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著作系列將推出第一輯,梳理一代學人思想脈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81年王元化先生在上海寓所。

一代學人著作全集的整理出版,如何既能清晰梳理出精華,又全面呈現其思想脈絡和學術軌跡?記者今天(30日)獲悉,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已取得王元化哲嗣王承義獨家授權,獲王元化所有已出和未出版著作專有出版權,將於明年上半年陸續推出王元化著作系列,首批第一輯《讀文心雕龍》《讀黑格爾》《讀莎士比亞》《思辨隨筆》等即將亮相。

今天(30日)恰逢著名思想家王元化先生誕辰97周年的日子,王元化生前弟子、晚輩及研究者齊聚滬上,追憶其生涯事業和思想風範,共同籌劃出版王元化著作系列。

不少學者與資深出版人談到,為更好地傳播前輩的學術思想,傳承其精神文脈,需在編輯思路、底本選擇、書目擬定上反覆斟酌。

比如,光是有關文心雕龍的著述,王元化生前就曾推出《文心雕龍創作論》《文心雕龍講疏》《讀文心雕龍》等多個版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老社長、學者李國章說,在漫長歲月中,隨著個人思想觀念的發展變化,王元化在不同版本里有所增刪或修訂,那麼在全集系列的收錄篩選上,如何把握遴選舊版新版,就變得非常重要。

《王元化談話錄:1986-2008》勾畫王元化學術心路歷程。

作為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王元化在中國古代文論、當代文藝理論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學術史研究等領域開闢新路,頗有建樹,曾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

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漫長的學術生涯,王元化著述宏富,發表了《向著真實》《文心雕龍講疏》《思辨隨筆》《九十年代反思錄》等著作,他對《文心雕龍》的解讀、對五四啟蒙的剖析、對盧梭「公意」的追問、整個思想歷程中的「三次反思」等,都對當代思想學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研討會上,有學者談到,著作系列的策劃出版,一方面需尊重考慮王元化生前的意願,另一方面在書目思路的編排上,可從題材分類、早中晚期編年等多種維度切入。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王為松追憶說,多年前與王元化先生交談時,老前輩也說過, 「出版文集的時候,更想讓經過反思之後的思想為大眾所知,而不願謬誤流傳」。

王元化曾在著作中提及,以前他不贊成對舊作加以修訂,以至於「看不到作者的最初寫作原貌,看不到作者思想的軌跡了」。

但後來王元化有了一些不同想法:「有的人常常說『不悔少作』,以保留不成熟的想法。

我覺得我們這代人由於盲目熱情所導致的痴迷,由於缺乏獨立思考所形成的陋見,應該與之告別。

掩飾這些早年出現在自己身上的思想痕跡固然不對,但也沒有必要對已經認識到的錯誤加以珍惜。

作為思想史和文化現象的研究,必須揭示出他在不同歷史階段所呈現的本來面目,但對於現在的讀者來說,應該是對於當代的求知更重於歷史的追尋,作家要把自己認為是更好一些的東西奉獻出來。

「王元化著作系列論證會」今天在滬舉行。

正是不盲從、敢於自我更新等品質,讓王元化的學術之泉活水不斷。

王元化曾坦言,「一個作者不願意讓自己已經認識到的誤失再在讀者中間流傳,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

對我來說,我也希望一貫正確,但事實上,我在追求理論上一再蹉跌,走過彎路,通過反思,我願意將自己最新的思考呈現在讀者眼前。

中國有句老話「文如其人」,這句話道出了做學問和做人的表里關係。

在學界看來,研究學問,孟子有「知人論世」之說,魯迅也強調「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的正確研究方法。

王元化著作系列正是希望呈現較為全面、真實的作者思想全貌,打造出研究王元化和現代文化思想史不可或缺的一套書。

王元化、張可夫婦合著《讀莎士比亞》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與王元化先生的出版淵源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元化與其父親合譯的英國人呤俐著《太平天國親歷記》,其後上海書店出版社推出王元化與夫人張可合作的《讀莎士比亞》、談戲論藝的《清園談戲錄》等,期望以更充分的形式呈現傳播其精神思想。

2019年適逢王元化夫人、翻譯家、戲劇理論家張可誕辰100周年,張可女士曾任教於上海戲劇學院,與王元化共同翻譯了數部莎士比亞研究論著,兩人死生闊契的相伴也成為跨時代的愛情傳奇。

上海書店出版社資深編輯薛羽透露,出版方正籌備策劃出版張可文集及譯著集等,以此作為對前輩的真誠切實紀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逝去十年,他仍是上海歷史文化界的一面旗幟

11年前的9月1日,楊寬先生辭世,留下希望出版全集的遺願。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楊寬著作集》第一輯,首批8種10冊,余將逐年推出。全集的出版,不僅完成了先生遺願,也可以使讀者更為全面地認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