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這些是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不可出國展出的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我是天地,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我國的國寶。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綿綿不絕,光耀於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奪天工的文物珍品構成了中國歷史長河中一段段華采樂章。

但自近代以來,承載中華厚重歷史文化的文物卻以驚人的速度流失海外。

據國家文物局教授、高級工程師羅哲文先生介紹,從國寶流失的數量上講,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就有163萬件,而該數目充其量也僅相當於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國文物的1/10。

南京藝術學院林樹中教授經過十多年的實地考察和文獻查考後認為,中國僅流失海外的名畫就達30000件以上。

尤其以涼州出土的馬踏飛燕最具代表,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腳踏實地、勇敢創新、積極進取的偉大民族精神。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在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不可出國展出的國寶!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

為紅陶砂質,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

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

圖高37厘米,寬44厘米,約占缸體表面積的一半,畫面真實生動、色彩和諧、古樸優美,極富意境,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

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稱,陶鷹鼎的問世表明此時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陶鷹鼎出土於一座成年女性墓葬,與其共出的物品還有十多件骨匕、數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

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為禮器來使用。

鷹鼎與它們放置於同一墓內,形式與眾不同,可能與當時的祭祀活動有關。

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時代。

食器,口徑10.6×9.2、高5.7、底徑7.6×7.2厘米。

1977年河姆渡遺址T231出土。

木質、斂口,呈橢圓瓜棱形,圈足略外撇。

外壁均有一層朱紅色塗料(剝落較甚),微有光澤。

經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鑑定為生漆。

朱漆碗的發現,說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們的先民已將天然漆用於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

1977年河姆渡遺址T231出土。

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后母戊鼎(一稱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后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

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后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將其重新掩埋。

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中央博物院。

1959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又稱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

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

1952年藏於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至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

鼎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

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這些都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我們必須好好珍惜和愛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