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鐵路涼山境內考古發現200多座半地穴式房址 系四川首次集中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封面新聞記者 毛玉婷 圖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現在在考古圈有一種觀點,四川地區先秦時期古代民族不應當局限於巴蜀,事實上應是巴、蜀、邛三足鼎立的態勢。

」10月11日,四川成昆鐵路擴能工程(涼山境)考古項目發布會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陳葦說。

作為該項目總負責人,去年至今年8月,區域內2萬餘平方米的考古發掘,讓陳葦意識到,安寧河谷當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且有一條前絲綢之路存在,或已在早期就已交流至雲南。

陳葦說,本次是安寧河流域最大規模的一次考古發掘,展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戰國秦漢之際的長達2600年的生活場景畫卷。

商周時期的千座墓葬,或為川內同時期最大規模的發現。

其中,200多座半地穴式房址為川內首次集中發現。

這種新石器時代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的房屋模式,不僅凸顯了彼時較冷的天氣,還勾勒出與橫斷山脈的交流;一根青銅權杖則指向一種猜想:彼時安寧河谷或已形成了獨立於中央王朝的國家雛形;十多個石砭針的出土,或是國內首次發現,替古代中醫針灸技術「說」了話。

北方建築 首次亮相

紅燒土面撥開半地穴面紗

半地穴式房屋示意圖 圖據網絡

目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當地文博部門人員,完成了昆鐵路擴能工程涼山境內22處文物點的發掘,其餘26處則留待下一階段繼續。

其中遺存多數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戰國秦漢之際,也有少量南詔時期和清代晚期遺存。

期間,一種特別的遺存,在考古曾經挖掘出的立體場景里增添了一抹新色。

因為「長」得像灰坑,它差點被認錯。

不一樣的堆積顏色,柱洞及用火痕跡的發現,讓陳葦意識到,半地穴式房址這種新石器時代流行於黃河流域的房屋模式,曾在這裡存在過,面積多在10至20平方米。

發掘區域 新莊遺址墓葬區正投影

區域內322座房址中,有200座是半地穴式房址。

類似地窖,它在安寧河流域大量發現,可以猜想當時的冬季應該比現在冷。

以往,考古人員在類似的方形灰坑中發現過灰燼,陳葦此次則發現,土面中的用火痕跡更重,考古人員給了它一個有趣的名字——「紅燒土面」。

考古人員還發現,這些半地穴式建築的使用還具有季節性,在安寧河谷,當地人有可能在時有大風的春冬季節在裡面居住,爾後在雨季搬出。

羊耳坡遺址俯瞰圖

如此集中地發現半地穴式房址,在四川地區內,還是第一次。

此前,湖南湖北新石器時代零星出現過,但也沒有如此多的數量。

它為區域古人與橫斷山脈的交流提供了證據。

此外,區域內還發現了基槽式和干欄式建築,建築面積在10平方米到100餘平方米不等。

近322座房址,昭示著這曾有密集居住。

一根權杖 一種猜想

或是獨立王朝外的國家雛形

遺址出土 銅戈

此次出土的青銅器並不多,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手鐲,如此注重裝飾,體現了彼此人的審美情趣。

其中,一座墓葬里竟出現了大量手鐲,想必一定是富貴之人。

此外,出土的青銅戈、青銅劍都是實用器。

一柄柳葉青銅劍,以類似古巴蜀特有的柳葉劍形,給了考古人員或在先秦時期,巴蜀文明傳播至此的猜想,一條前絲綢之路或許存在。

此次考古還發現了一根特別的青銅權杖。

它的手柄上有一個有類似牛角的獨特造型,這讓考古人員感慨,「目前還沒有發現一樣的的長相,當時滇西北也有權杖,但這跟自帶特色」。

遺址出土 銅杖

陳葦表示,權杖一定是有一定身份地位之人使用,它的出現,或許能說明夏商周時期,安寧河流域的古代民族就已經發展稱與中央王朝相對立的早期國家雛形。

此外,墓葬里還出土了十餘個砭針,考古人員說,砭針雖然不是最早出現的,但石頭質地的應該是國內最早的。

它們是研究古代中醫針灸技術的珍貴資料。

一身「異裝」 一種交流

當為南絲綢之路重要節點

隨葬帶流壺組合,為當地本土特色器物

陶器,在此次發現中大放光彩。

其中,帶流壺則以本土的面貌出現,它們有一個像壺把一般的口子,倒水十分方便,展出古人的造器智慧。

陶鴨形壺

其中,一處96座墓葬中,全部隨葬了雙耳罐。

其中出土的一件雙耳罐,乍看是兩個耳朵,但在背部多了一個呈尾巴狀的凸起,罐身上,還有6組刻劃線條表現出來的紋飾圖案,展現著當地特色。

羊耳坡遺址M170陶器組合

一些粗獷的土色雙耳罐,則以異域的風格,為這個河谷地區帶來了山地風貌。

細看出土的一種三足器,風格獨特,在其他區域文化中,並不能找到其相似的器具。

羊耳坡遺址槽子田墓地器物組合

考古人員發現,不少陶器明顯帶有甘肅齊家文化等外來文化的痕跡,當為傳播之物。

遺址中出土的夾沙紅陶、高領繩紋罐,還與中原宋朝時期的南詔風格相近。

一河之隔 兩種面貌

古人分批進入

一溝之隔,兩區域墓葬形制不同

在一處170餘座的土坑墓葬區域裡,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以一條溝相隔,兩個左右區域呈現了不同的面貌。

左邊,是一處「凸」字形的墓葬,墓葬體積都較大。

這樣的「凸」字形墓葬較為特別,考古人員細探發現,方形凸出的部分,像是墓葬里的墓道,其中還有梯子或者斜坡向下延伸。

右邊,是一塊塊大小長方形方格子的結合形狀,都為土坑墓。

墓中有著一致隨葬規律——均為三足器物和雙耳罐這兩種陶器組合隨葬。

其中,一座長8米,寬3米的蠻子溝墓地里,一共50件隨葬品,還有著本土的帶流壺和帶流杯成對出現。

一溝相隔,除了墓葬結構外,兩區域的隨葬器物出現了不同的風格,這令考古人員意識到,最初,一部分人群先來到左邊區域,隨後兩百年,又一批新人從西北雅礱江以西,進入安寧河谷,在此安養生息,隨後在逝去後,被後輩埋入。

一串遺址 一根線條

連貫了2600年歷史

陳葦認為,此次考古說明,安寧河流域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呈現出橫斷山脈南北文化交流的面貌,也是南亞廊道上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

它構建起川西南及其周鄰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時空框架和譜系關係。

大大小小的遺址將區域文化串聯,構建出一條連貫的歷史線條。

本地文化因素不再斷層,外來文化因素更為清晰,此次發現為南方絲綢之路、南亞廊道考古學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

據悉,本次考古發掘工作以成功入圍「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發掘期間,為了讓文物「活」起來,考古人員多次組織普通大眾到遺址現場有序參觀,併到附近學校做公益講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川考古首次大規模發現半地穴式房址

中新社成都10月11日電 (岳依桐)記者11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日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安寧河流域首次大規模發現、辨識出半地穴式房址。這在四川地區尚屬首次。2016年8月以來,四川...

南昌瑤湖呂蒙崗遺址考古發掘新石器晚期墓葬群

據悉,因南昌航空城瑤湖機場建設需要,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會同南昌市博物館對南昌瑤湖呂蒙崗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與整理,獲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呂蒙崗遺址位於南昌市高新區麻丘鎮廣安村委孫...

發掘出土文物1800件

本報訊 (駐黑龍江記者張建友)9月19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為了釐清黑龍江亮子油庫遺址各時期的文化堆積狀況和文化內涵,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黑龍江大學考古系聯合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