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之前發現的古墓里出土大量文物,有關部門提醒市民遠離盜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3月份開始,南京博物院、溧陽市文廣體局和博物館對上興蔣笪里墓地進行為期半年的考古勘探,共發掘出古墓葬37座。

墓葬群從西漢到明代,整整跨越了2000多年。

▲考古專家現場查勘

上興蔣笪里再現古墓群位於我市上興鎮上城村,接壤南渡鎮舊縣村,是我市歷史上政區版圖反覆更迭的地區,歷史遺存深厚,加之該地區丘陵眾多、高崗密集、風水上佳,古人多選擇此地建築陵墓。

新中國成立以來,文物部門多次在該區域發現大量古代墓葬。

其中,尤以漢晉時期墓葬數量最為巨大,出土了一大批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精美文物。

經此次考古探測,該墓地位於一塊山崗地上,崗地向西延伸,周邊東、南、北三個方向地勢都較低,西南方向80米處為104國道。

考古工作人員勘探劃定了一塊東西長70米,南北寬60米的長方形發掘區域,在清表後,通過土質土色變化共編排了44座墓葬。

經考古發掘,共確認有墓葬37座、灰坑2座、溝壑1條。

這個古墓群中,有帶長斜坡墓道豎穴土坑木槨墓、帶斜坡墓道豎穴土坑磚室墓、長方形豎穴土坑木槨墓、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船形磚室墓等5種形制。

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斷,墓葬年代跨度從西漢到明代。

據考古工作人員講述:「蔣笪里墓地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多件銅矛、銅鏃、銅簋、銅釜、銅甑、銅碗、銅鍋,還出土了大量『大泉五十』錢和『大布黃千』布幣,以及少量白瓷碗、白瓷杯等文物。

▲四乳獸紋鏡(左)、銅簋(右)

考古發掘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發現,墓葬的第一排斜坡墓道直通北邊墓室底部,墓室呈長方形,斜壁,墓室均殘存有槨板,填土中出土灰陶片、青釉陶片、銅器殘件、五銖錢和「大泉五十」錢等,葬具為一槨雙棺。

墓葬的第二排除最西端的木槨殘存相對較多外,其它3座墓室都較小,但從填土中殘木和墓底膏泥上壓印痕跡判斷,葬具有棺槨。

墓道南部延伸向發掘區外,北部斜坡延伸到墓底。

墓室深4.1米,木槨東、西、北三面槨板保存較好,南面是4塊豎立封門板。

槨內發現一個殘棺蓋及邊板,邊板下壓有模型車馬器。

考古人員表示:「出土的銅車馬器,比現在的進口「奔馳、寶馬」的配件還珍貴,這表明墓主人具有較高的社會身份。

」墓葬第三排的2座古墓,墓葬均較淺,斜坡墓道都延伸到發掘區以外,殘存部分槨板,墓室東邊發現銅器7件,墓底還有陶器10件、鐵器1件、雲母和漆器殘留,並在銅甑裡面發現炭化蠶豆和板栗。

我市丘陵山區盛產板栗,而甑是中國古代的蒸食用具,原來古代溧陽人就是「吃貨」。

此外,還發掘到船形磚室墓1座,位於發掘區最東端。

墓室除墓頂外,磚結構保存較好。

墓室呈西南至東北向,西南端小,東北端大,墓內無隨葬品發現。

墓室三個壁面各有3個「凸」字形磚龕。

東北方向有磚砌「口」字形排水溝,延伸到發掘區外。

專家論證蔣笪里墓地考古價值,據專家論證,蔣笪里墓地發掘的37座墓葬,根據葬制和陪葬品判斷,年代分別為西漢、新莽、東漢、宋、明各個時期。

從墓葬分布規律來看,蔣笪里墓地的墓葬有著自身規律,不僅每個時代各不相同,而且分布相對集中,說明此處墓地是經過特殊規劃的,應是規劃好的墓地陵園。

宋、明時期的墓葬都為東西向,這與早期墓葬區別很大。

從墓葬等級、形制和陪葬品初步判斷,古墓主人在當時非富即貴。

考古人員清表後發現,墓道最長達12米,墓室內槨板寬厚,挖掘墓室和製造棺槨所需花費的人力和財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

陪葬品中,最突出的是有車馬器和兵器,車馬器上配有車傘,這是具有一定政治經濟地位的人方能使用的。

當地村民說:「上世紀90年代,有人曾在墓地西面一個墓葬中發現過玉衣片。

」文物部門工作人員推測,這批墓葬可能是漢代地方侯爵的家族墓地。

蔣笪里墓地周邊也有考古研究發現。

蔣笪里墓地東南方向104國道西側長條形崗地的半頭墩。

曾於2011年由常州博物館和我市文物部門進行過考古發掘,共發現西漢中期到晚期的單體墓葬19座。

這批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個別帶有墓道,而且相互之間沒有打破關係,可以看出半頭墩墓地和蔣笪里墓地一樣,都是經過詳細布局規劃的墓地。

半頭墩墓地中,曾發現一枚銅鈕印章,上刻有隸書白文「司馬」,應是地方的掾屬官員,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文物部門提醒市民遠離盜墓。

本次考古發掘是因江蘇省溧陽經濟開發區徵用土地用作開發建設時,在對原有居民房屋拆遷和土地平整過程中發現了大量古代墓葬而開始的。

目前,上興蔣笪里古墓地的發掘工作已結束,工作人員在對出土文物進行清洗、整理、登記、拍照、建檔、入庫等工作。

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後,考古專家表示,不論是此前發掘的半頭墩墓地,還是剛剛完成發掘的上興蔣笪里墓地均曾經被嚴重盜擾。

溧陽市文物部門相關負責人呼籲,考古是利用考古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古代的遺蹟和遺物進行發掘研究,目的是揭示歷史,了解人類自身的發展。

墓葬只是考古學研究的一小部分,考古學是研究人類的過去,凡是人類生產生活遺留下來的東西都是考古學所要研究的。

本次考古證實,該地區古代墓葬大部分都曾經被嚴重盜擾,僅殘存一部分隨葬器物,許多重要歷史信息和文物遺蹟已被破壞。

再次提醒廣大市民,盜墓是違法行為,敬請遠離盜墓!

本文作者:溧陽時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湖南漢魏墓群2016年最新考古情況

2016年1月,受長期降水的影響,藍山五里坪漢魏墓群的發掘工作主要是清理湘江源皮具廠工業園(下稱為皮具廠)西側已布設探方內的表土,並用二分法對區域內的十餘座橢圓形封土堆進行了解剖。封土堆下多為土...

南陽「不見冢」西側發現大型車馬坑

一座東周墓,牽動一座城。河南考古史上規模最大的豎穴土坑墓——冢崗廟大墓(不見冢)的考古發掘工作,牽動著南陽人的心。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在冢崗廟大墓西側,又發現了長70餘米、寬7.5米的車馬坑...

西藏發現古象雄王國時期高等級墓葬群

新華網拉薩11月2日電(記者許萬虎、張京品)「西藏阿里地區兩處古象雄王國時期墓地遺址處,新發現並清理了一座土坑墓和五座洞式墓,並出土大批珍貴文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的這一考古成果...

會澤水城古墓群發掘報告

內容摘要:2002、2004年兩次對會澤水城古墓群進行了考古發掘,共清理漢代墓葬24座,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部分帶斜坡墓道,有棺有槨,出土器物有陶器、青銅器、鐵器和玉石器等,時代為西漢末至東漢...

考古專家發掘盛樂古城周邊墓葬60多座

昨日,記者從內蒙古考古研究所獲悉,今年4月至今,已發掘盛樂古城周邊墓葬60多座,出土器物100餘件,為研究和林格爾盛樂古城的歷史沿革、文化分期等相關問題提供了一批翔實可靠的實物資料。

西藏阿里札達縣曲踏墓地的發掘

2015年5—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合作對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曲踏墓地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並對噶爾縣加嘎子墓地等遺址進行了調查。

淮南錢郢孜墓群古墓群考古揭秘喪葬習俗

鳳凰安徽8月29日從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獲悉,為了配合高鐵工程建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人員對淮南錢郢孜墓群前期勘探發現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始於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

特克斯縣喀拉峻布拉克墓地考古發掘38件文物

伊犁晚報訊(記者馮強 通訊員公浩東)10月16日,記者從特克斯縣文物局獲悉,自今年9月18日特克斯縣喀拉峻布拉克遺址考古發掘工作順利開工以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特克斯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對特克斯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