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燒的紙錢,祖宗都收到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看文章之前要問大家一個問題:對於父母長輩,大家是願意在他們生前花金錢和時間去盡孝道,還是在去世後花「錢」讓他們過得好呢?我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了答案,而且非常肯定。

燒紙錢起源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 ,陪葬與燒毀是兩個概念。

紙錢產生之初可能並不是用來燒的, 埋葬、拋撒、懸掛等方式可能要早於焚燒 ,但由於紙錢焚燒時化作煙霧的形象能使人產生進入冥界的想像 ,故焚燒馬上成為最常用的紙錢處理方式 。

依此看來 ,燒紙錢由來傳說產生時間的上限 ,理論上可以追溯到紙錢產生的同一時代— — —魏晉 。

並在西域高昌王國舊址等佛教國家遺址出土過冥幣。

中國絲也傳進了印度。

最早的記錄是在印度的古書中找到的。

在印度政治家、哲學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論》(又譯《治國安邦術》)一書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國的成捆的絲」。

考底利耶據說生於公元前四世紀,是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國的王朝,建於公元前321年,約公元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月擴大王的侍臣。

這說明,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紀,中國絲便已輸入印度。

另外,從梵文的許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對蠶絲的認識要比希臘人和羅馬人準確得多,因為他們知道絲是蟲子吐的,絲是繭抽成的。

在絲傳入印度之前,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棉衣、羊毛、鹿皮等。

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蠶絲,但一直到唐代,絲還很少被採用。

中國絲的傳入給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

到了宋代,靠近兩國通商口岸一帶的印度人,已經可以穿絲製衣服了。

當然,古代中國輸入印度的不只是絲織品,而且也有生絲,印度人再把生絲染色加工織成綾、羅。

錦、絹。

印度綢薄如蟬翼,精美異常。

除了絲之外,古代中國傳入印度且對印度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還有紙和造紙術。

在古代印度,書寫材料有時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燁樹皮和貝葉。

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會見到「自樺樹皮」這個字,最初是書寫材料的意思,中國紙輸入後,人們便用這個字來稱呼紙,可見樺樹皮應用之廣;貝葉是一種棕櫚樹葉,大而且長,古代印度人在樹葉上面寫字、抄經。

過去一般認為,12世紀,紙張才由伊斯蘭教徒帶到南亞的印度,然而實際情況並不盡然。

既然蔡倫造紙術改革之後不久,紙張就大量傳入西域、中亞,採用紙張書寫的也不限於漢人,那麼東漢至南北朝時期,因傳播佛教而頻繁活動於此地的印度人,或與印度有關之中亞民族,必會接觸和使用紙張,因為紙張遠比當地傳統書寫工具樹皮、樹葉優越。

據洪喜慶的 《杜詩辯證》 上說 : 「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 , 剪紙為紙 , 以代束帛 , 至唐盛行其事」 。

從唐人王建《寒食行》 詩中「三日無火燒紙錢 , 紙錢那得到黃泉」 之句可見一斑 。

宋人陶彀的《清異錄》 上說 : 周世宗柴榮葬日, 用象徵形狀的金銀焚化 , 紙錢的形狀大似碗口, 上有印文, 黃色印的叫「泉台上寶」 , 白紙的稱「冥游亞寶」 , 說明五代時紙錢已經用雕板印刷大量生產了 。

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3]。

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

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1]。

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

學者認為,佛教的傳入,燒錢也隨之盛行。

故可知燒紙錢由來,應該是受到印度或中亞習俗的影響

印度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

宗教信仰及其相應的意識觀念的改變,這一點是出現紙冥幣的思想前提。

冥幣之根,是植於華夏民族以實財殉葬的習俗之上的,原本是中國本土文化的產物。

東漢以後,隨著佛教由印度的傳人,佛教思想及古印度的社會習俗也相應傳入中國。

佛教主張「四大皆空」,不私財富,信徒死後屍體焚化,以求化度,靈魂轉人極樂世界。

諸此佛教習俗及思想認識,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廣泛流行,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國人傳統以實財殉葬的意識,「焚化」這種充滿佛教色彩、據稱可起到由「現界」轉人「冥界」作用的新觀念,逐步被人們所接受,這對包括冥幣在內的明器的變革,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唐宋以後,過去基葬中最為常見的金屬或陶質明器大為減少,縈盛一時的陶房屋、陶穀倉、陶車、陶灶、陶俑、陶牲畜,被葬禮上付之一炬的紙人、紙馬、紙房屋等紙明器所替代。

由硬質冥幣脫胎衍化而來的紙質冥幣,一方面能從形式上滿足人們殉財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又通過神聖的焚燒,在親人心目中轉化為冥冥世界中享用的錢財。

已知最早的紙錢實物出土於新孤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中

1990年(文物)第9期,詳細登載了江西德安周氏墓中發現的紙質冥幣。

周氏墓紙質冥幣裝在一個展開的蝴蛛形荷包里,冥幣系黃紙剪成,圓形方孔,有些印有「卍」字,「卍」字音讀「萬」,是佛教中吉樣如意的符號,這類錢可能是文獻中所說的「梵陰錢」,「梵陰錢」據稱是一種佛國通行的貨幣。

魏晉以來佛教就在中國盛行開來,佛教東漸所帶來的因果報應說、生死輪迴說和地獄說,使人們了解到彼岸世界的種種,豐富了他們對死後俊世界的想像。

佛教傅入中國俊鼓吹靈魂不滅因果報應,在喪事中使用紙錢超度亡霎,祭奠死者。

而且受到佛教的影響還產生了一大批專門描繪冥府與地獄狀況的作品,例如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志怪小說。

這樣一些小說的產生加上大量說書人和佛教徒的宣傳,致使下至老百姓上至帝王將相都深信佛教,深信彼岸世界的存在。

「魏晉以來,由於佛教的傅入,因此佛家葬俗也開始在民間廣為傳播開來。

佛教宣尊茶毗火葬法,故改為燒紙錢。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

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世族之祭掃者,於祭品之外,以五色紙錢製成幡蓋,陳於墓左。

祭畢,子孫親執於墓門之外而焚之,謂之『佛多』。

民間無用者。

傳說起源

據說,在古代有一位秀才,名叫辛孝堂。

他家裡非常貧窮,母親去世後連副棺材都買不起,只好把屍體停放在家中。

有一次,一位好友問他,為什麼不把母親的屍體埋葬,他實在不好意思說是因為沒錢葬母,只好說:「母親是我唯一的親人,我們相依為命幾十年了,現在母親去世 了,可我實在捨不得她離開,我想留她在家裡,多陪她幾天,儘儘孝心。

」好友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他的確是一個孝子。

這事傳開後,人們紛紛仿效,親人過世後,都儘量把屍體停在家中,時間越長,越以表示孝心。

有一天,縣令的母親去世了,正值天氣炎熱,放在家裡是不妥的,不放一段時間,又怕手下人說他不孝,想來思去,便想把老母的屍體放到嗽嘛廟裡去讓和尚守著,經常去看看同樣盡了孝心。

於是將屍體抬進了嗽嘛廟,對主持說「老夫人一生信佛,抬到廟裡更好超度。

」老和尚終日佛事纏身,沒有時間看管屍首,便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和尚。

小和尚陪著死人實在害怕,兩天過後,死人身上發出臭味熏得他實在受不了,就拉來幾把稻草在房內燒燒,以沖淡些臭氣。

稻草燒完了,天還沒有亮,小和尚又找了些黃紙接著燒。

燒到天亮時,師父陪著縣令來了,問他燒紙幹什麼 。

嚇得小和尚說不出話 ,老和尚忙說,「老爺 ,這不是燒紙,是給老太太往陰間送錢,因為陰間用的錢,全是陽間的紙」。

從此,人們相信紙錢就是陰間的錢。

為了表示對死者的追悼,人們常常燒紙錢送給亡靈,現已成為風俗。

有觀點認為,為死者燒紙送錢,送盤纏,是源自佛家的生死輪迴說。

人們相信,人死後,有靈魂存在,為了讓死去的親人能在陰間少遭些罪,心誠的 人們便燒紙錢給他們,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能過上好日子。

燒紙送錢亡者自然不會收到,但是人們寧願通過這種方式緩解對親人的相思之苦,並藉助這種方式繼續盡著世間沒有完成的孝道,聊以自慰。

與其死後多燒紙,不如生前多孝順。

生前父母不孝敬,死後何必哭鬼神

父母生前敬孝方為孝,父母死後盡孝徒枉然。

忙著賺錢之餘記得擠出時間陪陪父母。

對原油,銅等貴金屬投資有興趣卻無從下手或者已經在接觸卻並不理想的朋友,添加分析師微信:jc8888123(長按可複製)QQ 782859210 添加即可獲得十次指導建議,可以完全看到準確率和盈利率。

獲取每日最新資訊及操作建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冥幣有幾種?那種冥幣可以傳遞到陰間?

今天這人工印刷的紙錢上有玉皇大帝的頭像,這種錢的靈感應是來源於道教的玉皇錢。道教玉皇錢是雕版印刷,人工用硃砂做印的,上面的圖文大有玄機其效甚佳。但在目前民間主要流行這三種紙錢。第一種歷史最為悠久...

寒衣節的祭拜禁忌「匯總」

寒衣節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且寒衣節是中國的四大鬼節之一,在每到鬼節來臨之際,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很多的貢品,準備進行一次祭拜,祈禱已經仙逝的人對目前活著的人們進行保佑。這樣的祭拜方式在很多地...

為何給亡人燒紙錢,燒紙錢有什麼忌諱?

紙錢,俗稱燒紙錢,又稱金銀紙、金元寶、冥幣等。人們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世界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裡才會有錢用。一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屆時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