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21屆年會在京開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記者晁天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

這些學科看上去同現實距離較遠,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需要時也要拿得出來、用得上。

還有一些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古文字學研究,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於10月21日在北京共同主辦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21屆年會。

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領域的專家學者共170餘人出席會議。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徐青森副司長出席開幕式,對年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並表達了對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引領帶動相關學科發展的期望。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李學勤教授在為大會發來的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出土文獻大量湧現,多為前人未曾見到的新材料,是古文字這一學科的幸運,也是廣大學者面臨的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僅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保護、整理、認識新材料上去,還要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對於學科各個分支所涉及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深入梳理與探討。

李教授希望古文字學界重視學風、文風改造,要善於用簡潔明快的文字撰寫更多高質量論文。

吉林大學林沄教授、安徽大學黃德寬教授分別作了會議主題報告。

開幕式還舉行了第二屆李學勤中國古史研究獎頒獎儀式,以表彰在古文字、古史領域有突出建樹的學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所王震中研究員、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張懋鎔等人獲得第二屆李學勤中國古史研究獎。

在21—23日三天的時間中,專家學者將就「甲骨文研究」、「金文與青銅器研究」、「戰國文字研究」、「秦漢與其他文字研究」四個主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研討,內容涉及甲骨、金文、戰國簡、秦漢簡釋讀,關係到甲骨綴合、西周銅器斷代、戰國時代典籍流傳、秦漢數術方技等疑難問題,更深入到先秦兩漢傳世典籍的訂正、古典學重建與古史重建等重要領域。

本次會議收到學術論文120餘篇,大部分已收入中華書局出版的《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輯。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關懷支持下,我國廣大古文字學者刻苦攻關、日新又新,保證了這個古老而又年輕學科的傳承與發展。

據悉,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於1978年11月,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最早成立的學會之一。

學會長期致力於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推進古文字學科的發展,為增進學者交流,逐漸形成每兩年召開一屆年會的慣例。

目前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員既包括老一輩專家,也包括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中年學術骨幹,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青年學者,呈現出古文字研究的繁榮景象。

2014年,「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通過教育部認證,成為2011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中唯一一家基礎人文學科的協同創新中心,充分體現了古文字學科的深厚積澱與創新精神。

本屆會議由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首都師範大學甲骨文研究中心協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