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土古玉看古楚國文化特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楚國建立於西周成王時期,至春秋戰國時楚國領地大體包括湖南、湖北全部和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雄居大江南北,經濟發達,國力強盛,位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周代楚國被稱作「蠻夷之國」,但據古典文獻記載,楚族出自黃帝,是正宗的華夏族。

研究古楚國的文化特質,有助於探索了解古代華夏族文化基因,對認識民族優秀文化品格有益。

目前,古代楚國尤其是春秋戰國年代的古玉出土比較豐富,這些古玉是古代楚國文化的載體和見證,從這些古玉上能夠管窺古代楚文化的特質。

一是厚重與精巧依存

這裡所說的厚重是指厚重感,並不是指粗大笨。

多數楚國古玉的長短、高矮、厚薄各種比例中肯而不輕薄,小器型藉助各種比例的把握和造型紋飾的布局也能給人一種厚重感。

並且,楚國古玉的紋飾雕工之精巧,往往給人嘆為觀止之感。

首先我們來看幾件楚王墓出土的小玉璧。

上圖為湖北荊州熊家冢戰國時期楚王墓出土的幾件玉璧,雖然小,但給人的感覺確實有一種厚重之感,紋飾雕刻也十分精美。

再來看幾件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玉,那是真正的絕品、極品!曾國是湖北境內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其文化肯定是深受楚文化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古楚文化。

上圖為湖北隨州擂鼓墩出土的戰國26節龍鳳玉佩,長達48厘米,用5塊玉料琢制而成。

器面分別雕琢有龍、鳳、螭等形象,並間飾幾何紋,工藝複雜,難度極大,可謂戰國早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上圖為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出土的戰國四節龍鳳玉佩,長9.5厘米,寬7.2厘米,厚0.4厘米,由一塊玉料雕琢成相連的四節,可以自由卷折。

上圖為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出土的戰國透雕玉璜

上圖為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出土的戰國玉雙鳥紋拱形佩

上圖為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的戰國中晚期玉佩

上圖為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的戰國中晚期玉佩

二是浪漫與神秘共舞

戰國晚期,楚國王族中出現了一個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屈原,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

屈原的浪漫突出地反映了楚國文化中的浪漫基因。

另外,楚人崇拜的神靈也比較多。

楚族一開始崇拜的是鳳,後來兼容了其他中原地區以及楚地先民的圖騰,對各種龍神蛇怪也都比較崇拜。

在楚國古玉中,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楚文化浪漫與神秘的一面。

上圖為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的透雕雙身龍鳳玉佩。

兩隻鳳鳥立在一條雙身龍上,鳳是楚族最早的圖騰。

上圖為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的兩塊雙鳳玉佩,類似的以鳳鳥為主題的玉佩在楚國古玉中發現頻率比較高,也反映了楚族人對鳳的崇拜。

上圖為湖北荊州院牆灣楚墓出土戰國中期神人馭龍玉佩,長7.2厘米,扁平長條形,雕刻有一個神人、兩條龍,龍背上分別立有一隻神鳥,左右對稱。

神人頭頂圓璧(蒼天),雙手馭龍,描繪出一幅神人馭龍在天空自由翱翔的畫面。

上圖為湖北荊州熊家冢楚墓出土的戰國早期神人乘龍玉佩,高11.7厘米,在一條自然彎曲的S龍身上,一位神人正腳蹬龍尾、側倚龍腹,悠遊於天地間。

上圖為湖北省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的人面鳥身玉飾,一面雕刻人面鳥身紋,另一面為立鳥紋,表達的意願大概與神人馭龍差不多,都是一種浪漫的自由飛天夢想吧。

三是求精與創新並重

發生在春秋時期卞和獻玉的故事,一方面說明了楚國玉工的執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楚國王室對玉材的苛求。

欣賞楚國古玉,仿佛總能感受到那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實際上,楚國古玉中許多樣式與紋飾與中原地區的古玉相似,但往往雕琢更精、布局更別出心裁。

上圖為流失海外的洛陽金村東周天子墓出土的疊人玉佩

上圖為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的戰國中晚期疊人踏豕玉佩,參考了周天子的疊人玉佩造型,但卻在疊人下面創新地加了一頭豬

以上是湖北省博收藏的部分東周古玉,明顯能夠感受到那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最後分享一件本人的藏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楚文化中的玉器

    組玉佩是服飾的組成部分。大型組玉佩為西周首創,是由多件玉器串連組成懸掛於身的佩飾玉。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仍盛行飾以華麗的組玉佩,表現其高貴身份。他們以絲綬串連各式璜、璧、環、龍鳳虎形...

鳳舞九天 光耀千秋

內容摘要:本次展覽正是以考古發現的文物為物質載體,通過「尊禮崇樂」「蘊美求奇」「究天人之際」等單元,為觀眾從禮制、藝術、科技等多個角度介紹楚國輝煌的歷史文化以及楚文化深遠的歷史影響。長沙楚墓、...

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玉器

楚國興起於荊山江漢,襲用周制,奄有蠻夷,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迄今考古發現的東周墓葬絕大多數為楚墓,楚國玉器尤其是戰國楚墓出土的玉器分布廣、數量大、品種多,是匯聚戰國玉器的寶庫。湖北棗陽九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