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古村」大旗頭,一個人帶旺的古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Oscar,圖/ Oscar、君、瑩

說起大旗頭村當年的興盛,村民都會提起清代光緒年間的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

因為他對清廷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朝的慈禧太后撥款讓他修建私宅,於是才有了大旗頭這數十棟百年大宅的風光。

如今,他的雕像器宇軒昂地立於大旗頭古屋群的廣場當中,受村民敬仰。

踏進大旗頭,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三層的筆狀古塔,當地人稱為文塔,從高處看,文塔旁還有一鑒池塘和一個長方形的硯狀曬場。

據說鄭紹忠不識字,因武功顯赫才打拚到廣東水師提督這個官職,所以他在修建私宅時專門布了這個「局」,以文塔為筆,以池塘為墨,以大地為紙,以曬場為硯,組成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希望後代能通過讀書做官,出人頭地。

至今文塔里仍然供奉著文昌君和魁星,村裡的孩子讀書或考試,總有家長來此祈求順利。

中國人都有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傳統,行伍出身的鄭紹忠自然不能免俗。

現在村中新建的公園照壁當中一個大大的「壽」字,據說原作是在1894年慈禧太后親筆書寫給同一年六十大壽的鄭紹忠的,可見當時鄭紹忠所受的器重。

正因如此,在他主政廣東水師期間,獲得慈禧撥款在家鄉修建了連片的鑊耳大屋。

當時只有獲得功名者才有資格修建官帽形狀的鑊耳屋,而鄭紹忠能夠一建就是數十棟,這也與他在當朝官居一品的地位是分不開的。

大旗頭村開村於明初,有鄭、鍾兩姓,村子歷經百年,最多時也不過40餘戶左右,其中鄭姓主要分布於村西南,鍾姓分布於村北。

村中大部分的民居朝向都是東北、西南向或西北、東南向。

而到了清代同治年間鄭紹忠修建的這片古建築群,朝向均為正東西,大門朝東,取「紫氣東來」之意,據說這是鄭紹忠聘請專業風水師勘查設計的。

整個建築群集祠堂、家廟、府第、民居於一體,並擁有先進的排水系統,就算遭遇暴雨也不至於出現「水浸街」的現象。

走在古建築群的深巷中,發現不少古屋都用大半個人高的麻石牆作墊腳,有些麻石上還有雕花,據說麻石牆越高代表房屋主人的身份越顯赫。

透過一處後人特意扒開的牆身上,我們發現,原來在青磚外牆裝飾下,裡面竟然還夾有鐵板和厚麻石板,據測算,這整片建築群的牆身均厚達半米。

生於亂世、征戰無數的鄭紹忠是深諳防盜重要性的,所以他是用打造軍營的思維來建造自己的私宅。

村內防盜設施十分完善、古屋有高達2米多的窄小氣窗、而房屋的較低的窗口則鑲著鐵條,所有的房屋都設有兩層屋檐,防止盜賊破頂而入。

整個村被分為四條直巷,每一條巷口的門樓都裝有鐵閘,必要時同時落下,村子便自成堅固的防守體系。

而巷間卻四通八達,不熟悉地形者如踏入迷宮。

時光荏苒,昔日輝煌的建築群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日漸式微,古屋群的居民現在已經全部遷出。

徜徉在大旗頭,夕陽下的古屋已顯落寂。

大旗頭村也正因為有這歷經百年的建築群,早在2003年就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004年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第一村」。

如今,基於古建築群打造廣東嶺南小鎮的規劃正逐步實施,大旗頭也將煥發出勃勃生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鑊耳屋古建群大旗頭村與國家地理開展合作

大旗頭鑊耳屋三水樂平鎮大旗頭古村,是保存得完好、具代表性的清代廣府民居建築風格的古村落。光緒十五年,慈禧太后感念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的功勞,特意頒旨撥款建造,親賜匾額,屋頂整體以嶺南「鑊耳屋」民居...

廣東佛山大旗頭村,人傑地靈的古村落

簡單了解一下大旗頭村大旗頭古村位於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境內,明代時已聚成村落。該村內的清代村落,密集整齊、小巷縱橫,以被評為省級文物單位。大旗頭村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比較有名的有:廣東水師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