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可移動文物首次調查摸底 歷史文物近九成藏品最豐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北網3月8日訊(記者張雋珊)日前,哈爾濱市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對哈爾濱市轄區內51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共認定藏品15014件/套(不含古籍普查數據),其中,歷史文物13422件/套,占認定可移動文物近九成。
阿城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對可移動文物普查摸底。
(圖片由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提供)
呼蘭區文管所工作人員測量文物。
(圖片由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提供)
據了解,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建國60年來首次針對可移動文物開展的普查。
目的是為了在普查中掌握以及評估我國文物遺產資源的基本情況與實際價值,完善我國可移動文物的登錄機制、保護系統,加強保護力度,實現我國文物安全保護意識,進行文物資源的再利用。
首次摸底可移動文物15014件/套
據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群工部副主任孫盛文介紹,自2012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通知》後,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就積極開展相關準備工作。
哈市以縣域為單位組織轄區內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填寫錄入文物收藏情況基本信息工作,並進行《可移動文物認定信息登記表》和《文物登記卡》的填寫及全部可移動文物認定工作、藏品清庫建帳以及完善信息數據的整理存檔。
孫盛文告訴記者,去年10月,哈爾濱市完成了對全市9區、9縣(市)的文物調查工作,對哈爾濱市轄區內51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共認定藏品15014件/套(不含古籍普查數據)。
普查內容涵蓋1949年(含)以前,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歷史上各時代重要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
1949年後,由博物館、紀念館收藏登記的藏品;列入國家文物局《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鑑定標準》目錄的;同時具有時代研究價值的化石等。
歷史文物占認定可移動文物近九成
在被認定的15014件/套藏品中,珍貴文物4767件/套;一般文物10247件/套;其他藏品數量541件/套。
而在珍貴文物中,一級品120件/套,收藏在9個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中,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阿城金上京歷史博物館、賓縣文物管理所存放的一級藏品數量較多。
從類別上分,歷史文物13422件/套,占認定可移動文物近九成。
統計顯示,哈市可移動文物主要分布在南崗區、道里區、道外區、平房區、呼蘭區、雙城區、賓縣、方正縣和尚志市。
其中,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尚志市趙尚志和趙一曼烈士紀念館等藏品均與1931年至1945年哈爾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有關。
以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普查成果為例,普查認定該館共計認定文物5378件/套,占歷史文物數量超過四成。
金代文物豐富見證歷史具有時代特徵
哈爾濱市阿城金上京歷史博物館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一處集中收藏和展覽金代文物的博物館。
此次普查認定文物近3000件/套,其中,金代文物占文物總量的59.79%。
這些文物見證了金朝從1115年建國至1234年與南宋對峙統治中國120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吸取中原文化精華的時代特徵。
呼蘭區在可移動文物普查過程中,按歷史文物、古籍、歷史檔案、古脊椎動物化石和植物化石進行分類統計,均分布在文物管理所、蕭紅故居紀念館、區檔案局、清真寺、天主教堂等地。
其中,蕭紅故居紀念館對認定的50餘件文物不僅製作檔案和建立文物帳,還定做文物展櫃,擺放在展廳里對遊客展示,並有專人保管負責。
此外,在普查期間,哈爾濱市還舉辦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圖片展」,該次展覽是從哈爾濱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中精選出的8家國有單位的藏品,共計100餘件/套,是對哈市文物普查精粹一次系統的集中展示。
衡水市紀念5·18國際博物館日
5·18國際博物館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
天津沽上藏了多少「老寶貝」
近日,記者從天津市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總結會議上獲悉,本市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歷時近5年,經過2384名工作人員的辛勤工作,共確定127家單位進行藏品登錄,普查登記可移動文物實際數量178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