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他為何被錢鍾書稱為「曠世奇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金庸說「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饒宗頤先生。
(圖片來自網絡)
國學大師饒宗頤於北京時間2018年2月6日凌晨在香港去世,享年101歲。
對於饒宗頤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特別是在他諸多炫目的頭銜之下:錢鍾書曾說他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金庸說「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海外把他譽為「東洲鴻儒」、「漢學泰斗」、「東方達·文西」,在中國國內他是毫無爭議的「國學大師」……盛名之下,饒宗頤對於中國文化、對於海外漢學,究竟意味著什麼?
初中肄業,通曉6國語言文字
饒宗頤出生於1917年8月9日,廣東潮州人。
他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學問遍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13大門類。
2009年,《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出版,共14卷20大冊,超過1200萬字。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圖片來自網絡)
15歲繼承父親遺願,編撰《潮州藝文志》並引起學界關注;18歲破格被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聘請任職;21歲成為中山大學研究員。
從小浸染在歷史典籍中的饒宗頤,很早就走上了學術之路。
「父親給我打開的天空、建立的基礎是無科不修……文中有史,史中有哲,哲中有文。
」談及做學問的法門,他認為「開竅」十分重要,要讓小孩心裡天地寬廣,充滿幻想,營造自己的世界。
做學問辛苦,尤其是要面對浩如煙海的典籍。
在父親的悉心栽培下,饒宗頤打下了良好的傳統文化根基,培養了超強的自學能力。
儘管初中肄業,他卻通曉英語、法語、日語等6國語言文字。
他在40多歲學習梵文,60歲以後,學同樣有「天書」之稱的希臘楔形文字,這都是為了能直接讀懂最原始的經典。
有人說,饒宗頤鑽研的學問,是用世界上最艱深的語言寫就的。
和季羨林齊名,被稱為「南饒北季」
雖然早年在廣東憑藉地方史志研究成名,但饒宗頤的學術命運真正發生改變,是1949年赴港以後。
1952年,饒宗頤進入香港大學任教。
儘管香港被稱為「文化的沙漠」,但他後來幾個重點研究領域——如甲骨學、梵學和敦煌學,都是在香港開花結果,甚至還接觸到了海外漢學研究。
他曾先後在日本、法國、義大利等地,陸續尋找流失到海外的甲骨文一一加以研究。
和國學大師季羨林一樣,饒宗頤的研究領域也涵蓋了國學的各個方面,又因為精通梵語,學界將兩人稱為「南饒北季」。
2009年7月,在季羨林先生去世之後,中國一家門戶網站做了一個網上調查——「究竟誰將成為新一代的國學ICON」,在馮其庸、傅佩榮等一批入選者中,饒宗頤名列第一。
2014年,饒宗頤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
2011年8月18日,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右),在香港大學看望饒宗頤先生(左)。
(圖片來自新華社)
據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胡曉明的總結,饒宗頤在學術上共創下50項第一。
(圖片來自程門文學)
學術成果影響中外學界超過半個世紀
「只注重以敦煌經卷和敦煌石窟的圖像史料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這是有缺憾的。
」
2006年,近90歲的饒宗頤仍在為敦煌學拼搏。
他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將敦煌的歷史重新分期,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性理論。
當代著名敦煌學家榮新江曾在一次關於饒宗頤的研討會上發言。
提及他在敦煌學方面的成就,榮新江認為主要體現在對《老子想爾注》一書的長期研究里。
1956年該書出版,1991年再版,饒宗頤前後研究這一課題長達近40年。
其間數度修訂學說,影響歐洲漢學家、中國道教史學者超過半個世紀。
《老子想爾注校證》。
(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唐代敦煌曲子詞,饒宗頤也有長期研究。
1971年出版《敦煌曲》,對詞的起源及敦煌曲子詞的各種問題,提出了討論和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詞起源於唐代」一說,在國際間的學術影響極大。
1996年,他又結集出版了《敦煌曲續論》,奠定了唐詞派的優勢。
1978年,饒宗頤出版了著名的《敦煌白畫》一書,揭示了唐人畫稿中所呈現的繪畫技法。
圖為在敦煌發現的畫稿。
(資料圖)
20世紀60年代,在港大教書期間,饒宗頤結識了來自印度的「中國通」白春暉,在後者的幫助下,饒宗頤前往印度,開始深入研究梵文、佛經。
自此,他對梵學開始了不間斷的研究。
他尤其關注「梵語拼音」與「古漢語」之間的文化關係,花了約20年時間,寫了一系列的論文並結集出版。
自東漢末印度梵學傳入中國,中國語言學曾受其影響——他提出的這一論點,連中國最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所著的《中國語言學史》都未見提及的。
他喜愛畫荷,主要也是因為一生與梵語、佛學結緣。
饒宗頤先生筆下的荷花。
(資料圖)
學藝雙修
饒宗頤曾把自己比作知識海洋里的「兩棲游物」。
他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上午可以在感性的世界裡,到了下午說不定又游到理性的彼岸上,尋找著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天地。
」
不少人將他與王國維、陳寅恪相比,認為他們在治學上既博且深,在許多領域開風氣之先。
但王、陳二人皆沒有饒宗頤在藝術上的成就,誠如他自己所說是「學藝雙修」。
饒宗頤精通古琴,善於詩賦。
因為熟悉甲骨學、敦煌學,他的書法之中又融入了許多古文字筆法,使得其書法作品自成一家。
饒宗頤書畫作品。
(資料圖)
饒宗頤書畫作品。
(資料圖)
畫作上,饒宗頤善於運用齊物論思想。
許多畫家臨摹八大山人,學的是技巧,但饒宗頤關注的是八大畫中表現的禪宗精神。
元代許多畫家與道教有密切關係,憑藉對道教的研究,他在臨摹時就著重表現道教精神。
學術、藝術互補互益,使得他在學藝兩端一直極具開創性,老而彌新。
2017年11月18日,「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迴展」經香港、上海等地巡展後,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
平時在香港深居簡出的百歲老人饒宗頤專程來到北京並親臨現場,將4套中國畫和6套書法,捐贈給國家。
這也是公眾對饒宗頤的最後印象。
2017年11月18日,饒宗頤先生(左三)專程來到北京並親臨展覽現場。
(圖片來自澎湃新聞)
2018年2月1日,又一場饒宗頤書畫作品展在廈門華僑博物院舉辦。
為了這次活動,策展人李忠徵集了240幅作品,他還告知媒體:春節後,廈門大學將和香港大學共同舉辦一場饒宗頤學術交流會。
只可惜這次,我們卻再也無法看到他的身影……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2018年2月6日,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今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
海外漢學研究,2018年2月6日,國學大師饒宗頤病逝,他曾說:我對人類的未來很悲觀!
程門問學,2018年2月6日,百歲饒宗頤逝世,他學涉十四個門類,創下五十項第一
北京日報,2018年2月6日,饒宗頤:大先生,小故事
華夏經緯,2014年12月22日,饒宗頤:自學成才的國學大師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華輿 編輯/姜濟晗
國學大師饒宗頤凌晨去世享年101歲 他說學問是中山大學濡染出來
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去年8月,他剛剛過完百歲生日。他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學問幾乎涵蓋國學的各個方面,並且精通...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生前與季羨林齊名,錢鍾書稱其為曠世奇才
文 雨歸2月6日凌晨,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享年101歲。饒宗頤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和書畫家。他精通英、法、日、德等多國語言文字,並通曉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