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遺珍:長沙窯彩繪青瓷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98年,德國打撈公司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艘9世紀的沉船,因附近有一塊黑色大礁岩,故將其命名為「黑石號(Batu Hitam)」。

「黑石號」沉船出水有6.7萬餘件中國陶瓷,其中長沙窯瓷器多達5.75萬件,是唐代瓷器在海外的最大發現,資料也最為齊備、完整,引起國內文物界高度關注——它的出水,反映了唐代陶瓷外銷的盛況,是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繁盛的見證。

現存浙江省博物館、由熱衷於中國歷史文物收藏的藏家吳躍堅無償捐獻的一件唐代「長沙窯彩繪青瓷碗」(見上圖),成為管窺這一盛況、講述一段隱沒已久的「海上絲綢之路」故事的窗口,也使得多姿多彩的長沙窯瓷器重現光芒。

「黑石號」沉船經過兩次水下考古發掘,出水文物7萬餘件,包括陶瓷器、金、銀、銅、鐵、鉛、骨、石、木、玻璃及各類香料等,其中陶瓷器數量最為驚人,並涵蓋中國的越窯、邢窯、長沙窯、鞏縣窯和廣東窯系等不同地區的產品。

通過對其中一件刻有「寶曆二年(即公元826年)七月十六日」紀年銘的長沙窯彩繪碗和其他一些器物的研究,以及分析船體木結構、木種,研究者推斷該船應是一艘9世紀初期從中東一帶來到中國,再由中國港口開往中東伊朗屍羅夫商港的阿拉伯傳統單桅縫合帆船。

曾五下南洋的吳躍堅,從海外搶救性購回的「黑石號」出水唐代長沙窯瓷器,為國內研究長沙窯彩瓷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其中的「長沙窯彩繪青瓷碗」,高5.2厘米、口徑14.8厘米、底徑5.4厘米;敞口,弧腹,圈足,口沿內外飾四塊對稱的褐斑,很是精美,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也是唐代長沙窯的典型產品。

長沙窯是唐代著名的瓷窯,位於長沙市望城縣銅官至石渚湖一帶。

其產品主要是青瓷,器類有碗、盤、壺、罐、盒、瓶、盂、盆、爐、盞托、瓷塑等,裝飾技法主要採用釉下彩繪、模印貼花、雕塑等,其中高溫銅紅釉的創燒、釉下多彩的發明以及將書畫藝術應用於瓷器裝飾等,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憑藉彩瓷崛起的長沙窯,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與越窯、邢窯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物美價廉的長沙窯產品不僅行銷國內市場,還遠銷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伊朗、伊拉克、埃及、肯亞等國家和地區。

在「黑石號」沉船出水的數量龐大的各類瓷器中,長沙窯產品的數量最多,其中又以直口、弧腹、圈足碗的數量最多。

這些碗的共同特徵為:口沿內外兩側裝飾有對稱的四處半圓形褐斑,內壁釉下彩繪褐綠相間的各種紋樣,內容豐富,包括各式植物花卉紋、雲紋、鳳紋、鳥紋等,還有少量以氧化鐵書寫的漢字詩文或題記。

例如,沉船出水的一件長沙窯青瓷碗,碗心書「荼盞子」,表明了瓷碗的茶具用途;又如一件青瓷碗上寫有「湖南道草市石渚孟子有明(名)樊家記」,說明產品出自湖南長沙窯,並且這時已經有了品牌意識。

這件唐代「長沙窯彩繪青瓷碗」,內壁彩繪阿拉伯文圖案,色彩純正鮮艷,技法嫻熟,線條流暢自如。

這類阿拉伯文圖案應是專供海外地區定向製作的,如長沙窯彩繪碗上常出現描繪有阿拉伯《古蘭經》的文字和圖形,有的加以捲雲或小草作為輔助紋飾。

用草葉等輔助花樣鑲邊古蘭經文則是阿拉伯地區裝飾《古蘭經》的重要手段。

為了適應海外市場的需求,長沙窯產品除保留傳統素材外,還加入了很多異國文化元素。

根據長沙窯發掘報告資料,可見長沙窯瓷器紋樣中的騎士、胡人吹笛者、舞蹈者、椰棗紋以及富有變化的抽象幾何圖形等,都充滿了濃郁的異域風情。

這些彩繪裝飾和圖案內容是根據輸入地區的喜好、流行紋樣而設計製作的,符合阿拉伯地區人們的審美標準,屬於專供外銷的產品。

與長沙窯產品一同出水的還有3件完好無損的鞏縣窯生產的唐代青花瓷器,這也是海內外出土的有相對可靠紀年證據的唯一一批青花資料,表明唐代青花瓷器的出現不會晚於「黑石號」沉船代表的9世紀前期。

人類文明交流融匯的痕跡,盡在這些塵封千年的歷史遺珍里。

(作者為浙江省博物館館員)

知識連結

中國主要沉船出水考古

早在公元前2世紀,古代中國開通了通向中亞進而抵達地中海沿岸的被譽為「絲綢之路」的陸地商貿通道,極大地推動並加速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後來興起的「海上絲綢之路」作為連接古代中國與世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同樣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為揭示和復原埋藏於水下的人類活動歷史,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開始引入並逐步創立了「水下考古學」,中國水下考古隊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域先後進行了多次水下遺址調查、發掘工作,使遺落在海底的顆顆明珠重現光芒,過往歷史的輝煌也被重新認知。

宋元時期是中國對外貿易的繁盛時期,近年來相繼打撈發掘的古代沉船便見證了當時中國對外商貿的盛況,反映了中國瓷器、絲綢、茶葉和漆器等曾經走向世界,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著名的廣東省上下川島附近海域發掘的「南海一號」沉船,是宋代古沉船中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先後打撈出金、銀、銅、鐵、瓷等文物1.4萬餘件(套),船載文物數量之大、質量之高、信息量之豐富,表明南宋在當時引領著時代發展,對於重新審視南宋的歷史地位有著重要意義,也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中國航海史、造船史、外銷史等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還有西沙群島華光礁礁盤內的「華光礁一號」南宋沉船,出水瓷器、鐵器、銅鏡、銅錢等遺物近萬件,它作為南海航線上的一個重要發現點,為研究當時中國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憑證。

再如遼寧綏中三道崗元代沉船的調查和發掘,出水文物以瓷器為主,均為典型的磁州窯器物,包括龍鳳紋大罐、白地黑花嬰戲紋大罐等精品,為元代磁州窯陶瓷器行銷及北方地區造船史、環渤海古代航海史、海外貿易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王軼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沙銅官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

央廣網5月18日長沙消息(記者堯遙)「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讓地處中國中部內陸腹地的長沙銅官窯再次引人關注。1998年,德國一家打撈公司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附近的爪哇海域發現的一...

千年唐代寶船:「黑石號」沉船出水器物雜考!

千年唐代寶船:「黑石號」沉船出水器物雜考!「黑石號」沉船中出水了大量珍貴的九世紀早中期器物,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使人們對東南亞海上貿易的認識大大改變。「黑石號」沉船中發現的部分銅鏡、瓷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