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聖李時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1518年,卒於1593年。

他的家族世代行醫,包括祖父、父親。

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常遭受官紳的欺侮。

因此,父親決定讓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取得功名,出人頭地。

李時珍性格剛直、質樸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麼也學不進去。

他中了秀才後,三次去考舉人都落第了,就放棄了做官的打算,想專心學醫,於是肯求父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父親這時也醒悟了,同意了兒的要求,並精心地傳授他醫術。

後來,李時珍果然成了一位出色的醫生。

大約到了三十八歲,李時珍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

三年後,又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

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只任職一年,便辭職回鄉。

在以後的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代醫學典籍,又做了大量的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錯誤很多,隱患無窮,就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

事實上,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此事,「窮搜博採」。

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

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又讀了更多的書。

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土萬卷醫書,而且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甚至敦煌的經史巨作都遍讀了,幾個古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他還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藥學的詩句。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藥物的實際性狀。

前人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覆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只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前後矛盾,使人莫衷一是。

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

於是,他踏上了行程,深入實際,對各種藥草進行考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陪同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

除了家鄉蘄州一帶,還去過今日的江四、江蘇安微等地。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向各行各業的人物請教,採藥的、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他們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藥物。

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藥,但它新鮮時是什麼樣子?《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注釋也搞不清楚。

李時珍詢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又在地里仔細查看,才知道芸苔就是油菜。

油菜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還可以榨油,這些都在《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在四處採訪中或在自己的藥圃里,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藥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

蘄蛇,有醫治風痹、抽搐、癩癬等功效,李時珍早就在蛇販子那裡觀察研究過。

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里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

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李時珍請教一位捕蛇的人。

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

但因治病有療效,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

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登上了龍峰山。

那裡有個駿貌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

捕蛇人說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這一帶生活著很多蘄蛇。

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製藥的全過程,並將其詳細地寫入書中。

李時珍了解藥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

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藥物。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覆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

他們每年採摘回來進貢皇帝。

官府嚴禁其他人採摘。

李時珍不信道上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功效。

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冒險采了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只不過能生津止渴,是一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沒有什麼特殊功效。

鯪鯉,即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藥。

陶弘景說,鯪鯉水陸兩棲,嗜食蟻,白天爬出洞穴,張開鱗甲,裝死以引誘螞蟻爬進鱗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再鬆開鱗甲,

螞蟻浮出後,再將其吞食。

為了驗證陶弘景的說法是否正確,李時珍親白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提到了一隻穿山甲,他們從穿山甲的胃裡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陶弘景關於穿山甲「食蟻」的說法是對的不過,從觀察中,李時珍又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掘開蟻穴舔食,而不是誘蟻下水吞食。

就這樣,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艱苦的調查,李時珍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的編寫工作。

全書約有一百九十萬字,五十二卷,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藥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

另外,這部書還糾正了許多前人關於藥物性狀等方面的錯誤,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貢獻,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如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的研究也有重要指導作用。

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風正,子孫興(31)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明朝·李時珍)李時珍是明代傑出的醫學家、藥物學家,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他曾任楚王府奉祠正,出身於醫藥世家,博覽醫書,收集驗方,上山採藥,實地調查,醫術精湛。經過二十七年的努力...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李時珍

讀而思duersi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