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帶回佛經譯本殘卷在火焰山出土 令人興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吐魯番學研究院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19日,共同對吐峪溝石窟寺進行第8次考古發掘中,其中一件殘破的紙質文物經考古人員詳細辨認,發現上面的字跡規正流暢,再細看內容為佛經,也讓所有參加考古發掘的人員興奮不已。
而佛經的卷首寫的一段文字,讓它的秘密真相大白: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廿三/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廿六之一——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而玄奘就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唐僧。
同時出土的文物還包括後漢支婁迦讖譯《道行般若經》、元魏菩提流支譯《佛說佛名經》、姚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隋《佛說妙好寶車經》等佛經寫本。
這也是這次發掘中最大的收穫。
因為這次發掘出了大量的佛經殘片,有漢文,也有回鶻文。
由於還發現了世俗文書,證實了一些歷史上人們不曾知道的情況。
玄奘奉詔譯的這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也讓人能更多了解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歷史。
佛經自西漢開始傳入中國後,有過多位高僧進行過翻譯。
但在唐代翻譯佛經必須有譯場,揚州、長安、涼州當時都設有譯場。
此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是大乘佛教的佛經,對中國佛教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從吐峪溝多次考古發掘可以看出,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還有個從中原傳向西域的過程。
玄奘奉詔翻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經由長安譯場翻譯後,傳入涼州,再傳入高昌地區,這條路線十分清晰,說明佛教西來東往的路徑是很清晰的。
雖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寫本殘片上明確寫了『玄奘奉詔譯』,但考古人員無法判斷它是由玄奘親筆寫成的,因為沒有發現後面確切的記載及歷史信息。
再加上當時長安、涼州都有譯場,譯場裡有專門抄寫經書的人員,這有可能是這些抄經人員謄抄玄奘翻譯好的佛經。
此次在吐峪溝石窟寺共發現150多件佛經殘片,全為寫本,沒有一件是刻本。
這些佛經書寫規正,每行20字左右,字體很漂亮,基本採用了行書體。
而此次發現的玄奘佛經譯本殘捲髮現地吐峪溝石窟寺位於吐魯番,在《西遊記》中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把火焰山與唐僧、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聯繫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濃郁,而火焰山也是位於吐魯番,現在玄奘佛經譯本殘卷在此地出土,真可謂歷史與神話故事的現實的結合。
這次以玄奘佛經譯本殘卷的發現,更清晰地表明吐峪溝曾經是佛教西來東往的重要節點,再一次印證了吐魯番地區是絲綢之路上中西經濟、文化、人員交流交往的重要節點。
《大唐西域記》最早寫本殘卷新解
——「唐僧」玄奘和高昌王室關係密切「近期,我們在組織力量對吐峪溝出土的眾多文物文書進行整理時,發現了它。」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局長王霄飛所看重的,就是最早的《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寫本是指成書時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