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山漾文化」正式命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光明網11-18 09:38顯示圖片
張忠培先生來整理現場指導
h吳
昨天,我國考古學家在湖州命名了一種新型考古學文化――「錢山漾文化」。
在當天舉行的「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暨錢山漾遺址學術研討會」新聞發布會上,學界一致認為,「錢山漾文化」的發現和重新認識意義深遠,它與年代稍晚的「廣富林文化」一起,可填補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原序列中從良渚文化到馬橋文化之間存在的缺環,對環太湖地區史前考古研究是一項具有重要階段性意義的成果。
據了解,這是首個以湖州地名命名的考古學文化。
80年前錢山漾遺址由湖州人首先發現
1934年夏,湖州近代學者慎微之首先發現了錢山漾遺址。
遺址原是原始社會晚期的一個村落。
錢山漾遺址位於我市東南約7公里,錢山漾的東南部,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距今大約4400到4200年之間。
1956年和1958年,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遺址進行了第一、二次發掘。
1961年,遺址被公布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被公布為浙江省第五批升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和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州市博物館聯合對遺址進行了第三、四次發掘,區分出錢山漾一期和二期兩期史前遺存,年代均晚於良渚文化。
據了解,最大規模的一次發掘是2005年為期三個月的搶救性發掘,考古發掘面積達1400餘平方米。
而這次考古發掘,更是碩果纍纍。
不僅出土了陶、石、玉、骨、木等各類器物700餘件,同時也獲得較多珍貴的動植物遺存。
出土的錢山漾早期遺存遺物種類有陶、石、骨、木、玉器等。
陶器質地中,泥質陶有黑陶、灰陶、黑皮陶和紅陶,夾砂陶有紅陶、黑陶和灰陶。
紋飾製作技法主要有壓印、刻劃和附加堆紋3種,紋樣有繩紋、籃紋、方格紋、斜方格紋、弦紋、水波紋、八字紋、條紋等。
「錢山漾文化」成為湖州首張「考古學文化」名片
「從出土器物組合及其特徵、分布範圍來看,『錢山漾一期文化遺存』作為一個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相對獨立的發展階段已經比較清晰,文化面貌獨特並有充分的考古地層學證據。
」據了解,在此前11月15日的研討會上,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文物報社和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山東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山東、河南、湖南、湖北、江蘇、上海等省(直轄市)考古文博機構的60餘位專家代表就重點圍繞「錢山漾文化」的命名和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等學術問題展開研討,並一致支持將「錢山漾一期文化遺存」正式命名為「錢山漾文化」。
同時,也有多位考古學者對錢山漾文化的譜系、區域差異及錢山漾文化中的北方龍山文化因素等問題進行了剖析。
有考古學者指出,錢山漾遺址作為一個包含錢山漾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三個發展階段遺存的重要遺址,應大力保護和宣傳。
「巧合的是,今年距離慎微之先生髮現錢山漾遺址剛好80周年,錢山漾文化的正式命名,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國考古學原理事長張忠培教授說,錢山漾文化和廣富林文化的發現為環太湖地區的史前序列的研究搭建了一個新平台,使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考古學術研究踏入了新的階段。
他同時指出,錢山漾文化的譜系等問題仍有待繼續深入研究。
張忠培表示,錢山漾文化的命名,不僅確立了錢山漾遺址在考古學上的價值和地位,也是湖州文化軟實力的彰顯。
來源: http://ehzrb.hz66.com/hzwb/
「錢山漾文化」命名昨正式公布
光明網11-17 08:45顯示圖片記者昌銀銀本報訊「錢山漾文化」成為湖州這座城市擁有的首張「考古學文化」名片。歷經多個階段的考古發掘和嚴謹的學術研討,「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暨錢山漾遺址...
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新發現 湖州錢山漾文化正式命名
浙江在線11月17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劉慧 通訊員 余靖靜)昨天,我國考古學家在湖州命名一種新型考古學文化——「錢山漾文化」。學界認為,「錢山漾文化」與年代稍晚的「廣富林文化」一起,可填補長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