期處於兩漢之交,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此時的銅鏡紋飾複雜多變,構圖滿而不亂,圖案脫俗而優美,線條優雅流暢,鑄工精細,漢鏡的精品佳作大多出於此期。

四神博局紋鏡

特別是代表漢代鑄鏡工藝的博局(博戲棋局,博戲是古代一種賭輸贏、角勝負的遊戲)紋鏡又稱規矩鏡,其整齊嚴謹的布局、神秘莫測的「LTV」符號、怪誕神奇的禽獸紋飾、祈求吉祥的銘文,令歷代藏家為得一方規矩鏡,不惜擲千金。

博局紋中有「T」、「L」、「V」三個符號,國外學者依其形狀像英文字母「T、L、V」,故稱為「TLV」紋。

此鏡紋飾是漢鏡中常見的典型的裝飾圖案,西漢中期就已出現,興盛於王莽至東漢早期,東漢末年逐漸消失,為漢代銅鏡中最精美、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

六乳禽獸紋鏡

此類多乳禽獸紋鏡盛行於王莽至東漢早期,它是在四乳禽獸紋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構圖豐滿,層次清晰。

紋飾華美、生動,多以單線勾勒,線條宛轉流暢,複雜細密,多裝飾五至八乳、博局紋與四神及其它禽獸形象,包含著順應陰陽的規律而具避除不祥的功效,體現了漢代人的思想觀念。

 【四.東漢中、晚期】

東漢中期以後,北方戰亂,南方相對穩定,銅鏡的發展開始分化,形成南北兩個系統。

南方主要以高浮雕神人神獸等畫像紋鏡為主,數量較多,至三國吳時達到鼎盛;北方的銅鏡基本延續西漢中期以後的造型,紋飾主要為變形四葉紋、夔鳳紋、內向連弧紋,鏡緣為素寬緣、內向連弧緣。

這時期銅鏡的重大變化則反映於紋飾的內容與布局兩方面。

君宜官位雙夔紋鏡

東漢時期的銅鏡,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尤其是東漢章帝以後,因提倡以儒家標準選拔官吏,「學而優則仕」,銅鏡的光明之意逐漸遠去,避邪的成分日益淡化,人們更在意的是升官加爵。

所以,鏡銘多為「宜官宜侯」類的吉祥用語,這種官本位的銘文,成為東漢銅鏡典型的形象符號。

而當這些願望無法實現之時,追尋神仙庇護的意願再次甚囂塵上,神人神獸畫像鏡主導了東漢晚期直至三國時代的銅鏡世界。

位至三公雙鳳紋鏡

保利秋拍徵集

長期以來漢鏡以鏡鈕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旋轉式構圖布局在東漢中晚期被打破,改為以鏡鈕為中心分別上下和左右布局,出現了直行銘文鏡,觀察銅鏡圖像的角度第一次有了明確的定點方位,這是東漢中晚期銅鏡構圖布局的最大變化。

銅鏡發展到東漢中葉,其紋飾及銘文出現了左右「軸對稱式」的新布局,打破了以前以鏡鈕為中心作環繞式和上下左右對稱式布局的「心對稱式」布局。

隨著兩漢銅鏡鑄造業的發展,銅鏡迅速走向平民化,成為當時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用品,因而也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漢代銅鏡做工精良,紋飾優美,內容豐富,正如《古鏡圖錄》中說:「刻畫(劃)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辭旨之溫雅,一器而三善備焉者莫鏡若也」。

一面面小小的漢鏡不僅反映漢代的冶煉技術、鑄造工藝,也反映當時人們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繁榮的文化藝術,展示出大漢帝國蓬勃發展的盛世雄風,對後代銅鏡文化的發展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在我國銅鏡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文章來自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江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代青銅鏡最新成交市場價格簡直逆天!

青銅鏡是一種古老的由青銅所制的使用器物,也是精美的工藝品。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鏡,是距今4000年左右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直徑6厘米,厚0.3厘米,鏡面有光澤,鏡背中央有一個橋形鈕,未施紋飾。據史...

最值得投資的三類銅鏡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

你又知多少「銅鏡」

銅鏡,又稱銅鑒。古人常以鑒盛水以照容。銅器發明以後,銅水盆扁平化而成鑒,青銅鏡由此而生。銅鏡鑄造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所承載的人文內涵,成為歷史留給我們的珍貴...

漢代銅鏡目前存世數量 漢代銅鏡為什麼價值高

漢代銅鏡:除了持續沿用戰國鏡外,最盛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則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