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南黎族人的神奇紋身術,有如一部史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南黎族人的紋身術】

黎族是海南島原著民族,在海南的歷史有三千多年,有著特有的原生態文化,但是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黎族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面臨傳承的壓力,有很多寶貴的技藝和文化形態正瀕臨失傳。

紋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習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種罕見的原創性文化現象。

紋身,在黎語種叫"打登"或是"模歐"。

海南漢語角"秀面"和"書面"。

西文則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


一、起源

記載黎族文身習俗的最早的書籍,可追朔到先秦古籍《山海經》。

其文曰: 「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在郁水南。

郁水出湘陵南海。

」文中的「雕題國」,指的是有文身習俗的部落,據考證就位於海南島,書中所記就是今黎族先民的文身習俗。

海南當地百姓接見蘇東坡與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謫居海南期間,就和黎族人打過交道,所以有「久安儋耳陋,日與雕題親」的詩句。

這裡的「雕題」,指的就是黎族的文身習俗。

二、傳說

村寨中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

遠古時,洪水泛濫, 一對兄妹躲進大南瓜,漂到了海南島,兄妹倆人在島上尋找人煙,但沒有找到。

為了延續後代,妹妹紋身紋臉,使哥哥不能相認,於是結成夫婦。

這故事與黎族創世紀的歌唱很相似。

三、紋身習俗一

如果生時不紋身繡面紋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標誌,死後則祖先因子孫繁多,難以遍觀盡袒。

黎家人紋身習俗自古以來都有定製,因為他們把紋身看成民族的標誌。

如果生時不紋身繡面紋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標誌,死後則祖先因子孫繁多,難以遍觀盡袒。

倘若"祖宗不認其為子孫,則永為野鬼"。

再則,在上古時代,種族之間常發生互相殘殺的悲劇,把俘虜婦女作為戰利品。

由於種種原因,婦女將成年時,務必進行紋身,易於辨識,亦藉免為俘虜。

所以,"黎家男女周歲即紋其身"。

四、紋身習俗二

婦女在世不紋身,死後祖先不認,成了無家可歸的孤魂。

據說,婦女在世不紋身,死後祖先不認,成了無家可歸的孤魂,所以未受紋身的婦女,死後必須在身上臉上用木炭劃些圖案才能入殮。

在五指山市的黎族村寨中我尋訪到一位70多歲的老婦人,她面對著我很沉默,說不清紋身的緣由,只說這是祖上流傳下來的,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理會了。

四、紋身習俗三

黎家女孩長到十二至十六歲,就得接受文身了。

黎家女孩長到十二至十六歲,就得接受文身了。

母親或者文師先對受文少女進行一番說教,讓她明白文身的意義從而主動配合文師的工作。

有時候少女不想受文,家人也會採取強制措施使其就範。

四、紋身習俗四

紋身圖案代表黎族不同氏族,圖案相同,是一個祖先的,是不能通婚的

黎族總人口約為124萬,絕大多數生活在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有5個支系,各個支系婦女文身按照祖先遺傳的圖案,互不相同,成為黎族不同氏族、部落的標誌,黎族男青年看女性的文身圖案就能知道是不是一個祖先的、能不能通婚。


黎族紋身文化一

紋身是一件很純潔的事,要選吉日,還有一些禁忌

紋身是一件很純潔的事,要選吉日,還有一些禁忌,一般是在秋季,還要選日子,如龍日、豬日、牛日,但不能在蟲日刺紋,那是要被蟲咬潰爛的。

不同支系的黎有著不一樣的紋法。

紋身圖案多種多樣,繪於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含義。

劃於臉部兩頰的紋圖代表「福魂」,劃於上唇的紋圖代表「吉利」,劃於下唇的紋圖代表「多福」,劃於手臂上的紋圖代表「平安」,劃於胸上的紋圖,代表「財富、多子多福」,大腿上劃紋圖等代表「避邪護身」。

黎族紋身文化二

文身前,要舉行文身儀式,殺雞擺酒,向祖先告明文身者的名字。

身通常不在家屋或者村中公開場所進行,而是選擇在「布隆閨①」或者山上草寮里進行。

文身前,要舉行文身儀式,殺雞擺酒,向祖先告明文身者的名字,以便文身者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後能與祖宗相認。

文師折下一根樹枝,象徵性地把場地輕拂一遍,然後把樹葉掛在房門外面,提醒外人不要進入。

文身完畢後,要煮龍眼樹葉水洗身。

主人家大擺酒席慶賀,並酬謝文師。

解①:「布隆閨」是黎家人用來遞愛情的專用場所,「布隆閨」的由來,均與黎家人一向提倡年輕男女社交,戀愛自由和黎族青年崇尚生活獨立的習俗有關,一般來說,小孩長到十七、八歲,父母就要在村外較幽靜的地方為其即將步入在年的子女分別則搭一隆閣,供其居住、社交、擇偶用。

黎族紋身將成為歷史

古老而獨特的紋身之美,正在逐漸消失,年青女子幾乎不再去紋身,手藝也已在失傳,只能在歷史中去回味

據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符策超說,在世的文身婦女有2000人左右,年紀最大的90多歲,最年輕的也約70歲,她們去世後,黎族婦女文身歷史也將划上句號。

保護璀璨的原生態黎族文化刻不容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