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下九曲黃河牆的光影,構成一幅幅陰陽太極圖:武當山太子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武當山復真觀又名太子坡,據記載,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門、廊廡等29間。
明嘉靖三十二年擴建殿宇至200餘間。
清代康熙年間,曾先後三次修葺。
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門等殿宇。
後因年久失修,損壞嚴重。
1982年經國家投資,對復真觀開展全面修繕,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被列入全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次行攝武當山曾兩次光顧太子坡,由於時間有限,側重點都放在了其最具特色的九曲黃河牆及古道上。
在這僅71米的古道上,隨著步伐的移動,視線里的九曲黃河牆發生著不同的變化,特別是夕陽下九曲黃河牆投射出來的明暗光影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幅幅陰陽交匯的道家太極圖。
走進復真觀的山門,看到在古道上依山勢起伏建有71米長的紅色夾牆,這就是九曲黃河牆。
九曲黃河牆構思布局及用意都十分巧妙,流暢的弧形牆體,似波浪起伏,氣勢非凡;彎曲高大的紅牆,對初來乍到的虔誠香客,無疑是一次「誠信」的考驗。
九曲黃河牆的牆體厚1.5米,高2.5米,渾圓平整,弧線流暢悅目;配以綠色琉璃瓦頂,猶如兩條巨龍盤旋飛騰,無論從什麼角度欣賞,都給人以美感,體現出皇家建築的氣派和豪華。
關於九曲黃河牆名稱的來歷,見仁見智。
道教思想認為,給道教廟宇布施的道衣、經書、造像、建築、法器、燈燭、鐘磬、齋食、香表者,都可以得到神靈的佑護,稱為「九種功德」。
應該說,九曲黃河牆也是體現道教思想的一種建築。
太子坡古建築群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煉的故事來精心設計,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勢而建的。
穿過波浪起伏的九曲黃河牆,進入二道山門,豁然顯出一寬闊院落,漫步走進,只見小院重疊、幽靜雅適,前有依岩而建的「五雲樓」,中有「皇經堂」、「藏經閣」,後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
太子坡整體布局左右參差、高低錯落、協調而完美,巧妙且富有神秘色彩。
置身復真觀的最高處,俯視深壑,曲澗流碧;縱覽群山,千峰竟秀。
復真觀的五雲樓,是現存武當山最高的木構建築。
五雲樓最有名之處就是它最頂層的「一柱十二梁」,也就是說,在一根主體立柱上,有十二根梁枋穿鑿在上,交叉疊擱,計算周密。
這一純建築學上的構架,是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傑作,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讚譽,因而也成了復真觀里的一大景觀。
武當太子坡黃河九曲繞道觀
光明網05-12 17:11顯示圖片真武大帝與佛教的釋迦摩尼有許多類似的地方,例如:都是在肋下出生,都是出身皇家,都是歷經磨難終成正果。道教的許多傳說,與武當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武當山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