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壁畫殘片在吐魯番吐峪溝石窟寺出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圖為壁畫殘片。

吐魯番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供圖

5月2日,吐峪溝石窟寺第二期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出土大量壁畫殘片,並清理出中心迴廊柱等洞窟遺址。

吐魯番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龍說,對吐峪溝石窟寺遺址第一期保護性考古發掘時,發掘出土了數量眾多的紙質文書等珍貴文物,對研究吐魯番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

該考古發掘項目被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此次第二期考古發掘從今年4月初開始,是第一期考古工作的延續,發掘面積為500平方米,發掘區域主要集中在吐峪溝溝口的地面佛寺,以及吐峪溝石窟寺西岸石窟群北部。

王龍介紹,此次發掘從吐峪溝石窟寺第12窟開始,一直往北,在清理中,發現大量壁畫殘片,清理出中心迴廊柱和一座圓形塔,以及大量僧房窟、禪窟等。

本次挖掘,主要解決了吐峪溝石窟寺西岸洞窟的形態布局,並對原本認定錯的洞窟進行了修正,考古學家還將對出土的壁畫殘片進行修復。

同時,出土的壁畫殘片和現有發現的壁畫,反映出多種文化對高昌石窟藝術的影響。

王龍說,吐峪溝石窟寺的發掘也為人們系統了解和復原吐魯番地區古代寺院的形制布局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以前大家認為佛教石窟是一種孤立的建築存在,通過此次發掘,發現石窟只是當時所建寺院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是後來寺院被毀,只剩下洞窟。

據悉,石窟寺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

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40處中國文化、自然遺產中,石窟寺就占了5處,由此可見石窟寺在中國文化遺產中的卓越地位;而擬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則包含更多的中國佛教石窟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