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動物形玉佩飾賞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玉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探其源頭,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遼河流域興隆窪文化,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經久不衰,綿延至今。
隨著文明發展的進程,玉文化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中華文化獨有之角色,尤以功能廣泛、造型豐富、裝飾多樣、工藝獨特、風格各異而聞名遐邇。
商周時期是我國古代玉器藝術的成長期,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性,首先是神權和禮儀特徵,玉器在品種、數量、使用範圍上更加豐富,在祭祀、喪葬和禮儀的運用上更加規範;其次是商周時期生活實用玉器大量湧現,開拓了實用玉器的先河;再次,裝飾器是商周玉器的大宗,這些裝飾品既有美觀作用,有些還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在中國玉文化中,動物形佩飾一直都是一個永恆的題材,龍、鳳、虎、鷹、蠶等動物在古人心中是吉兆、智慧的象徵,也是人與天、神溝通的媒介,被賦予了主宰風雨、載人升天、降臨祥瑞等神奇功能。
現選取部分山東滕州市出土的商周動物形玉佩飾,以饗讀者。
龍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十二生肖之一,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龍是「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字裡行間透露出龍的神秘。
由於龍在人們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而成為玉器上的主要創作題材。
夔龍紋玉璜(圖1),西周璜形佩飾,長9厘米,寬2厘米,厚0.5厘米。
玉質青綠色,局部呈雞骨白,兩面紋飾相同,龍紋璜一體兩頭,脊部琢出脊牙,通體以雙鉤陰線琢出紋飾,嘴角各有一圓孔可供佩系之用。
龍紋璜通體光潔潤澤,做工精細規整,刀法挺勁剛直,線條粗放有力,均具有西周早期玉雕龍紋的特徵,是難得的玉雕標本。
透雕龍形飾(圖2),西周佩飾,長4.5厘米,寬2.5厘米。
玉質黃褐色,此器扁平,表面拋光,正面鏤雕S形雙首共身龍,背面光素無紋。
龍首分位於左上和右下角,斜向對稱。
龍角頂部有凸脊,形如冠狀。
吻部上卷,下頜及長舌向後勾卷。
龍角、突脊、吻部捲曲處和足等凸出處,沿器身的上下兩緣形成脊齒狀。
器身周邊雕刻細陰線紋輪廓線,中部縱貫雙陰線紋與兩端龍眼相連。
此器應是組玉佩中的組件之一,其左右兩側與背部各有兩個對穿孔,橫向貫通龍身,可與其他玉飾穿綴。
此造型開戰國S形玉龍佩之先河。
東漢王充《論衡書解篇》「龍鱗有文,於蛇有神;鳳羽五色,於鳥為君;虎猛,毛蚡蜦;龜知,背負文」,龍為四靈之長,鳳為百鳥之冠,虎為獸中之王,龜為甲蟲之首。
龍、鳳、虎、龜各因其特性而成為動物界的能者,虎因為其威猛,成為大蟲之神。
玉虎(圖3),春秋時期佩飾,長7.2厘米,高3.8厘米。
玉質綠色,侵蝕嚴重,玉虎作回首狀,尾巴捲起上揚,通體飾隱起捲雲紋,雕琢古樸,造型誇張抽象,背上一圓孔,可供佩系。
玉虎(圖4),西周佩飾,通長6.2厘米,高3.5厘米。
玉質大小、形制相同,黃白色,通體有褐色斑點,扁平體,臥姿,卷尾,頭尾各有一穿孔。
商周玉鳥種類頗多,如展翅飛翔的鷹、曲頸棲息的鶴、長尾下垂的鳳、短尾矯捷的燕等,可以說應有盡有。
隨著自然界的變化,盡力誇張其不同姿態。
說明玉雕表現的不僅是現實動物世界,也更注重想像中的動物世界。
同時對鳥類進行了神化,有獸首鳥身,鳥首獸身,其特點有嘴向前回勾,或蹲坐式,或飛翔式,有的冠部極度誇張,其冠比鳥體還長,失去了正常比例。
玉鳥(圖5),西周裝飾品,長4.6厘米。
玉質為青色,局部沁雞骨白,玉鳥刻劃古拙簡練,尖嘴上揚,圓睛,長尾,脯部鑽有一圓孔,作佩系之用。
玉燕(圖6),西周裝飾品,通長2.8厘米。
玉質為碧綠色,有褐色斑點,扁平體,大眼,尖吻,展翼,剪式尾,一翼殘。
西周時期,大型墓有在棺槨的帷幕上懸掛玉魚的葬習,多的可達數十件。
魚是人們最早關注的動物之一,在新石器彩陶上即有魚紋圖案。
佩魚之風始於商代,玉雕中有片狀魚,多為平直狀,有些口部帶孔,尾端有長榫,似刻刀,可能是隨身攜帶的工具。
周代玉魚多呈彎形,少數玉魚還雕刻魚鱗,形象更為生動。
玉魚(圖7),西周佩飾,長8.4厘米,寬1厘米。
玉質為青玉,魚體扁平細長,陰線刻出魚眼、魚鰭等,雕刻簡練,形象生動。
魚嘴處有一穿孔,可佩系。
玉魚(圖8),西周佩飾,長8.7厘米,寬2.3厘米。
玉質青黃色,有褐色斑點,通體磨光,曲體弓背,刀狀尾,顎下伸出一肢,兩端各鑽一孔,兩面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腮、鰭等部位。
玉兔(圖9),西周裝飾品,長4.3厘米,高2.6厘米。
玉質深碧色,玉兔體扁平,造型突出了大耳朵,以陰線刻出眼、嘴、肢體,前腿處有一圓孔,以供佩系。
此器造型稍異,乖巧可愛。
兔形玉佩最早見於商代,以婦好墓出土最為典型。
玉兔的耳略向後抿,作奔跑狀,眼圓睜、腿部擺動、尾部翹起,靈活中透出機敏,動感很強。
石犀牛(圖10),山東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通長4.2厘米,通高2.1厘米。
青灰石,質地細膩,中部攔腰有一周白石隔,圓雕,體呈靜立狀,左前蹄稍殘,下頜前端有一穿孔。
商周動物形玉佩飾,以其精巧的雕工、奇妙的構思、簡潔明快的工藝令人慨嘆。
在題材上,凡飛禽走獸、魚蟲百怪、神人物象,無所不有。
在商周玉雕中,飛禽走獸皆來源於生活,造型準確,以正面、側面和圓雕造型為主。
根據不同的視覺審美要求,因形施藝,動與靜的習性特徵完美統一,這是商周時期玉器造型的一個重要特點。
商周動物形玉雕的另一個特點是天、地、人、神合一的精神內涵。
在動物形玉雕中,商周人借玉雕抒發對動物繁衍的企盼,展現動物的自然性、動物與人的和諧性,表現動物性與人格性的統一,人與動物和大自然之間的生命依存關係。
滕州出土的商周玉器,在沁色上雖然有的表面沁蝕非常嚴重,但更多的則是玉器本身的質變替代了嚴重的表面受沁現象。
這種情況與高古玉器通常所表現出來的斑駁陸離的沁色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它不是一種由表及里的變化,而是一種由里及表的玉變(也叫質變)現象。
在選材用料上既可以看到一些至今仍在沿用的玉材,如新疆和田玉,也可以看到一些目前幾近絕跡卻較多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青黃色的優質玉材,既可以看到常見的美石如瑪瑙、水晶或綠松石,也可以看到現今並不多見的那些呈深灰色或赭褐色的地方性玉材。
在工藝特點和藝術風格上將繁複與簡潔、粗獷與洗鍊、流暢與稚拙、精雕與細琢的立體感和大刀闊斧的動態感,相互交織,完美融合,構成了商周玉器雕琢的基本技法,可謂巧奪天工、千姿百態。
山東滕州市博物館藏出土玉器(高清)
玉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就目前考古發現而言,早在8 0 0 0多年前的後李文化時期,我們的先民們就開始雕琢使用玉器。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玉部》中說:「玉,石之美。」伴隨歷史的演進和不同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