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紀念5·18國際博物館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18國際博物館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為每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今年是第41個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

每個地方的歷史不僅記錄了這塊土地的興衰過往,同時又是人類文明發展和演變的真實記錄。

而文物就是見證歷史的實物證據。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對於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實現地方繁榮、民族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多年以來,在黨和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幾代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文物保護的社會共識初步形成,衡水市文物保護工作成績斐然。

通過今年進行的全國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和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衡水市的文物資源家底輪廓基本摸清,文物保護對象和範圍更加拓展。

現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1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2處,各級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共1192處;全市所轄國有博物館主要有武強年畫博物館、南王莊五億農民的方向紀念館、安平縣台城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饒陽縣耿長鎖紀念館、阜城剪紙博物館、衡水市桃城區法帖博物館等;民辦博物館主要有中國書畫博物館、習三內畫藝術館、衡水民俗博物館、河北空調博物館等4家。

經過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確認衡水市共有國有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21家,共收藏各類文物16500件/套,其中國家一級館藏文物65件/套,二級館藏文物319件/套,三級館藏文物992件/套。

夯實不可移動文物基礎工作

經過市、縣兩級政府和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衡水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和搶救維修工作有序開展,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現狀明顯改善。

1、衡水市完成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景縣華家口夯土險工遺產點的申報、維修、評選和後期保護工作,建立健全了該遺產點資料庫建設,完善了該運河段的檢測和報告制度;

2、近年來先後完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慶林寺塔、寶雲塔的搶險加固維修和防雷工程,封氏墓群保護規劃的編寫,衡水安濟橋修繕、深州盈億義倉加固、冀州古城遺址保護規劃編寫和景縣開福寺舍利塔養護工作正在進行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深州大德昌錢莊、阜城文廟大成殿已完成部分搶險加固維修,故城縣十二里莊大教堂的養護修繕工作正在進行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前磨頭魁星亭、鄭口挑水壩搶險加固工程也已完成。

逐步推動文物預防性保護常態化、標準化,出台日常養護、歲修、巡查、監測等相關工作規範,提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監管能力。

3、對於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逐步落實了「四有工作」(即有保護範圍、有保護標誌、有記錄檔案、有保護管理機構);田野文物保護工作日益成熟完善,與公安部門聯合推進天網工程,推廣聯網監控和文物安全監管人員智能巡檢,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有機結合,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文物安全防護體系,確保衡水市田野文物安全。

加強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

在全面完成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的基礎上,公布普查數據和普查成果,逐步推行國有可移動文物身份證制度,建立健全全市可移動文物資源資料庫。

依據普查規範靈活採取市、縣兩級聯合普查工作方法,在採集文物數據同時進一步摸清文物保存現狀,對於武強年畫帖板進行了搶修,並對亟待保護的紙質、絲麻類館藏文物進行防蟲、防潮、防霉變初步處理。

通過文物普查,衡水市可移動文物資源基本掌握,開展了珍貴文物的修復工作,整合了可移動文物尤其是革命文物資源,並為今後有效保護、開發、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全面提升博物館發展質量

博物館是保護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一個地方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在促進地區間文明傳播、互鑒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類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民族復興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目前,衡水市納入文博系統管理的博物館、紀念館共4家:武強年畫博物館是國有國家二級博物館;衡水閻莊法帖博物館、台城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為國有專題博物館;習三內畫藝術館為民辦專題博物館。

根據習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投入到市博物館籌建和轄區內博物館的管理工作當中。

加快衡水市博物館建設

衡水市博物館作為衡水市唯一一座大型市級博物館,擬通過多種設計手段來再現衡水的歷史和變遷,展示衡水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收集的所有館藏文物,為衡水人民了解、關注衡水歷史,熱愛家園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場所。

該館位於生態文化中心綜合樓B區一層、負一層,建築面積11182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共分為兩層,設序廳、文物精品等七個展廳,目前主體已完工。

待建成開放後,將成為衡水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陶冶人們情操的重要場所。

加強藏品管理,提升現有展覽水平

現有博物館在原有展陳的基礎上,逐步加大轄區內博物館免費開放經費的跑辦力度;協調上級文物專業部門逐步提高博物館的藏品徵集、文物展示、科學研究功能、深層拓展博物館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教育機制,逐步健全博物館藏品管理和備案制度;積極開展館藏文物藏品等級鑑定、徵集工作,推進專業博物館與地方博物館的幫扶關係,通過借展、聯展、巡展的合作機制,推動博物館展品的提升和改造;通過網際網路+、拍攝專題紀錄片等多種手段逐步將博物館的文物合理利用起來,使之和百姓生活密切關聯起來,使博物館的觀念和影響深入人心。

總之,在經濟水平快速提升的當今社會,文物保護工作者有著更莊嚴而神聖的責任,我們不僅要保護好文物這個歷史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更要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發揮好、利用好文物的自身價值,這是我們最基本的歷史擔當。

通過博物館、各級文保單位儘可能向社會開放,讓大眾多接近文物,了解文化遺產,積極培養和善向上、友愛誠信、謙和尚禮的儒韻民風,增強各階層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才能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在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文物的社會共識和氛圍。

(路軍秋 王曉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天津沽上藏了多少「老寶貝」

近日,記者從天津市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總結會議上獲悉,本市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歷時近5年,經過2384名工作人員的辛勤工作,共確定127家單位進行藏品登錄,普查登記可移動文物實際數量1784494...

山東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獲全國表彰

(齊魯網4月7日訊 記者 朱訓壯 陳志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總結電視會議今天在北京召開,季緗綺副省長在主會場代表山東省人民政府作典型發言。曲阜市文物局(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菏澤市文物局...

煙臺市已公布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達471處

膠東在線消息: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先後投入2億多元用於煙臺山外國領事館近代建築群的資產置換、保護維修和景區改造;投資3600多萬元用於市區福建會館周邊環境改造整治以及內部修...

可移動文物普查帶來的保護利用啟示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在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國情國力調查,是一項旨在全面掌握我國文物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建設文化遺產強國的國家工程。通過這次普查,可以發現可移動文物保護和利用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

全市普查可移動文物藏品35355件

深圳新聞網訊 昨天,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總結電視電話會議和廣東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總結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深圳設立分會場,收看收聽了會議,並現場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副市長吳以環出席會議並作...

貴德在加強文物保護中著力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

悠久燦爛歷史文化的積澱,成就了貴德豐富厚重的文化遺存。近年來,為科學、有效保護縣域各類文物,貴德縣始終把保護文物古蹟原生環境放在首位,正確處理城鎮建設與開發保護文物古蹟的關係,探索出了一條繼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