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區歷史面貌的真實反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地灣漢簡》,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中心編,中西書局2017年12月出版,定價680元

  由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中心三家單位合作編纂的《地灣漢簡》一書,由中西書局於2017年12月出版發行。

2018年5月20日,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中心、甘肅簡牘博物館、中西書局聯合舉辦的《地灣漢簡》出版座談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來自甘肅、上海、天津和北京的領導與專家三十多人參加了會議。

  座談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家洲主持。

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張德芳、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子今、中西書局總經理秦志華、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先後作了主題發言。

蔡萬進、李均明、楊振紅、胡平生、劉紹剛、趙平安、徐世虹、鄔文玲等專家學者先後圍繞《地灣漢簡》的整理方式和學術研究價值展開了認真的討論。

專程來京的酒泉市文物局局長楊永生、金塔縣文物局局長李國民介紹了當地出土文物與博物館建設等方面的情況,表達了地方政府支持漢簡研究的誠意。

  《地灣漢簡》一書收錄了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1986年集中對地灣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所收穫的漢簡。

在何雙全、張俊民和張德芳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所作的最初釋文的基礎上,重新整理出版。

全書完整刊布了原簡的彩色圖版、紅外圖版以及釋文。

「《地灣漢簡》主要是肩水侯官的各類原始文書檔案,記錄了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情況,如日常勤務的日跡記錄、郵件傳遞記錄、守御器簿、戍卒被兵薄、錢出入簿、吏受奉名籍、谷出入簿、吏卒廩名籍、出入關的記錄等等」(引自《地灣漢簡》之《前言》)。

  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張德芳回憶了包括居延簡、肩水金關簡、懸泉簡等在內的西北簡的整理歷史。

認為《地灣漢簡》的學術價值十分重要,極大地豐富了西北簡的資料寶庫。

他特別介紹了《地灣漢簡》整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補救的措施:由於距發掘年代時隔已遠,當年參與考古發掘工作的岳邦湖、吳礽驤、任步雲三位先生已經作古,因此目前僅能刊布吳礽驤、任步雲兩位先生當年的發掘日記,以彌補《地灣漢簡》原始出土報告的缺失。

《地灣漢簡》還需要學術界若干代人的努力才能推動研究的深耕。

  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對《地灣漢簡》的學術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這部重要的檔案文獻,直觀反映了西北地區真實的歷史面貌,進一步確定了西北簡的重要歷史地位。

與會學者對甘肅幾代學人整理和研究漢簡所作的努力表示感謝;高度評價了張德芳先生所作的承前啟後的貢獻,以及視「學術為天下之公器」的開放性態度。

這種跨地區的開放性合作整理漢簡的方式也得到大家的認可。

中西書局多年來大力投入出土文獻的高水平出版工作,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讚賞。

  與會專家學者對於《地灣漢簡》中涉及到的若干學術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

  王子今教授除了對甘肅漢簡整理工作表達敬意之外,強調《地灣漢簡》對漢代歷史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價值,他舉例說到了對地方史和交通史研究的意義所在。

其中所見「定陽令張□,武關候楊□」的簡牘實物,他指出:「定陽」地名未見於《史記》。

作為縣名,僅出現於《漢書》卷28下《地理志下》和《續漢書·郡國志五》。

相關歷史信息「前四史」再無記錄。

地灣簡出現有關 「定陽令」的簡文,是漢簡資料充實對漢代縣級行政單位認識的重要一例。

就這條簡文中的內容,我們更為注意的是「武關候楊□」透露的信息。

「武關候」簡文為我們考察「武關」和「武關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物資料。

證明了「定陽」一地的存在,也證明了武侯就是武關侯,由此可引發對「武關」具體地理位置的思考。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蔡萬進介紹了他初讀《地灣漢簡》所認識的幾個特徵:一是年代的連續性強。

有明確年代紀年的簡就有51枚,從昭、宣、元、成至新莽年間,從這些信息明確的紀年簡也可看到漢代從昭宣至新莽政治管理的相對穩定;二是內容豐富。

侯關文書涉及的地點多,有上下級間的往來文書,也有地區間侯關文書往來;三是價值獨特。

例如簡文可能涉及王莽時期王姓優待的記錄以及水稻的種植和水利灌溉等問題。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楊振紅提示《地灣漢簡》對漢代郡縣制以及邊疆軍事管理等問題的討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研究員李均明在講話中提到,《地灣漢簡》中編號為86EDH:3的木牘是關於「安樂隧」的建造方式,這打破了他以往對烽隧建造方式的認知。

此外,李均明還從經濟史的角度提到,《地灣漢簡》中有關於王莽時期貨幣的名稱。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吉林大學兼職教授胡平生在籾山明先生對刻尺研究的基礎上,推測「挈令」可能是從西北地區律令的簡牘中摘抄而來,並且為了保密而進行刻齒,防止丟失,以示其重要性。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研究員趙平安談到,《地灣漢簡》的整理出版,是三個學術單位通力合作的結果,也是「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值得贊同的工作模式。

他還指出:簡牘的整理需要胸襟和氣魄,我們還應當重視對出土文物研究史的梳理。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研究所徐世虹教授認為,對於墓葬簡的使用和研究需要作出一定的甄別,但是對西北簡的使用和研究則相對更為便捷,這些在此地具有實用性質的簡牘,其價值並不低於墓葬律令文本本身。

在《地灣漢簡》中,出現了一些與實際罪名相關的內容,如「略賣人法」,又如「死罪囚隧長張順自絞爰書」,可引發對漢代死刑具體如何執行的思考,以及漢代棄世罪是斬首還是絞死,又可延伸至探索漢人的「死刑觀」的內容究竟如何。

徐世虹還針對簡牘整理和保護提出建議,地下埋藏史料不應屬於私人性質,呼籲相關文物機構儘快建章立制,國家立法保障簡牘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有序進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鄔文玲認為,《地灣漢簡》是研究漢代地方行政和文書行政的重要材料,其中包含大量文書用語,與《里耶秦簡》中相關文書用語存在相似之處,可見文書用語由秦至漢制度的淵源和流變,值得關注。

她認為,《地灣漢簡》中「郡屬國承用駮不同而奸黠吏民」簡與《漢書·刑罰志》:「是以郡國承用者駁,或罪同而論異。

」似乎有某種聯繫,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相結合的研究意義重大。

  座談會上,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透露:學術界關注多年的懸泉置遺址的考古報告有望在今年出版,《懸泉簡》的整理出版工作也會按照計劃在今年完成。

對此,在場的專家感到很興奮、很期待。

對於研究漢簡和利用漢簡材料研究漢代歷史文化的學人而言,有更加充分的理由堅信:我們真是生活在了一個地下新材料紛出的黃金時期。

  (作者:張以靜)

  (來源:中國文物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肩水金關漢簡》出版

本報蘭州8月16日電 記者宋喜群 從甘肅簡牘博物館獲悉,《肩水金關漢簡(五)》日前由上海中西書局出版發行。至此,由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文獻研究...

110餘位專家蘭州研討簡牘學

《肩水金關漢簡》(伍)成功整理出版,《甘肅秦漢簡牘集釋》出版發行每日甘肅網8月18日訊(西部商報首席記者張子藝) 「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