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壁風動畫中仙!北齊帝陵文宣帝高洋墓「穿越千年」驚艷世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壁畫被稱為「牆壁上的藝術」,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

提起我國古代壁畫,浮現於人們腦海的必然是充盈大唐氣象的敦煌壁畫,其浩如煙海,讓世人驚嘆沉迷。

然而,有誰知道,在河北邯鄲鄴城遺址發現的一系列北朝壁畫則以其獨有的時代特色和超然的畫風,卓然而出。

它們猶如一幅幅時代的生動畫卷,穿越千年,為世人傳遞著來自北朝時期特有的時代密碼。

高洋墓墓道

1989年,磁縣灣漳村北朝大墓壁畫出土,在中國考古界以及藝術界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有專家觀之感嘆不已,「壁畫之巨,內容之豐富,技藝之精湛,氣韻之生動,藝術水平之高超,前所未有!」那時起,世人的目光開始聚焦這座神秘的北朝墓葬:墓主人是誰?那些滿壁風動、奇偉瑰麗的畫卷,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一)

鄴城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

東魏北齊時期,鄴城人口充盈,那裡居住著皇親國戚、貴族官僚和平民百姓。

往來其間的不僅有西域的突厥等少數民族,還有來自中亞的粟特、波斯等外國人在城內長期居住。

當年,那裡商賈雲集,奇珍匯集,堪稱中國北方的重要城市,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國際性大都市。

距鄴城遺址西北方向約5公里處的磁縣境內,被證實為歷史上的皇家陵墓區,灣漳村北朝大墓便是其中的一座。

1958年以來,灣漳村村民因為建房造路需要大量取土,在村子附近曾有一座原本高大的土丘,漸漸被夷為平地,後來突然塌陷出一個大洞。

村民們發現洞內有很深的積水以為是口古井,便把洞口整修成一個簡易的井台,用積水來澆灌附近的菜地。

後來又有3戶人家在「古井」旁邊建房造院。

就這樣,村民們與「古井」生活了28年。

在1986年,鄴城考古隊來到灣漳村調查時,發現了這口「古井」的真實身份。

考古隊員通過塌陷的大洞,看到巨大的井壁內積水面以上繪有彩色的壁畫,從而斷定,這口與村民們相依為命的「古井」竟然是一座千年古墓。

次年,考古隊開始對這座大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1989年春天,我作為考古隊的一員進駐磁縣灣漳村,並清楚地記得,考古隊租住的大院門前,有座簡易的小橋,橋下流水潺潺,非常悅耳,頗有詩意。

人們上下工地,都要走過這座小橋。

古墓發掘現場,人們永遠都在緊張地忙碌著。

現場的考古人員和臨時僱傭的民工有數十人。

長長的墓道兩側那一層層的土台上都站滿手拿鐵鍬幹活的人,挖到深處,一鐵鍬土都需要數人合作,才能倒到地表。

壁畫的清理、揭取和資料搜集交叉進行。

考古人員有清理的、照相錄像的、繪圖的、揭取的,幹得熱火朝天。

至今,在我的記憶深處常常浮現出一個場景:那座總長約52米、深約10米的大墓,在那個小小的村莊的襯托下,顯得巨大無比,神秘莫測,仿佛在悄聲地講述著千年前的故事。

高洋墓中出土的部分石甬

據說,那座大墓原來的墳丘就有25米高,直徑也有100米,像座人造小山。

墓南還有寬約15米,長約270米的神道。

神道東西兩側,排列放置高大的石刻人像,祭祀用的享殿台基範圍超過了2000平方米。

這種規模和布局,顯然是北朝時期的一座帝陵,顯示著皇家的威嚴和氣派。

究竟是誰的墓葬呢?尋找仍在繼續。

古墓葬距地表4米以下便是滿滿的積水,很多壁畫就在水裡泡著,清理起來難度很大。

抽水機不停地工作,工地上瀰漫著揭取壁畫所使用的稀料和樹脂的味道。

壁畫去濕,需要火烤。

點燃的木炭裝在大鐵籠里,太陽當頭,腳下泥濘,幾個年輕人吃力地抬著鐵籠子,調整著與壁畫牆面的距離。

炭火烤著壁畫,也烤著抬籠子的人。

看著牆面潮氣已去,工作人員馬上塗樹脂,貼紗布,然後分割、剝離。

墓道兩側的地面上,負責安全的人員,眼盯著牆體,走來走去,看是否出現裂縫,是否存在危險。

然而,危險無處不在,防不勝防。

當時縣裡的電力緊張,村裡經常停電。

一天,剛剛清理了一塊高2米的壁畫,正要去潮,突然斷電了,抽水機不響了。

眼看著地下水漸漸涌了上來,後來出現了塌方,眼睜睜地看著壁畫碎成無數碎塊,落入水裡,大家痛心疾首。

具體負責現場發掘的朱岩石先生(現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漢唐研究室主任、鄴城考古隊隊長)跑到磁縣電業局發了一通火。

此後,為了保證壁畫的絕對安全,分割的壁畫高度一般掌握在1.5米左右。

揭取的壁畫要運回到石家莊,因超寬只能在晚上進行。

那時,磁縣到石家莊還沒有高速路,只能走107國道。

當裝有壁畫的卡車到達石家莊時,已是第二天的清晨。

(二)

隨著考古工作的推進,古墓的神秘面紗漸漸被掀起一角。

雖然,墓室被打開後發現有多次被盜的痕跡,但是仍然出土了2000餘件文物。

遺憾的是,沒能發現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實物。

通過對墓葬形制、結構、壁畫內容、隨葬品等分析,再結合文獻資料推測,考古專家初步斷定墓主人為北齊開國皇帝高洋。

高洋的歷史真實面目又是怎樣的呢?據史料記載,高洋是東魏大丞相高歡的次子。

高歡是漢人,因祖上犯罪,全家被發配到了現在的內蒙古包頭市。

常年的邊地生活,使高歡完全鮮卑化了,還娶了一位鮮卑女子婁氏做老婆。

史書里曾記述了高洋的長相,稱其外貌丑,皮膚黑,兩邊腮幫子上肥肉往下墜,一身牛皮癬,腳踝畸形。

不知畫家筆下的高洋會是怎樣的一種形象?據考古專家推測,北朝墓葬的墓室北壁一般都會繪有墓主人端坐帳下的畫像。

於是,考古隊員開始尋覓高洋的畫像。

但由於盜墓賊曾經使用煙火照明,墓葬北牆壁受到薰染,徒留墓室頂部那一條如巨龍般的天河比較清晰,其他壁畫已無法看清。

畫家筆下的高洋,也只能是一個謎了。

長相醜陋,並沒有影響高洋的智商。

在高洋小時候,高歡測試兒子們的智力,在每人面前扔了一團亂絲線,當別人手忙腳亂整理絲線時,高洋拔出刀來,將絲團斬斷,嘴裡還惡狠狠地嚷道:「亂者須斬。

」為此,高歡非常賞識這個兒子。

高洋21歲時,他的哥哥高澄被廚師蘭京殺害,他十分鎮定,果斷指揮禁衛軍圍捕了蘭京等人,「斬群賊而漆其頭」,人心遂定。

次年,高洋在金虎台逼孝靜帝讓位,自己當了皇帝,改元天保。

他尊父親高歡為神武皇帝,哥哥高澄為文襄皇帝。

高洋稱帝後,勵精圖治,興利除害。

他連年出塞,討伐契丹、柔然等北方遊牧民族,接連取勝。

高洋在位的幾年間,修築了3000里的長城。

高洋熱衷佛教,鄴城西北聞名於世的響堂山石窟,就是他親自下令開鑿的。

不過,高洋又是歷史上少有的變態狂人,他殘暴荒唐、嗜酒如命,醉酒後常常以虐殺取樂,手段極為殘忍……有專家從現代醫學角度揣測,高洋可能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由於他長年酗酒,31歲便撒手人寰了。

不知是史書記載有誤,還是高洋也是位藝術愛好者,對畫家喜愛有加,特別關照。

高洋墓壁畫中的每一個人物形象,甚至每一條線,都讓人們感受不到畫家一絲的驚恐不安,反倒是處處透著泰然自若,非常靜氣。

高洋墓壁畫,整體布局,匠心獨具。

在壁畫的布局上,面對向同一個方向行進的眾多人物,畫家利用人物側面、正面、回首等不同角度,避免單調呆板;神禽異獸中也運用了幾個回頭張望的形象,使之成為前後呼應的整體。

使得眾多的人物、神靈、禽獸,彼此呼應,渾然一體,滿壁生輝。

畫家在用線上,極為靈活。

因表現對象不同,線條或豪放洒脫,有粗細變化;或勻細流暢,富有彈性;在用色上,畫家注意濃淡搭配和色彩對比,或平塗,或暈染。

來自西域的凹凸暈染與我國傳統的暈染法相融合,使那些人物形象非常鮮活,呼之欲出。

西壁那頭戴籠冠,眉目清俊,高鼻樑,瘦峻的下頦,絡腮鬍須,長有眼袋,面部紅潤,手持「手板」的文官,若有所思,帶著一絲憂傷,似乎裝著很多心事。

還有他身後那頭戴魚鱗甲片護額,身著鎧甲的武將,雙目炯炯,劍眉緊蹙,高鼻,大嘴,連鬢鬍鬚,行進中正在回望。

他威武剽悍,有北方民族的血統。

不知他曾跟隨高洋皇帝,打過多少次勝仗,流過多少血,立過多少戰功。

西壁的那尊神獸大氣威嚴、猙獰恐怖,頗有王者風範。

那是畫家心中醞釀已久的形象,融入了全部情感。

它是有生命的,它的血液仿佛在體內激盪。

據看守壁畫的人說,當年,那6塊壁畫原件入駐展廳的當天晚上,展廳里有一道紅光閃現,不知是否和這尊神獸有關。

那年在敦煌參加「中日韓敦煌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下我和著名畫家、中國美協副主席何家英先生聊天。

談到壁畫藝術創作,他說:「有的畫,畫完我再看它時,很吃驚,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畫的,好像得到了神助。

」我深以為然。

不知道,創作高洋墓壁畫的畫家們,在完成了巨作後,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感慨。

(三)

從夏商周三代到秦漢,伴隨著祭祀禮儀從「廟」到「墓」的轉移,壁畫藝術創作逐漸從宗族祖廟轉移到家族墓地。

東漢初年,「墓」成為祖先崇拜的中心。

加上漢代以來以墓室為陽宅的普遍觀念,我國古代墓室壁畫,從形成到發展成熟,前後2000餘年,經久不衰,延綿不絕。

東漢後期,隨著舉孝廉制度的推行和社會經濟發展,厚葬風氣日盛,墓室壁畫得到了空前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仍在延續,不斷融入外來式樣和時代新風,突破了傳統的空間布局,開啟了在墓道兩壁繪製壁畫的先河,通過表現儀仗圖,來標榜墓主人高貴的身份和地位。

高洋墓墓道壁畫表現的便是高洋皇帝出行場景。

那是怎樣的一次豪華出行啊,蓮花紋和忍冬紋的地毯上,4列106人組成的儀仗隊,手持各種儀仗,在高近4米朱雀的凝望中,緩緩前行。

前面有青龍、白虎引領。

天空中彩雲朵朵,飄落著蓮花、摩尼寶珠和忍冬,飛奔著各種神禽瑞獸,那些高大的儀仗,莊重、華麗。

若不是皇帝的出行,那些儀仗在別處你是永遠也看不到的。

到目前為止,全國發現的北朝壁畫墓約有40多座,如婁睿墓、徐顯秀墓、茹茹公主墓、高洋墓等等,都出土了大量壁畫。

但高洋墓壁畫顯然更為精細,更為傳神,更為生動,更為華麗,洋溢著皇家的氣息,體現了北朝時期宮廷繪畫的最高水準。

凝視,那些畫在白灰牆上的壁畫上,畫家起稿的淡墨線和起稿劃痕,依稀可見。

從這些起稿、定稿方法以及風格上的差異看,這些壁畫是由幾位畫家按照總體設計合作完成的。

他們又是何許人也?

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將目光投向高洋近側楊子華、曹仲達、劉殺鬼等畫界高手。

《歷代名畫記》稱楊子華的畫「自像人已來,曲盡曲妙,簡易標美,多不可簡,少不可逾……」《後畫品》中也稱讚他曰:「北齊之最,唯公有圖。

善寫龍獸,能致風雲。

從「高洋死於天保十年(559年),葬於乾明元年(560年),武成帝時(561—564年)楊子華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這個情況來看,或許就是楊子華負責了高洋墓壁畫的繪製,因表現出色,才得到了武成帝的「提拔重用」。

曹仲達是西域曹國人,繪畫造詣極高,他創作的「曹家樣」獨具風格,有「曹衣出水」之稱。

也就是說,衣服緊貼身上,就像剛出水一樣,能嚴謹地表現人體結構和肌肉特徵。

曹仲達是外國人,畫那些西域人時會更得心應手,說不定壁畫中的那些少數民族人物形象就出自他手。

劉殺鬼,也因善繪事,「常在禁中」作畫。

《歷代名畫記》載:「畫斗雀於壁間,帝見之為生,拂之方覺。

」壁畫中的那些神禽瑞獸,或許便是他的手筆。

當然,這是一個團隊的傑作,其他參與繪製的畫家或畫工,我們已無法得知了,但他們為後人用畫筆記錄下了一個時代的信息,值得致敬。

為了向世人展示古代壁畫藝術成就並向傳統繪畫學習,199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與中央美院進行了一次臨摹合作。

那年夏天,中央美院壁畫系主任孫景波教授帶領十幾名師生來到石家莊。

當他看到高洋壁畫原件時,感慨萬千,激動地說:「那些線條,今人難以企及。

1996年9月,《河北古代壁畫精粹》展在北京成功舉辦,高洋墓壁畫,再一次引起轟動。

如今,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畫》展覽向公眾免費開放,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他們還專門為青少年朋友開闢了綠色通道,孩子們可以在老師或家長的帶領下,對著高洋墓壁畫進行臨摹。

作為考古人,更願意讓高洋墓壁畫這粒傳統中國畫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發芽、成長,並結出豐碩的果實。

2011年,郝建文在河北省博物館臨摹北齊高洋墓壁畫

作者:郝建文。

畢業於河北師大美術系、進修於中央美院壁畫系,是中國考古學會會員、文博副研究館員。

來源:河北日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穿越時空 守望遺忘的歷史

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一個開始,無論是好是壞,而九原崗北朝壁畫墓的發現卻有著一段令人唏噓感嘆的開始。事件的開始由「盜」這個討厭的字眼帶來,而這個字伴隨著墓葬發掘的始終。九原崗墓群是忻州市文物保護...

北周李賢夫婦合葬墓發掘記

20世紀80年代初,固原縣城南郊一帶的農田中,矗立著十餘座高3—4米,直徑約7—8米的不規則封土堆,這引起了當時固原縣文物工作站和固原博物館考古隊工作人員的注意,他們初步認定這是一處古代墓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