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鈔新貌:面額大到數不清印不下 彩色印刷清晰逼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鬼節」祭品市場上,新式冥幣花式繁多,彩色印刷,清晰逼真,令人眼花繚亂。

(王子瑞 攝)

老式的紙錢、冥幣,沒有具體的數額。

冥幣,又稱陰司紙、冥鈔,是民間傳統拜祭鬼神或祖先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意為供逝者在陰間使用的錢。

四季平安10萬億。

紙錢產生之初可能並不是用來燒的,埋葬、拋撒、懸掛等方式可能要早於焚燒,但由於紙錢焚燒時化作煙霧的形象能使人產生進入冥界的想像,故焚燒馬上成為最常用的紙錢處理方式。

九千萬,為什麼不是十千萬?據洪喜慶的 《杜詩辯證》 上說:「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剪紙為紙,以代束帛,至唐盛行其事」 。

從唐人王建《寒食行》 詩中「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之句可見一斑 。

500萬億。

豐衣足食,年年有餘。

宋人陶彀的《清異錄》 上說:周世宗柴榮葬日,用象徵形狀的金銀焚化,紙錢的形狀大似碗口,上有印文,黃色印的叫「泉台上寶」,白紙的稱「冥游亞寶」,說明五代時紙錢已經用雕板印刷大量生產了。

興旺發達50億元。

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

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

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

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

財源滾滾5000萬億。

佛教的傳入,燒錢也隨之盛行。

燒紙錢由來,應該是受到印度或中亞習俗的影響。

印度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

宗教信仰及其相應的意識觀念的改變,這一點是出現紙冥幣的思想前提。

冥幣之根,是植於華夏民族以實財殉葬的習俗之上的,原本是中國本土文化的產物。

東漢以後,隨著佛教由印度的傳人,佛教思想及古印度的社會習俗也相應傳入中國。

看著是那麼的熟悉!佛教主張「四大皆空」,不私財富,信徒死後屍體焚化,以求化度,靈魂轉人極樂世界。

諸此佛教習俗及思想認識,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廣泛流行,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國人傳統以實財殉葬的意識,「焚化」這種充滿佛教色彩、據稱可起到由「現界」轉人「冥界」作用的新觀念,逐步被人們所接受,這對包括冥幣在內的明器的變革,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證照齊全50元。

唐宋以後,過去基葬中最為常見的金屬或陶質明器大為減少,縈盛一時的陶房屋、陶穀倉、陶車、陶灶、陶俑、陶牲畜,被葬禮上付之一炬的紙人、紙馬、紙房屋等紙明器所替代。

由硬質冥幣脫胎衍化而來的紙質冥幣,一方面能從形式上滿足人們殉財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又通過神聖的焚燒,在親人心目中轉化為冥冥世界中享用的錢財。

名牌香菸1000億。

已知最早的紙錢實物出土於新孤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中。

1990年(文物)第9期,詳細登載了江西德安周氏墓中發現的紙質冥幣。

周氏墓紙質冥幣裝在一個展開的蝴蛛形荷包里,冥幣系黃紙剪成,圓形方孔,有些印有「卍」字,「卍」字音讀「萬」,是佛教中吉樣如意的符號,這類錢可能是文獻中所說的「梵陰錢」,「梵陰錢」據稱是一種佛國通行的貨幣。

天堂通寶,吉祥富貴。

魏晉以來,由於佛教的傅入,因此佛家葬俗也開始在民間廣為傳播開來。

佛教宣尊茶毗火葬法,故改為燒紙錢。

銀元萬貫。

冥幣的的製作有著淵源歷史。

以防其它鬼魅搶奪,封緘是保證紙錠不散落。

隨著社會發展,冥幣更精緻了。

後面則畫了「冥通銀行」(或「冥都銀行」);另外「鈔票」上亦有閻王或玉帝的簽署,及著明由「冥通銀行」或「冥都銀行」「發行」。

冥鈔的面額通常很大,由數萬元至數百萬、數千萬以至數億不等。

純金磚。

【《瑞視覺》頭條號發布的照片全部是原創作品,盜用必究,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王子瑞繼續為您奉獻獨特視角、有溫度的紀實影像大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祭祖燒的紙錢,祖宗都收到了嗎?

在看文章之前要問大家一個問題:對於父母長輩,大家是願意在他們生前花金錢和時間去盡孝道,還是在去世後花「錢」讓他們過得好呢?我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了答案,而且非常肯定。

冥幣有幾種?那種冥幣可以傳遞到陰間?

今天這人工印刷的紙錢上有玉皇大帝的頭像,這種錢的靈感應是來源於道教的玉皇錢。道教玉皇錢是雕版印刷,人工用硃砂做印的,上面的圖文大有玄機其效甚佳。但在目前民間主要流行這三種紙錢。第一種歷史最為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