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古窺探伏羲時代的歷史背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謝端琚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一)

在我國遠古時代的歷史上有許多傳說的英雄人物,如盤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等,他們都代表著歷史發展的某個階段,其中伏羲氏是漁獵階段的代表。

《漢書•律曆志》末引《世經》曰:「炮犧氏作罔罟以田漁,取犧牲,故天下號曰炮犧氏。

」晉皇普謐《帝王世紀》云:「庖犧氏取犧牲以充庖廚,以食天下,故號庖犧,後或謂之伏羲。

」唐司馬貞《三皇本紀》云:「宓犧氏結網罟以教佃魚,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在傳說中還是三皇之一。

何謂三皇,說法不一。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云:「按三皇的名字,宋均、譙周雖有燧人氏、伏羲的主張,《白虎通義》又有伏羲、神農、祝融的記載,可是鄭玄注《尚書中候敕省圖》引《春秋運斗樞》、《文選》班固《東都賦》注引《春秋元命苞》皆以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

」[1]《世紀•五帝本紀》<索引>云:「而孔安國、皇甫謐《帝王世紀》及孫氏注《系本》並以伏羲、神農、皇帝位三皇。

」[2]《風俗通義•三皇》曰:「三皇,《禮號諡記》說伏羲、祝融、神農。

《含文嘉》記虙戲、燧人、神農。

伏羲列為三皇之中的地位未曾動搖,而且多居三皇之首位。

伏羲之所以有如此輝煌的地位是因為它有著非常的業績。

除取犧牲以充庖廚,以食天下外,據《周易•繫辭下》云:「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天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

《論衡•齊世篇》:「故夫宓犧之前,人民至質樸,臥者居居,坐著于于,群居聚處,知其母不識其父。

至宓犧時人民頗文,知欲詐愚,勇欲恐怯,強欲凌弱,眾欲暴寡。

故宓犧作八卦以治之。

《白虎通•號》:「謂之伏羲者何?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能復前而不能復後。

臥之詓詓,起之吁吁,飢即求食,飽即棄余,茹毛飲血,而衣皮葦。

於是伏羲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因夫婦,正五行,始定人道。

畫八卦以治天下,下伏而畫之,故謂之伏羲。

」因此,後世尊伏羲為「人文始祖」。

根據古書的記載,伏羲時代在黃帝軒轅氏之前很遠很遠。

《周易•繫辭下》曰:「庖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

《帝王世紀》:「燧人氏沒,包犧氏代之。

」「包犧氏,風姓也,……在位一百一十年。

包犧氏沒,女媧氏代立為女皇,亦風姓也。

及女媧氏沒,次有大庭氏、柏黃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凡十五世,皆襲包犧氏之號也。

《立即•曲禮上》:「太上貴德。

」孔穎達疏:「宋均注《文耀鈞》云:女媧至神農七十二姓。

譙周以為伏羲以次有三姓至女媧,女媧之後五十姓至神農,神農至炎帝一百三十三姓,是不當身相接。

譙周以為神農炎帝為別人。

《帝王世紀》:「炎帝神農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納奔水氏女,曰聽談,生帝臨,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來,次帝衰,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軒轅氏也。

」「神農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

至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

《辭源》(民國十五年版):「伏羲……在位一百?十五年,傳十五世,凡一千二百六十二年,而神農氏作。

簡言之,伏羲氏代燧人氏,在位110年,或說在位115年,傳十五世,凡1260年。

有稱傳三世至女媧氏,而女媧之後繼者十五世也皆以伏羲為號。

而女媧傳至神農氏又隔七十二代,或說五十代。

神農至炎帝一百三十三代,或說炎帝神農氏在位120年,傳八代,合530年及黃帝軒轅氏。

根據以上這些戰國以後的人們帶有神話傳說式、若明若暗的記載,其中的闕漏、錯誤、失實肯定是難免的。

我們只帶,他們離那個時代至少已有三五千年之遙,而且沒有文字記錄而只有支離破碎的口頭傳說。

現今研究這一階段的歷史主要是依靠考古資料,文獻記載可作參考。

因此據其大體粗估計,從伏羲至黃帝的時間至少有兩三千年左右,大約相當於考古學商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

伏羲的業績與新石器時代早中期亦大致符合。

伏羲教民人脫離「飢即求食,飽即棄余,茹毛飲血而衣皮葦」的時代,「結網罟以佃漁取犧牲」,「結網罟以教佃魚」。

「佃」在古字義中作「田獵」解。

漢許慎《說文解字》佃字下曰:「中也,從人,田聲。

」段註:「《廣韻》曰營田,《玉篇》曰作田。

今義非古義也。

許攴部自有畋,不必用佃為之。

許所說者,相傳古義。

」在《說文解字》攴部畋字下曰:「平田也,從攴田,《周書》曰畋爾田。

」今《辭源》、《辭海》「佃」字均是多義字,其一義《辭源》解:「田獵也,《易》以佃以漁。

」《辭海》解「通畋。

打獵。

《易•繫辭下》:『亦佃亦漁。

』陸德明釋文:『取獸曰佃』。

」這表明,伏羲使大家過著亦佃亦漁的漁獵生活。

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其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伏羲作八卦是後人稱頌的功德,他是否制創了八卦,現在無從知曉,在考古發掘中發現可稱之為「八卦」的,可能是1979年江蘇省海安縣青墩遺址出土的骨角器上的某些刻紋。

張政烺先生在《釋讀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的補記中說「出土的骨角柶和骨角枝上有易卦文八個,例如三五三三六四(艮下,乾上,遁)、六二三五三一(兌下,震上,歸妹)。

其所使用的數目字有二、三、四……說明它的原始性。

這是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無論其絕對年代早晚如何,在易卦發展史上應屬早期形式,可以據以探尋易卦起源地點問題。

」[3]青墩遺址屬於崧澤文化,該遺址出土的木炭經碳十四測定,其絕對年代約為公元前4234~前3335年。

但該報告並未認可張政烺先生的分析。

[4]不論分析是否符合歷史的真實,但伏羲的時代已有巫術和原始宗教是沒有問題的。

《白虎通•號》云:「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於是伏羲……因夫婦,正五行,始定人道。

」班固《東都賦》:「人倫實始,斯乃伏羲氏之所以基皇德也。

」《世本•作篇》云:「伏羲制以儷皮嫁娶之禮。

」從考古資料看,父系制約始於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龍山文化。

在伏羲時代應仍處於母系氏族制的對偶婚階段,人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至於《風俗通義•佚文》所云「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搏黃土做人,務據,力不暇供,乃引繩與泥中,舉以為人。

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女媧晚於伏羲,用黃土造人是創世紀故事,與她的時代不符合,更與伏羲不相及了。

人之初不分貴賤,《風俗通義》所云帶有濃厚的封建社會階級意識。

古籍的記載亦含有不少神話色彩。

如稱伏羲氏在位110年,年197歲,女媧治天下130年(《精編廿六史•五帝》),神農氏在位120年,「皇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歲。

或傳以為仙,或言壽三百歲」(《帝王世紀》)。

原始社會生活極其艱苦,人們壽命很低。

據考古發掘的墓葬出土骨架鑑定,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死於青壯年時期之前。

如對陝西省華縣元君廟墓地鑑定的194具骨架中,有37人死於15歲左右,占統計總數的19.07%;有58人死於20歲~30歲,48人死於30~40歲,即有54.6%的人死於20歲~40歲。

他們中沒有1人能活到60歲。

[5]又如對陝西省華陰縣橫陣墓地鑑定的102具骨架中,死於壯年(21歲~35歲)的有35人,死於中年(36~55歲)的有26人,共計61人,站統計總數的59.8%;死於20歲之前的有19人;而進入老年(56歲以上)的僅1人。

[6]元君廟和橫陣墓地均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其絕對年代大約是距今6800年~5800年。

所以,在那個時代人們要達到耄耋之年幾乎是不可能的,年逾百歲即是神話。

神話的目的是使其人物偉大,不同凡人。

但亦可以作這樣的理解,即這些偉大的人物代表是一個氏族或部族,甚至是一個時代。

《帝王世紀》不亦云:「包犧氏沒,女媧氏代立為女皇,亦風姓也。

及女媧氏沒,次有大庭氏,……凡十五世,皆襲包犧氏之號也。

後人為了使這些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具有神秘的成分,並讓他們有著與常人不一樣的出身和形象,如伏羲氏是因母履大人之足跡而生;神農氏是因母出遊,有神龍首感其母而生(《帝王世紀》)。

但這亦反映了其時人們尚處於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婚姻狀態。

據《帝王世紀》載伏羲氏是「蛇身人首」、女媧氏「亦蛇身人首」、神農氏卻為「人身牛首」。

《帝王世紀》為晉人皇甫謐所撰,而伏羲、女媧為蛇身人首的傳說在漢代以後頗為流行,如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有「伏羲鱗身,女媧蛇軀」之句,漢代的畫像石墓的畫像題材中就有伏羲女媧作人首蛇身交尾狀,著名的山東嘉祥縣武梁氏祠有人身蛇尾相交畫像,右者戴進賢冠,執矩左向;左者發綰高髻,右向,手前伸。

旁有榜題:「伏戲倉精,初造王業,畫卦結繩,以理海內。

」[7]伏羲被神化為人首蛇身始於何時?漢代以前伏羲形象的演化軌跡又如何?我們都是不得而知的。

《帝王世紀》云:伏羲母華胥履大人跡「而生包犧,長於成紀」,或曰「生庖犧於成紀」。

據《漢書•地理志下》載:天水郡,領縣十六,成紀是其一。

東漢明帝時改天水郡為漢陽郡,《後漢書•郡國志五》載:漢陽郡,領十三城,成紀是其一。

在「成紀」城下,南梁劉昭補註引《帝王世紀》曰:「庖犧氏生於成紀。

」在今之天水地區有漢代的成紀,也即劉昭認定庖犧氏出生的地方。

今人也因此認為天水是伏羲的故里。

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在今天水市西關創建了伏羲廟,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武宗准奏命立伏羲廟於秦州(今天水),明清兩代多次重修。

廟占地1.3公頃,規模宏大。

現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天水市北道區西北三陽川有畫卦台,亦名卦台山,相傳是伏羲氏畫八卦處。

《秦州志•卦台記》云:「其台若坐若盤,而羲皇觀天察地於此,畫卦於此也。

」該地還曾調查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歷代官民為紀念伏羲,在台上建廟立碑。

1982年在台上發現宋刻《秦州成紀縣伏羲廟記》斷碑一塊,並發現兩處廟宇殘址。

明嘉靖十年(1531年)修建的伏羲廟在「文革」中被拆毀。

《帝王世紀》云:「庖犧氏……都陳;宓羲為天子,都陳,在《禹貢》豫州之城。

……於周,陳胡公所封,故《春秋傳》曰:陳,太昊之墟也。

於漢屬淮陽,今陳國是也。

」《漢書•地理志下》:「陳國,今淮陽之地,陳本太昊之虛。

」《後漢書•郡國志二》:「陳國,領九城在『陳』城下。

」劉昭補註引《帝王世紀》曰:「庖犧氏所都,舜後所封。

」今河南淮陽縣即是其地。

淮陽北郊蔡河北岸有明代所修建的「太昊陵」一處,現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據傳此處春秋時已有陵,漢代立祠,宋初趙匡胤詔立陵廟。

現存建築多為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所建,廟周有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城垣,南北長700米,東西寬500米,陵前立有「太昊伏羲氏之陵」碑與明、清、民國石碑200餘通。

淮陽亦有畫卦台一處,位於縣北城湖島上,又名卦台壇,相傳是伏羲畫八卦處,面積4900平方米。

台前有白龜池,傳是伏羲於蔡水得白龜,掘此池放養,故名。

在河南省孟津縣負圖寺內有一通宋代朱熹題的「伏羲先天圖詩」石碑,碑文內容為對伏羲初辟乾坤的讚辭。

[8]

由此可見,伏羲氏族的活動範圍不只局限於甘肅東部地區,還馳騁於廣闊的中原大地。

而不論是天水的伏羲廟、畫卦台或是淮陽的太昊伏羲氏之陵、畫卦台,孟津的朱熹「伏羲先天圖詩」碑,都是後人紀念伏羲之物,說明伏羲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伏羲不僅是屬於天水或淮陽的,亦是屬於全國人民的。

(二)

《帝王世紀》諸書認為伏羲生於成紀,長於成紀,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伏羲的那個時代甘肅天水地區的原始文化是比較發達和繁榮的,而且與中原原始文化有很密切的聯繫。

天水地區包括天水、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張家川等縣市,其地理位置處於渭河上游及其支流葫蘆河、藉河、牛頭河、榜沙河流域。

水系密布,水利資源豐富,有灌溉之利,河灘、谷地相間,土地肥沃,且氣候屬於北溫帶半濕潤區。

這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為古人類的生存、先民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保障。

因此,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豐富的先民勞動創造和生活的遺蹟和遺物。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天水地區作了大量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共有500餘處。

據我們的研究和推測,伏羲時代大約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早、中期,亦即相當於大地灣文化和仰韶文化階段。

調查所知的500餘處遺址中屬大地灣文化的3處、仰韶文化的60多所。

[9]而其中經較大規模發掘的有秦安大地灣、王家陰窪、天水師趙村和西山坪等遺址,出土有曾居住的房址、儲藏物品的窖穴、燒制陶器的窯址以及墓葬等,義務有石、骨、陶質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等。

但各遺址出土的數量不等,如大地灣遺址發現房址240座、窖穴342個、窯址38座、墓葬79座,出土陶、石、骨器8000餘件。

[10]師趙村和西山坪遺址發現房址4座、窖穴7個、窯址2座、墓葬1座,出土陶、石、骨器共約300件。

[11]這些發掘的實物資料在考古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探討伏羲文化亦是會有裨益的。

伏羲「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的情景,在發掘的資料中很生動而且有具體反映。

如在遺址中均出土了大量的骨針和陶、石紡輪,石網墜等。

骨針和紡輪是結繩織網的工具,網墜在捕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拍印在陶器外表的繩紋和畫於彩陶上的網紋是結繩織網的寫照。

彩陶上繪有魚紋、變體魚紋、網魚紋等圖像,反映人們對魚很熟悉,魚應該是他們口中的美味。

遺址中還出土石鏃、骨鏃、石球、陶彈丸等狩獵工具,可見狩獵在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出土鹿、野豬、羚羊、田鼠、河狸和狗、豬、牛、羊、雞等的骨骸,前者應是當時狩獵的對象,後者當是飼養的家畜。

先民在狩獵勞動中逐漸認識到豢養家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已有了家畜的飼養。

在出土的石器中還有刀、斧、鏟、磨盤、磨棒、臼等勞動工具,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增加。

這些工具既可用於採集經濟,也是主要的農耕生產工具。

還發現有炭化的植物種子,經鑑定有黍、粟、油菜子等,它們可能已是種植的作物。

黍和粟都是耐旱作物,適宜在這一地區生長。

先民在過著漁獵生活的同時,還兼營採集活動,並已有了一定規模的原始農業,而農業生產日趨重要,在經濟中的地位亦逐漸地提高。

在秦安王家陰窪遺址發掘出的63座仰韶文化墓葬,以分布、朝向的不同可分成兩區,西區由30座頭向東南的墓和2座翁棺葬組成,墓葬排列密集,有疊壓和打破現象;東區由30座頭向北偏東的墓和1座翁棺葬組成,排列較稀疏,疊壓和打破的關係較少。

這兩區墓的交會處,有3座墓(有)交叉疊壓和打破關係。

西區墓的墓主性別能鑑定的有15座,其中12座為男性,3座為女性,以男性為主。

東墓區的墓主性別能鑑定的也是15座,其中10座為女性,5座為男性,以女性居多。

以女性居多的東區墓隨葬器物較為豐富,而且多出於女性的墓中,如出10件、9件器物的墓都是女性墓。

以男性為主的西區墓隨葬器物角稍,僅1墓出6件器物的屬男性。

兩區的墓數基本相等,但墓地的面積,西區較小,因此排列密集,地勢偏低且臨近懸崖。

相反,東區占地面積較大,墓葬排列比較寬疏,地勢也較高。

顯然女性享有較優厚的待遇,居有特殊的社會地位。

此外,2座瓮棺墓均為一成年女性和兒童的合葬,亦即母子合葬。

[12]發掘資料表明:這裡是一處氏族公共墓地,它是由男、女兩個家族組成,他們尚處於母系氏族社會,其婚姻形態是實行族外婚的對偶婚制度。

《帝王世紀》曰:「伏犧氏,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

」又曰,黃帝「其史倉頡,又取象鳥跡,史作文字」。

我們知道,文字的發明不是某一代或某一個人所能成就的,它們是勞動人民長期努力積累而逐漸形成的,文字的形成即是人類踏入文明時代的開始。

文字的源頭卻是考古學界和古文字學界孜孜以求的。

西安半坡仰韶陶器上發現的刻劃符號,即引起了學者探索的興趣,郭沫若、於省吾諸大家紛紛撰文研究。

[13]

近年來在秦安大地灣、王家陰窪和西山坪諸遺址中均在出土的大地灣文化和仰韶文化陶器上發現畫有彩繪符號和刻劃符號。

如大地灣遺址的彩陶缽,一期在其口沿外側均塗一周紅色寬頻紋,部分彩陶缽內壁用紅彩繪有符號,主要有「|」、「||」、「個」、「十」、「丅」、「♒」等10多種不同形式;二期是在彩陶缽的口沿外側塗一周黑色寬頻紋,寬頻紋上刻劃「十」、「亅」、「|」、「〇」、「↓」等10多種符號。

[14]在西山坪遺址出土有陶器符號的完整標本多件,如彩陶圜底缽在器內壁用紅彩繪一「山」字形符號,筒形罐的器腹上部刻兩道呈「=」形符號。

王家陰窪遺址出土的彩陶器上有為數較多的刻劃符號,據統計帶有符號的彩陶缽共10件,符號計5種,作「|」形的5件,「↓」形的2件,「亻」、「ㅓ」、「ㄱ」者各1件。

這些符號皆刻在缽口沿外側黑寬頻紋上。

這些符號都是用最簡單的橫道、豎道或斜線等組成,很可能是我國古代文字的一種原始形態。

如果要追溯文字源頭的話,陶器符號或就是它的源頭,換句話說,中國文字的起源應該就在這裡。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尊崇的人文始祖,列為三皇之首。

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值得天水人驕傲。

伏羲結網罟教民漁獵畜牧,擺脫了「飢即求食,飽即棄余,茹毛飲血而衣皮葦」的時代。

可以說,伏羲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和文化的先驅者,他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我們將永遠敬仰和紀念他。

注釋

[1]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增訂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237頁。

[2]《禮記•曲禮》:「太上貴德」。

孔穎達疏「三皇」同。

[3]張政烺:《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考古學報》1980年第4期。

[4]南京博物院《江蘇海安青墩遺址》,《考古學報》1983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04~105頁。

[5]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廟仰韶墓地》(附錄三),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131~132頁。

[6]考古研究所體質人類學組《陝西華陰橫陣仰韶文化人骨》,《考古》1977年第4期。

[7]蔣英炬、吳文祺《漢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年,第52~53頁。

[8]國家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第120、422頁。

[9]王彥俊《試論伏羲氏族文化》,《伏羲文化》,中國社會出版社,1994年,第175頁。

[10]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1978至1984年發掘的主要收穫》,《文物》1983年第11期。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師趙村與西山坪》,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

[12]甘肅省博物館大地灣發掘小組《甘肅秦安王家陰窪仰韶文化遺址的發掘》,《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2期。

[13]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考古》1972年第3期;於省吾《關於古文字研究的若干問題》,《文物》1973年第2期。

[14]甘肅省博物館等《甘肅秦安大地灣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文物》1981年第4期;張朋川《中國彩陶圖譜》,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46頁。

《從考古窺探伏羲時代的歷史背景》原文發表於杜松奇主編:《伏羲文化論叢(2003)》,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

謝端琚,男,福建閩清人。

長期從事史前時期考古研究,曾主持劉家峽水庫區考古調查工作與甘肅秦魏家、姬家川、張家嘴、師趙村和青海柳灣等遺址的發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天下伏羲》:八千年風雨大地灣

從七月盛夏到十月深秋,在歷經3個多月的採訪後,我們終於踏進了甘肅省天水市境內。作為地處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交匯處的天水,在華夏文明的起源上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伏羲生於天水,都於周口淮陽,是史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