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趙佗墓珍藏品介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越國是西漢初年偏隅嶺南的地方政權。

它由趙佗於公元前203年所建,共傳五代,歷93年,於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軍隊所滅。

南越國位於五嶺以南,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的廣大地區。

先秦時期,棲息在這一地區的越族人尚處在原始社會末期,分散成大大小小的部落,史書稱之為「百越」。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

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發掘時,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西漢南越王墓已開闢為博物館。

發現與發掘

在廣州繁華的解放北路旁,一座深沉厚重的紅砂岩建築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它就是著名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而這座博物館的興建,正是緣於南越文王墓的驚世現身。

1983年6月,廣東省政府基建部門正在風景秀美的越秀山西側名為象崗的小山崗上作業,原本近50米高的山體經過3年的施工已經削掉了17米。

突然,挖牆基的工人們發現了一塊塊平整的石板,從石板之間的縫隙窺探下去似乎是一座地下建築,現場負責人鄧欽友馬上暫停施工,並通知了廣州市文管會。

聞訊趕來的專家經過三天的勘察並冒險探墓之後,初步得出結論:這是一座西漢南越國時期的王侯級大墓。

市文管會立即將此重大發現上報省文管會及國家文物局,得到了文物主管部門和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務院也很快對《關於發掘廣州象崗大型漢墓的請示報告》批示同意。

7月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及廣東省博物館聯合組成龐大的「廣州象崗漢墓發掘隊」,麥英豪任隊長,8月25日,發掘正式開始。

在墓室的主棺室,考古隊員於墓主胸腹位置發現一枚龍鈕「文帝行璽」金印,這才得以確認墓主人就是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

10月6日上午,最後一批南越遺珍運出墓室,歷時43天的發掘圓滿結束,共出土1000多件(套)珍貴文物,震驚世人。

形制與結構

南越王墓鑿山為藏,秘埋在象崗山頂之下20米左右的山腹深處,建墓所用石料並非就地取材,其中的750多塊紅砂岩石料就采自距廣州幾十海里之外的番禺蓮花山,而且墓穴開挖的土石方量據估算超過3000立方米,足見當時造墓工程之浩大。

南越王墓的整體平面為「士」字形,結合了豎穴和掏洞兩種形制:主體為豎穴式,墓的東、西耳室則是橫向掏洞而成。

墓室坐北朝南,南北長10.85米,東西最寬12.5米,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整體中軸對稱,並按「前朝後寢」的布局分為前後兩部分,共七室,功能各不相同。

前部有前室、東耳室、西耳室,三室平面呈橫長方形。

墓室的後部有四室,主棺室、東側室、西側室三室平行縱列,主棺室的後端為後藏室。

墓室南第一道墓門外置有外藏槨,槨內發現一位殉人及陶瓮、車馬器等隨葬品;槨室之南為斜坡式墓道,發現有陶罐、銅鏡等器物,從器物性質及位置來看,這裡也同樣埋有一位殉人。

前室位居墓室前部的正中,全墓唯有前室周壁、室頂及南北兩道石門上都施有紅、黑兩色捲雲紋圖案作裝飾,彩繪雲紋或寓意著「魂氣升天」。

前室象徵墓主廳堂,出土器物多為車馬用器,東側還發現有殉人遺骸,從出土印章「景巷令印」推斷,該殉人應為負責墓主日常起居的宦官。

東耳室位於前室東側,有過道與前室相通,出土器物多為樂器和酒器,可見此室為放置宴樂用具之所,其中的兩套銅編鐘和一套銅勾鑃,在全國漢墓中都不多見。

石編磬之旁發現有殉人遺骸,推斷應為宮廷樂師。

西耳室與東耳室對稱,出土器物為全墓最多,達295件(套),涵蓋金、銀、銅、鐵、玉石、玻璃、絲織品等諸多種類,可見此室之用類似於皇家御庫。

主棺室相當於墓主寢宮,中間放置一棺一槨,均已腐朽,墓主頭北腳南,身穿絲縷玉衣下葬,從其胸腹位置出土的「文帝行璽」金印及「趙眜」玉印判斷,墓主人就是西漢南越國第二代國王:文王趙眜。

東側室位於主棺室之東,是南越王4位夫人的葬所,她們都有印章隨葬,身份清楚,其中只有左夫人尚存部分殘骨。

出土器物多為夫人之隨葬品,如印章、組玉佩、銅鏡、帶鉤等。

西側室與東側室相對,位於主棺室之西,可謂僕役居所,因這裡發現有7位殉人骸骨,沒有棺木,這些殉人應地位較低。

該室北側堆放大量豬、牛遺骸,為供奉、祭祀之用。

此室出土器物多為庖廚用器,但也不乏「六山紋」銅鏡和玉卮杯等精品。

主棺室的北面是後藏室,這裡堆放了大量炊煮用器、儲盛器,尤其難得的是器物之中發現有食品殘留,海鮮、河鮮等種類之豐富令人乍舌。

它們可謂是「食在廣州」的歷史源頭。

全墓共有兩道石門,前室前一道,主棺室前一道,結構形式相同,門上都裝有銅鋪首,門後都設置有頂門器。

各室地面曾用木板縱向平鋪,現已朽爛。

墓室石牆都是直接在豎坑的底部起砌,未挖地基,封頂用頂蓋石,共28塊,最重2.6噸。

特點與價值

南越王墓與漢代其他諸侯王墓相比,有不少獨特之處。

如:墓葬鑿山為藏,同時其本身又為石室大墓,這種建築藝術別具特色;陵墓選址在當時番禺城近郊,而不是像多數諸侯王一樣選擇於遠郊建墓;墓室形制集豎穴和崖洞兩種形制於一體,這或許與象崗的自然條件有關;隨葬的一千多件(套)文物,與多個文化區有淵源關係,包括:南越、甌駱、秦、漢、楚、匈奴,甚至西亞、非洲地區等,這是當時嶺南地區多文化交匯、融合的體現,也是今日廣州兼容並包之風的源頭;墓中有15位殉人陪葬,其數目之多、身份之高,在同時期的王侯墓葬中,實屬罕見。

南越王墓是嶺南迄今發現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墓主人等級最高的漢代彩繪石室墓,難得它保存完好,未受盜擾。

其出土的一千多件(套)文物全面、真實地展示了兩千多年前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情況,在嶺南早期開發史、秦漢考古、海上絲路起源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2012年11月17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最新一批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其中「海上絲綢之路」與「南越國遺蹟」位列其中,而南越王墓正是二者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

出土了很多的珍品

絲縷玉衣

南越王的絲縷玉衣,長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做成。

分為:頭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褲筒和鞋六部分。

「帝印」玉印

印台長:2.3厘米 寬:2.3厘米 通鈕高:1.6厘米。

印鈕雕成螭虎形狀,裝飾有雲紋。

根據《史記》、《漢書》記載,南越國第一代王、第二代王都曾僭越稱帝,在國內使用皇帝的禮儀。

「帝印」玉印及封泥的出土是對這一史實有力的證據。

「文帝行璽」金印

「文帝行璽」金印出土於墓主人的胸部位置。

印面邊長3.1厘米,寬3厘米,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是98%。

印面陰刻「文帝行璽」四個字,應是南越文王的發布命令的官印。

泰子玉印

印台長:2.05厘米 寬:2.05厘米 通鈕高:1.25厘米「泰子」玉印的印文,書體等與「泰子」金印有完全不同的風格。

此印出土於墓主腹部,原放置於一個小漆木盒子中,印文「泰」字書寫風格和著名的秦代刻石《嶧山刻石》相似。

「張儀」戈

東耳室出土了一件有銘文的戈,上面有「張儀」等刻字,說明了這件戈是秦惠王四年由秦國的相國張儀督造的,由於秦統一百越而到達嶺南地區,隨後成為南越國的王室文物,成為禮儀場所的儀仗之器。

是一件秦平嶺南地區的重要歷史物證。

白釉剔牡丹紋腰形枕

金代,河北定窯,長:26.1厘米,寬:19.8厘米,高:15厘米,這件瓷枕充分體現了定窯的剔花工藝技術。

這件枕頭枕面上剔出纏枝牡丹花紋,在側面剔出卷草紋。

技法生動寫實,畫面富麗堂皇。

龍鳳紋重環玉佩

直徑10.6cm,厚0.5cm。

堪稱中國玉璧之最,青白玉,分為內外兩圈,內圈透雕一條游龍,昂首挺胸,前後兩爪都突出內圈環,伸入外區,前爪托承一隻鳳鳥,後爪的基部呈圓鼓形,特別誇張,顯得壯健有力。

外區的鳳鳥,婀娜多姿,在游龍的前爪上與龍對視。

玉璧所展示的龍的陽剛與鳳的柔美形成一種絕妙的對比美,把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面佩飾的雕刻技法運用了線刻和鏤空相結合,使龍鳳軀體的邊緣分減,中部隱凸,顯得逎勁有力,富於彈性,活靈活現,在平面中取得立體的效果。

龍鳳相對,寓意吉祥。

玉佩雕鏤精細,構圖完美和諧,主次分明,是漢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它的器形圖案被選為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館徽。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種類多,並且量大。

有興趣的可以親自來廣州參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南越王墓聊聊南越王朝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

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

西漢南越國第二任王:文王趙眛墓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1983年6月9日上午被發現,考古人員趕到現場進行多方勘測。墓主人身穿絲縷玉衣,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一枚青白玉篆刻的「趙眜」玉印,可證墓...

古墓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大熒幕小螢屏上看多了盜墓故事,其實考古才是走進這片地下世界的正確方式。曾幾何時,考古學家撰寫的發掘報告與今天的盜墓小說一樣火爆。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位走遍華夏田野的考古學家,並與他一起探索那深...

廣東出土千年帝王墓,南越帝王墓。

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四路,面積約5.3萬平方米,是廣東省自開國以來出土唯一 一處大型千年古墓,也被稱為西漢南越王墓 , 南越王,即趙昧,西漢時期。《史記》稱為趙胡,中國西漢時期南越國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