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20年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順利通過結項驗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長羅靜講話。

長沙簡牘博物館研究員宋少華做結項報告。

專家現場考察保護修復後的簡牘。

華聲在線11月27日訊(記者 劉玉鋒 通訊員 管震 )1996年,長沙一項重大的考古研究發現,震驚海內外。

10萬餘枚三國簡牘,在長沙市五一廣場走馬樓街的平和堂商廈建築工地被挖掘出土。

其數量,超過全國各地已出土簡牘的總和。

19年過去,長沙走馬樓的三國吳簡整理保護到何種程度?11月27日,「長沙走馬樓三國簡牘保護整理項目」結項驗收會上給出了答案。

驗收會由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江文輝主持,國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長羅靜、湖南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長沙市文廣新局局長楊長江等領導出席了會議。

投資6000多萬元興建長沙簡牘博物館

11月27日,湖南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在長沙簡牘博物館對「長沙走馬樓三國簡牘保護整理項目」進行結項驗收。

經過質詢討論,評審專家組一致同意項目通過結項驗收。

此次會議,是對自1996年至今近20年,長沙吳簡保護整理工作的一次總驗收,也是對長沙簡牘博物館自試開館以來,近10年所做吳簡保護整理工作的一次全面總結以及對長沙簡牘博物館未來發展的一次前景展望。

1996年出土的10萬枚三國簡牘,其內容涉及三國孫吳長沙郡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賦稅、戶籍、司法、職官諸方面。

這項考古發現,被譽為二十世紀繼甲骨卜辭、敦煌文書之後在古代出土文獻資料方面又一次重大發現,被評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黨和國家對這一重大考古發現高度重視。

長沙市人民政府在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投資約6600萬元,從2000年開始立項興建全球首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於一體的專題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將湖南簡牘保護列為國家重點文物科技保護工作,2004年3月批准實施由湖南省文物局組織編報的《長沙走馬樓三國簡牘保護整理項目總體方案》。

作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先後投入吳簡保護整理工作的專項經費達1465萬元。

自2008年實行免費開放,年均接待觀眾70多萬人次

「2002年,三國吳簡清洗揭剝工作完成,共清洗簡牘數量達10萬餘枚。

2009年,三國吳簡脫色拍照工作完成,總計脫色拍照有字簡76552枚。

2011年,全部有字簡的脫水、修復、包裝等工作完成,2012年,三國吳簡被放入恆溫恆濕的簡博地下文物庫房收藏。

」長沙簡牘博物館館長李鄂權透露。

歷時19年,長沙三國吳簡保護整理工作前後經歷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7-2003年,此為小範圍的試驗、探索總結經驗、方法,開展部分簡牘的保護整理工作;第二階段2004年至今,為落實《長沙走馬樓三國簡牘保護整理項目總體方案》階段,長沙簡牘博物館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聯合全國相關文博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經過11年的努力,圓滿完成簡牘科技保護、整理研究等目標任務。

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等單位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吳簡的文字釋讀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共整理出吳簡資料11卷,目前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七卷,尚有四卷未出,分別是《竹簡·五》、《竹簡·六》、《竹簡·九》、《竹簡·十》,計劃2018年以前全部完成出版發行。

自2007年11月8日,專題展示傳播簡牘文化的長沙簡牘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2008年10月28日起實行免費開放,年均接待觀眾70多萬人次。

長沙簡牘博物館利用5000餘平方米的展陳面積傾力打造的《文明之路》簡牘基本陳列展,利用簡牘這一中國特色文字載體的發展歷程折射出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被評選為「湖南省十年博物館精品陳列展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單霽翔:文物保護最重要的是讓它「活」起來

中新網長沙8月27日電(向一鵬)「現在我們說文化遺產、文物包括考古成果的保護,最重要的就是讓它『活』起來,把古人的知識、文化、智慧融入到人們的現代生活中。」在27日召開的「紀念走馬樓三國吳簡發現...

走馬樓三國吳簡 發現20周年

本報8月28日訊 8月27日到28日,「紀念走馬樓三國吳簡發現20周年長沙簡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長沙召開。兩天時間裡,專家們圍繞「吳簡研究20年間的總結與回顧」、「吳簡及古井簡牘的發掘與保護...

吳簡發現研究保護20年

今年是吳簡發現20周年,8月26日至29日,「紀念走馬樓三國吳簡發現二十周年長沙簡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長沙隆重召開,來自國內外近百位知名學者出席了此次盛會,對20年來吳簡的學術研究與保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