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之反盜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人都想要長生不老,但是每個人也都避免不了死亡。

每個人也更不想死後被人掘了自己的墳墓,無論對自己還是家人都是奇恥大辱。

特別是古時有名望得人,都想要自己的墳墓千年萬年不遭到迫害。

但是盜墓者卻很猖獗,墓地頻頻被盜,所以古人也研究了很多反盜墓的方法來跟盜墓者進行了千百年的較量。


積沙墓

1 積沙墓,積石墓。

土丘墓最絕的反盜墓招式是「積沙」和「積石」,這種墓也有一個專業術語,叫「積沙墓」和「積石墓」,如果是複合型,則是「積沙積石墓」。


「積沙墓」俗稱流沙墓,是盜墓者最為頭疼和害怕的墓冢類型之一,出現時間很早。

在營建時,開挖十幾米深、面積達幾十甚至幾百平方米的地下空間,據堪輿術。

定好棺槨的朝向、方位後,以炒乾的細沙埋葬棺槨,而不是以土回填。

沙子積埋到一定位置和厚度後,才以泥土覆埋。

並將四周夯實築牢。

乾燥的細沙如水,流動性極強,盜墓者根本無法挖掘盜洞,因為挖的時候,沙子會流淌,根本就形不成盜洞。

就是挖成了,也極容易造成塌方,讓盜墓者成為殉葬者。

積石墓

積石也是古人反盜的絕招,比積沙的使用更寬泛。

1988年,在太原金勝村發掘的251號墓屬春秋晚期大墓,打開後發現,面里有「積石積炭」,積石是為了砸死盜墓眷,積炭則是防止屍體腐爛。

已考古發掘過的固始墓、曾侯乙墓、中山王陵和魏王陵均屬大型墓葬。

槨內外大都積石、積沙、積炭。


這些石塊石質石色多樣、形狀不一,但邊角都十分鋒利,應當是特意開採並經過有意揀選的具有殺傷力的石塊。

大致分為亂石層、蒙頂石層、貼頂石層、攔腰石層和臥底石層,可以防止盜墓者從不同的部位進入,重量、大小、位置均無規律,防不勝防,起到了冷石「暗器」的作用。

伏弩

2 伏弩、懸劍。

在所有的反盜墓手段中,最為神秘的是「伏弩」。


弩即是箭,伏弩,就是暗設在陵墓死穴(盜墓者必經之地)處,可以自動發射利箭的一種反盜集機械裝置。

機弩,即裝機械的弓。

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類的高等陵寢才會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

郭沫若在《中國史稿》第三篇第三章第一節中寫道:「為了防止後人挖掘他的墳墓,秦始皇命令工匠裝置了許多機弩,以射殺企圖進入墓道的人。

在墓穴中置放的殺人兵器,除了伏弩和機弩外,還有「懸劍」,但這兩樣東西的反盜謄原理都差不多。

被盜的名人墓中,唐朝風水大師袁天罡的墓里就有「懸劍」。

巨石堵門

3 巨石堵門。

另一個反盜墓手段是用自霖石頂死墓遭。

在帝王陵中,反盜設計嚴密。

特別是後室(客騫所在)的防盜更嚴謹。

在專供棺棒運行的長長墓道上,從入口到地富一般至少設有蘭道石門,多者七道,道道有機關,石門燕迭數噸至數十噸。

最外面一層俗稱「盤剛牆」,而金剛牆的位置相當穗蘸,艘有知情者很難找到。

棺槨擺定,人員退出,裡面不留一人,這自來石是怎麼梅門頂住的?原來,秘密在石門和門軸的設計,兩門的對接邊緣扣榴,門軸上下端打磨成球狀,打鑿時,叉在兩扇石門中間齊門縫的相同部位,多留出一個凸起的槽口。

關閉石門前,工匠將自來石放在地面的石廈凹槽內,通過_把牛塋殊∞工具,7」字狀、俗稱拐釘的物件套住自來石。

當1人員從地宮中壘幫撇出後。

先關起I離門,工匠拉動拐釘,讓其慢慢前傾。

使之與石門上磺留槽口對接。

石條傾斜後,藉助巨大的重量,會壓迫有門軸的石門轉動。

這時候,工匠迅速拿開拐釘,石門自動關閉,直至完全合縫。

兩端均插在石槽內的自來石,便將石門死死頂住,不知竅門的人根本無法打開。


虛墓疑冢

4 虛墓疑冢。

疑冢防盜,有一個考古名詞,叫「虛冢」。

虛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種,又稱假墳、虛墓、虛葬、潛葬、潛埋,說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將真屍葬地隱匿起來。


傳說中最著名的虛冢,當數孔仲尼的弟子為其設的五座虛墓。

晚清文人俞樾著《茶香室叢鈔》引《東家雜記》稱,當年孔子的墳西側有五座假墳,都是石頭砌成的。

這些墳都是他的弟子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後人盜掘。

二十年後的公元333年,石勒逝世,同樣也採用了虛墓疑冢的反盜墓方式,和他的母親一樣,同樣也是隱匿於山谷,然後用「高平陵」的名義,設置虛墓,以混淆盜墓者的視線。

高陵位於襄國城西南三十里處,不築牆,不種樹。

史書記載,當時安葬石勒的時候,在夜間同時抬出了十幾個棺材分別掩埋,以迷惑當時的百姓。

後來,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十三城門出棺」,是否是受到了石勒秘葬方式的影響,現在不能肯定,但其反盜墓的靈感,應該是一致的。

深藏伏火

5 深藏伏火。

這種古墓也有一個名字,叫火坑墓,有些地方的盜墓者俗稱火洞子。


曾震驚世人的長沙馬王堆1號墓(「辛追墓」),就曾出現「伏火」。

這座墓的發現頗為傳奇,該墓位於長沙市東郊長瀏公路北側,距市中心約4公里。

據地方志記載,此處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

1972年初,考古專家對馬王堆墓進行了全面發掘,兩千年前那位名叫辛追的利蒼侯夫人。

才得以出現在現代人面前。

伏火頗令盜墓者恐懼,但古墓中的伏火到底是不是反盜設計,學術界卻存有爭議。

墓中有無伏火,成為盜墓者判斷古墓是否被盜過的經驗之一,如果有火出來,基本上可以斷定,此墓完好無損。

6 置放毒物。

古代人常使用的毒物是水銀,在秦、漢及之前的陵寢中,使用水銀的記錄較多,齊桓公墓內便置有水銀池,水銀蒸發形成的毒氣。

給盜墓者製造了很大的麻煩。


置水銀在陵墓中,最著名的當是秦始皇陵。

《史記秦始皇本}(卷6)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陵使用的水銀量驚人,注滿了陵內的整個地層,形成了一個可怕的地下毒河。

古墓中的屍毒、毒氣到底是古人有意放置,還是後天形成。

在考古界也有爭議。

古人在臨終前幾日,知自己壽限到了,往往會服食丹砂一類的東西。

以保證死後屍體久放不腐。

還有一個原因。

包括帝王在內的古人迷信增壽一類的不老藥,丹砂、不老藥這些藥中,都含有水銀一類的有毒物質,累積在體內、骨骼間,時間久了肯定要散發出來,客觀上也就形成了「屍毒」。

7 屠殺工匠。

在所有反盜手法中,殉殺活口是神秘的,當然也是最違反人權的。


當年,贏政於河北沙丘平台死去後,,嗣位的秦二世胡亥將其屍體運回咸陽,葬於驪山附近已營造多年的陵內。

葬事完畢後,為防止泄密,胡亥便下令不留一個活口。

如果先後被罰去修陵的70萬人都被處死了,那將是世界殉殺之最了。

在早期帝王級葬事中,一般都會將工匠和知情人就地處決,這已成為一種舊例陋習,並美其名日「殉葬」,實際上,這是防止知情者泄密而採取的滅殺活口行動,是一種反盜手法。


他們確信,被殺死的人在陰間還會成為大汗的奴僕,他們又把最好的馬匹殺死供主入在陰間享用。

當成吉思汗的屍體運往阿爾泰山時,護送的兵馬沿途殺死了將近兩千人。

以上就是反盜墓的幾種方法,古人用智慧與盜墓者鬥了不知道多少年,現在盜墓者已經很少了,還是要有健全的法律為根基。

做健康高品質生活的文章,期待你的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代帝王反盜墓賊手段 盜賊有去無回

古代帝王厚葬,那些埋在土裡的金銀珍寶自然免不了遭盜墓賊的毒手,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盜墓賊,帝王們自然也會設計出各種反盜墓賊的機關暗器,保證這些盜墓賊有去無回。一:伏弩、懸劍

身邊詭事—古墓機關

對於《盜墓筆記》,大家最喜歡的莫過於其中神乎其神的盜墓技術和奢華珍貴的古墓寶藏。那麼現實中的盜墓中,墓中那些被破解的機關是否那麼神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古墓中的機關。

曝光古代帝王反制盜墓賊十大「毒招」

厚葬習俗在中國由來已久,歷代王侯將相不惜耗費人力、財力,營建陵寢地宮。為了防止墓葬被盜墓賊侵擾,為了保住地下寢宮數之不盡的寶藏,也為了自己升天后靈魂得到安寧,古大帝王們挖空心思無所不用其極地來保...

盜墓賊的4大恐怖死法:分分鐘給墓主陪葬

傳統的反盜墓手段,皆以石槨鐵壁以求堅固,儲水、塞石、積沙以防盜鑿,以及各種殺傷性方法。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後這一切技術皆被盜墓賊破譯。隨著盜墓者與反盜墓者的搏弈,反盜墓者不得不處心積慮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