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報恩寺被稱為「深山故宮」 歷時九年修復獲重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深山故宮」平武報恩寺明代建築群修舊如舊,重現當年的風采。

4月8日,記者操控無人機空中俯拍平武報恩寺,從大門中軸線沿著鐘樓、天王殿、華嚴殿、大悲殿,再到大雄寶殿、萬佛閣。

舉目望去,古剎中老樹翠綠、樓閣上風鈴搖曳,殿宇間氣勢雄偉。

9年來,這座具有500多年歷史的建築群歷經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後,修舊如舊重現當年風采。

報恩寺建於明代正統五年(1440年),面積約28000平方米,為清一色楠木結構的宮殿式建築群。

寺內殿宇莊嚴恢宏,布局嚴謹,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四川規模最大的明代宮殿式建築群,因完全仿造北京故宮布局設計,地處西南山區,被稱為「深山故宮」。

報恩寺內泥塑、木雕、石刻和壁畫工藝精細。

楠木雕千手觀音高8米,千手各異,精美壯觀。

轉輪經藏高11米,6面7層,鏤空雕刻,工藝精湛。

大雄寶殿和萬佛閣內有壁畫40餘平方米,是研究明代民間繪畫極有價值的實物。

推薦閱讀

9年來,文物保護部門對報恩寺的修繕方案反覆論證研究,精心組織實施。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歷史上歷經數次地震的平武報恩寺遭受建寺以來最嚴重的損傷:山門、天王殿、大悲殿、萬佛閣屋脊多處震毀;天王殿天王塑像、萬佛閣釋迦牟尼佛等塑像部分損壞,多處珍貴壁畫遭重創……為保護這一重要文化遺產,從2008年6月開始,來自省內外的文物修復專家與當地文管部門一起制定了詳細的搶救保護修繕方案,啟動了報恩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記者 尹鋼 編輯:覃貽花]

泥塑工藝大師沈貴華正精心修復天王塑像。

沈貴華與父親沈信芝兩代人先後四次參加報恩寺泥塑雕像修復工作。

搶救保護修繕工程按照修舊如舊原則,最大限度地恢復文物建築、塑像、壁畫原貌。

主體古建築的修復採用傳統工藝,使用傳統材料,最大限度保留原構件。

損壞的脊飾、瓦件按原樣要求定製更換。

地面也按傳統方法砌鋪。

修復工程使用超過400立方米的小葉楠木(歷史上維修全部使用雜木)更換破損的木柱、梁、枋等構件。

在本地民間藝人的指導下,採用傳統工藝和手法修復山門塑像、壁畫等。

來自北京的文物保護團隊,採用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實現佛像的三維建模和紋理自動映射,完成了40餘尊立塑和懸塑佛像的高精細實景三維模型。

報恩寺重建修復中同時啟動了「三維數字復原項目」,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對重要文物、古建築和人文景觀群進行三維數字復原,保存報恩寺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9年過去,在當地文物保護管理部門、國內最優秀的文物保護技術保障團隊、國內最好的古建築施工單位以及優秀民間手工藝人的通力合作下,報恩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修繕工程得以圓滿完成。

平武縣文管所所長蘇洪禮感慨:「修復工程歷經9年,慢工出細活,讓這歷經大難的『深山故宮』重現了昔日輝煌,這比重新建一個難太多了。

本報記者 尹鋼 攝影報導

屋脊上明代燒制的琉璃構件極其精緻,維修人員採取先加固,再拆除重新修補殘片的方法,並按照明代工藝一塊塊重新安裝復位。

大殿里千手觀音木雕是古代木工的登峰造極之作。

文物保護專家像繡花一樣對文物進行數字掃描建模,開展保護修復。

需要維修的斗拱有幾十種,經驗豐富的技師正小心拆裝更換損壞斗拱部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