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探測發掘即將繼續 今年年底完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探測、發掘將在近日繼續進行並於今年底完成。

為確保勘探、發掘絕對安全,目前工作人員正在加固主墓支撐壁。

海昏侯墓的槨木已集中封存在保存庫中。

劉賀墓挖掘現場,海昏侯墓考古研究所技術人員黃軍桃先生告訴記者,挖掘工作還沒有結束,在海昏侯槨室還有8根主梁尚未發掘。

記者發現,槨木主梁之間鋪滿木炭。

黃軍桃先生告訴記者,「木炭有防潮散水的作用。

槨木主梁和木炭下面到底還有沒有飾品等文物,槨木上是否刻有文字、符號等也需等近日探測、挖掘時才能知道。

由於挖掘現場的泥土已經清掉,四壁很容易坍塌、脫落,為確保勘探、挖掘工作的絕對安全,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鋼樑支撐壁的加固工作。

支撐壁的加固工作即將完成,隨後我們將對主梁和木炭以下進行掃描、發掘。

海昏侯墓現場。

(攝影:王健)

圖左藍瓦建築下是海昏侯主墓,圖右藍色建築為海昏侯墓槨木存放庫。

(攝影:王健)

海昏侯槨室拆解前的景象。

(攝影:王健)

海昏侯槨室拆解後,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支撐壁的加固工作。

槨室尚有八個槨木橫樑,橫樑之間鋪滿木炭。

(攝影:王健)

黃軍桃先生告訴記者,海昏侯劉賀墓進入「槨室拆解」階段時,考古人員在槨木和槨底板發現很多字跡和符號,目前槨室仍有八個橫樑尚未發掘,橫樑上是否有字,目前還不知曉,橫樑和之間的木炭下面還有什麼東西,也得等近期發掘後才能知道。

黃軍桃先生說,「挖掘拆解出來的槨木已統一存放在保存庫里。

現在還能看到庫里擺放的槨木以及槨木上的字跡和符號。

再過幾天,我們就用沙子將這些槨木埋起來,避免槨木被風化。

以後再來看,就難了」

海昏侯墓槨木存放庫。

(攝影:王健)

在記者的請求下,黃軍桃先生帶領記者到槨木存放庫里探訪和並對槨木的文字和符號進行拍照。

黃軍桃先生告訴記者,「在相同尺寸的槨木中會有一、兩根槨木上刻有文字和符號。

」記者發現,鄧姓槨木最多,有的刻有文字「鄧長公木兩尺七」,共12塊;謝姓槨木只有一塊,刻有繁體字「謝公木二尺二吋長四尺」;有的槨木上刻有繁體字「東」,黃軍桃先生說,「這些字表示它放在主槨室的位置,由誰提供的槨木,在修築棺槨時,為確保槨木安放位置準確,在槨木進入棺槨室前就已在槨木上標出方位和尺寸。

黃軍桃先生說,「槨木上所刻文字和符號的歷史價值和考古意義目前還不能確定,由於這些文字和符號是最新發現的,研究所尚未整理出相關的文字材料,但基礎工作已經做了,對槨木上的文字用拓紙進行了拓取。

另外,考古人員在拆解槨室時,對每一層、每一塊槨木都進行了編號,並由工作人員繪圖、記錄、拍照、掃描。

在完成這些工作以後,再進行拆解。

下一步,考古人員將要用兩個月的時間對墓葬底部進行發掘或者解剖,最終有待進行科學的處理和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文字和符號的價值和意義。

黃桃軍先生向記者介紹海昏侯墓槨木字跡的含義。

(攝影:王健)

槨木上的字跡為「鄧長公木兩尺七」。

(攝影:王健)

黃軍桃先生向記者解釋海昏侯墓槨木字跡含義。

(攝影:王健)

槨木上刻有「謝公木二尺二吋長四尺」。

(攝影:王健)

黃軍桃先生向記者介紹刻有方位字的槨木。

(攝影:王健)

槨木上刻有繁體字「東」。

(攝影:王健)

海昏侯墓即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又稱南昌西漢大墓,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

據悉,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

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國內獨一無二,並於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黃軍桃先生介紹說,「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門接到群眾舉報,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盜掘,文物部門立刻對該墓葬周邊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

歷時5年多,考古工作者一共勘探約100萬平方米,發掘約1萬平方米。

2016年3月,海昏侯墓的墓主被確認為漢廢帝劉賀。

目前,海昏侯墓園已出土1萬餘件(套)珍貴文物。

談到海昏侯墓的發掘情況,黃軍桃先生說,「2014年完成封土和墓室內填土的發掘。

2015年10月初,基本完成槨室迴廊的發掘、清理、現場出土文物的提取和應急保護工作。

2015年10月下旬,開始主槨室頂板的揭取和主槨室的發掘。

據介紹,海昏侯墓規模宏大,上有高達7米的覆斗形封土,下有甲字形墓穴,墓穴內建有面積達400平方米的方形木結構槨室。

槨室由甬道、東西車庫、迴廊形藏閣、便房(即主槨室)構成,設計嚴密、結構複雜、功能清晰明確,是西漢中晚期列侯等級墓室的典型標本,對於研究、認識西漢列侯等級葬制具有重大價值。

迴廊形藏閣已出土文物約6000餘件,形象再現了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生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其中,數以千計的竹筒和近百版木牘,使多種古代文獻2000年後重見天日,是我國簡牘發現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出土的整套樂器,包括兩架編鐘、一架編罄、琴、瑟、排簫、笙和眾多伎樂傭,形象再現了西漢列侯的用樂制度;出土的偶車馬,特別是兩輛偶樂車,為西漢列侯的車輿制度做了全新的詮釋;大量工藝精湛的青銅器、玉器和圖案精美的漆器,顯示出西漢時期手工高超的工藝水平。

海昏侯墓內的銅錢。

(攝影:王健)

談到發掘出來的銅錢,黃軍桃先生告訴記者,「銅錢本來是用繩子穿起來堆放在墓穴里的,隨著歲月流逝,繩子已經爛掉,銅幣也銹在一起,因此每串到底有多少枚,一時存在爭議。

不過現在有專家經過反覆推算,得出結論,每串有1000枚銅錢。

車馬坑。

(攝影:王健)

黃軍桃先生還向記者介紹了車馬坑和車馬器。

據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外藏坑為實用真車馬陪葬坑,為西漢長江以南的首次發現,位於主墓西面,總面積約80平方米,南北長17.7,東西寬4.24,距地表深2.5米。

坑體北面開一條不及坑底的斜坡道,長2.08米,寬2.18米。

坑內木槨和加固木槨的柱子均腐朽殆盡,僅留有痕跡。

從修建木槨時留下的熟土二層台和二層台上腐朽殆盡的槨頂板痕跡判斷,槨室高約0.5米。

車馬器。

(攝影:王健)

黃軍桃先生介紹說,殉葬品有木質彩繪車輛5輛,馬車經過拆卸,與裝入彩繪髹漆木箱內被拆卸下的車馬器一同放置在槨底板上。

陪葬馬匹骨架已腐朽殆盡,僅存痕跡。

陪葬馬匹身體部分是木質、髹漆,四肢為青銅質,表面鎏金鍍銀。

從清理出來的車具(如蓋弓帽、槓箍、龍虎首軛飾、轅首飾、衡飾)以及鎏金鍍銀的馬具和麻質傘蓋看,其製作極其考究,使用等級很高。

黃軍桃先生還向記者透露,在發掘工作全部完成之後,出土現場將重新設計安裝頂棚,所有槨木以及飾品將重歸原位。

屆時將像秦始皇兵馬俑那樣,對外開放展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驚

[對於海昏侯墓及其歸屬的「紫禁城城址和鐵河古墓群」,南昌已經開始準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建立一座國家考古遺址博物館的規劃也呼之欲出]霧霾中的滕王閣,秋水共長天漫成一色。自滕王閣向北,過了南昌市...

海昏侯墓又有新發現 槨底板刻神秘字跡和符號

央廣網南昌11月1日消息(江西台記者史筱婭)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現場傳來了最新消息,海昏侯劉賀墓已經進入「槨室拆解」的最後階段。考古人員在槨木和槨底板發現了很多字跡和...

西漢海昏侯墓將開棺墓主指向漢武帝之孫

新證據新華社南昌12月13日專電(記者 沈洋 袁慧晶)江西西漢海昏侯墓將於12月15日左右開啟主棺,屆時有望發現能證實墓主人身份的印章。考古專家此前已確定墓主人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已發掘萬餘件文物

本報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陳艷偉攝影報導:11月4日,我省召開新聞媒體通氣會,向外正式公布重大考古發現——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取得的階段性重大成果。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歷時5年考古發掘,出土各類文物...

海昏侯槨底現字跡和符號 出土竹書或為棋譜

「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自10月11日開幕以來,受到許多市民的歡迎,海昏侯再度成為網絡焦點。日前,海昏侯劉賀墓考古現場傳來了最新消息,記者現場了解到,海昏侯劉賀墓已進入「槨室...

海昏侯墓考古記

它被列入2015年國家重大考古項目,定為「江西第一號考古工程」。墓葬挖掘引發民眾持久的熱情,去年以來現場每天都有人流前來窺探,現場監控非常嚴密,外圍設有警務站,從大門進入墓室要經過逐層審批並佩戴...

專家: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發掘意義重大

本報訊 (駐江西記者柯中華 實習記者伍文珺)隨著主棺柩進入清理髮掘階段,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工作進入最關鍵階段。近日,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等單位在南昌舉行「秦漢考古視野下的漢代...

又一「墓」懸疑 「棺人」是誰

文/記者陳文秀6月16日,記者獲悉,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內棺發掘清理已進入尾聲,外棺、棺床等都已分離,分別處理保護。此前,劉賀墓園的5號祔葬墓成為許多專家關注的焦點。墓主人究竟是誰存在兩種說法,...

沉睡上千年 墓內車馬可「復活」

作為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發現的唯一一座帶有真車馬陪葬坑的墓葬,出土的車馬能否修復還原,讓世人一睹其真面目?就公眾關注的一系列話題,11月11日,在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現場,記者獨家專訪了南昌西漢海昏...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撼世價值

海昏縣是漢代豫章郡下轄的18縣之一,橫跨鄱陽湖西岸從永修到武寧的廣闊區域,漢朝第9位皇帝劉賀被廢黜帝位後,在這裡建立了海昏侯國。墓主人經歷由王到皇再到侯的多重身份,在我國歷史上是第一例江西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