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施工,無意間挖出兩千年古墓,專家經過勘察挖出無數珍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二世統治時期慣用法家之術,以暴政治天下,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秦朝,全國各地反抗勢力揭竿而起,除了大名鼎鼎的陳勝吳廣、高祖劉邦外,還有一位不為人熟知的人物----趙佗。

這位趙佗本是南海郡尉,後不堪壓榨,最終於公元前204年兼并桂林郡和象郡並建立南越國。

要說這南越國最出名的不是這段造反的歷史,竟也不是那開國國主趙佗,而是南越國在歷史上消失了2000多年的陵墓。


據說南越國下葬方式極為特殊,且自趙佗開始歷代君主均採取秘密下葬的方法,除了少數親信及陵墓工匠外,其他人均不得知墓室位置。

就這樣,即使後人再努力地尋找也無法得知陵墓的下落,可就在那天,事情有了轉機……

1983年6月,在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一批施工隊正在工地上熱火朝天地幹著手頭的工作,他們必須要在剩餘的一個月之內完成精裝樓房的地面開挖工作。


由於工期比較緊張,大家都很賣力氣,就當大家全神貫注地工作時,突然傳來了一陣驚呼。

原來,施工隊挖到了一塊巨大的石板,大家本想移走這塊石板,繼續工作。

卻沒想到隨著挖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石板越來越多,最後又挖出了幾件古物,施工隊領導立刻發現了事情的不同尋常,他們馬上停止挖掘,並將此事上報文物局。


文物局的專家聞訊後在第一時間趕到了施工現場,經過考古專家的初步挖掘,一個平面呈「凸」字形的豎穴在眼前呈現,經過進一步發掘,專家又發現了東、西兩個耳室與一條坡道。

經過判斷,此為君王陵墓,此墓劈山為陵,墓室坐北朝南,以紅砂岩石仿照前堂後寢的形制砌成地宮,墓頂用24塊大石覆蓋,再分層夯實而成。


經過進一步的勘探,專家發現前室繪有雲緞圖案,東西兩耳室更有飲宴用器、車、馬、甲冑、弓箭、五色藥石和生活用品等陪葬品,其中尤其珍貴的是銀盒、大象牙和深藍色玻璃片。

據悉,此銀盒造型奇特,與中國古代器物造型相異而與古波斯帝國的外觀相似;象牙較為粗厚,應是原產非洲的象牙而非亞洲象纖細的象牙。


玻璃更是從海外引進之物。

因此專家推斷在南越國時期中國與海外國家就有聯繫,而出土的這些物品更是成為我國早期海上絲綢之路開通的重要佐證。

除上述文物外,考古學者還在墓主主室發現了雕有「文帝行璽」的龍鈕金印、螭虎鈕「帝印」、龜鈕"泰子"金印以及「趙眜」玉印。

其中,「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掘首次發現的"皇帝"印璽,最為珍貴,是墓穴的鎮墓之寶。

「趙眜」玉印、墓中部分文字記載以及墓室建造方式則表明此墓為南越國國主趙眜之墓。

趙眜即南越國的第二任君主,也是開國皇帝趙佗的孫子,至此,隱匿於中國歷史2000年之久的南越國墓終於出土,人們對了解南越國歷史也有了信心。


此次南越國陵墓的發掘不僅發掘了金印、絲縷玉衣等大量的稀世珍寶,更是通過一系列實物彌補了我國歷史上南越國研究歷史的空白。

其中的南非象牙、波斯銀盒、深藍色玻璃片等的發現更是證明了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與南非、波斯等國來往,發展海外貿易,並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雛形。


總體而言,南越國陵墓是我國考古歷史上的又一次飛躍,是我國文化的瑰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南越王墓聊聊南越王朝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

西漢南越國第二任王:文王趙眛墓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1983年6月9日上午被發現,考古人員趕到現場進行多方勘測。墓主人身穿絲縷玉衣,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一枚青白玉篆刻的「趙眜」玉印,可證墓...

南越王趙佗墓珍藏品介紹

南越國是西漢初年偏隅嶺南的地方政權。它由趙佗於公元前203年所建,共傳五代,歷93年,於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軍隊所滅。南越國位於五嶺以南,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的廣大地區。先秦...

一座大墓,考古專家大喜:這段歷史是真的

1983年的酷暑夏日,在廣州市市中心的一個建築基地上,工人們正在揮灑汗水,努力建設。一台大型挖掘機正徐徐開進現場,為了趕出工期,挖掘機師傅迅速進入狀態,開始了火力全開的「戰鬥」。誰知,挖掘機還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