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媒體了,別再拿盜墓跟考古比了 | 百科解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月14日,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公安部部督2015一號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系列案件主犯姚玉忠等人作出一審判決。

因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搶劫罪、倒賣文物罪,頭號主犯姚玉忠數罪併罰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倒賣國家文物、破壞文化遺址的盜墓賊被判緩。

這本來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很多媒體的報導變漸漸的變了味。

稱其姚玉忠等人為「摸金校尉」、「祖師爺」。



為奪眼球,甚至神話姚玉忠「看風水」本領。

然而事實呢?姚玉忠盜挖的是紅山文化遺址。

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較重要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約5000至6000年前,持續時間約2000年。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 1921年。

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

2014年6月22日開始,朝陽市公安局相繼發現牛河梁紅山文化古遺址保護區建控地帶以外周邊均出現深挖痕跡。

盜墓賊跑到遺址保護區外周邊盜挖,這也能說是看風水看來的位置?

一、考古是持證盜墓?

不明真相群眾對考古常見的幾個誤解有:

1.盜墓是私盜,考古是官盜。

2.考古掘人墳墓,擾亂祖先亡靈

3.考古專家技術不行,總拾盜墓者牙慧

1.什麼是考古?

「考古」這一名詞,在漢語中出現很早,如北宋時期的學者呂大臨就曾著《考古圖》(1092年)一書,但當時所謂「考古」,僅限於對一些傳世的青銅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與近代意義上的考古學含義有很大的區別。

考古學(Archaeology)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其任務在於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物質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

2.什麼是盜墓?

盜墓是指個人或團體以非法的方式進入不屬於自己財產的陵墓,取出其中的物品以為己用的行為。

它的發生通常伴隨著對古墓不可恢復的破壞。

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

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3.為何考古學家總被盜墓賊搶先?

之所以考古給公眾感覺不作為,很多文物都是盜墓賊發掘。

是因為國家文物局的精神是一般不主動發掘,搶救性發掘為主。

現在到處搞基建,搶救性發掘任務其實非常重。

考古人員進行搶救性發掘,目的很簡單,就是保護文物。

比如對施工、盜墓破壞之後的墓葬進行發掘,即使考古學家知道墓地有價值,但出於遵循「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寢」原則,非重大意義不會主動發掘。

沒被建築工地偶然挖到古墓都是不做任何處理的。

就算是搶救性發掘,如果發現沒有合適的文物保護技術支持,也會將文物回填。

比如大家熟知的秦始皇陵,有不少技術問題迄今仍是世界性的難題,比如絲綢、紙張等的保存,非常難。

對秦始皇陵的分布格局、建築遺址,夯土、陪葬墓等等也未完全勘測清楚。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稱:百年內秦陵只鑽探不發掘。

那為何不大力開展主動性挖掘的開展?既非人力不夠,也非財力不足,更不是受專業人員的限制,而是與我國以保護為主的文物方針有關。

在經過三次考古大普查後,考古人員已經大致掌握了我國地上地下的文物情況。

但即使是科學的考古發掘工作,也會對地下文物造成破壞。

所有的文物都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挖掘越多,破壞也會越多。

因此,即使考古人員也對重大遺蹟中的文物有極大的好奇心,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並傳承文物,在還沒有更好的技術方法、保護手段和研究理念之前,國家仍將採取以保護為主的方針。

二、看風水嗅墓穴 盜墓者有那麼神嗎?

1.對真正有價值的文物棄之不顧

今年福州有一處古墓被盜,墓地的主人叫趙新。

趙新是清代最後一任冊封琉球國的正使,著有《續琉球國志略》等書。

趙新的後人清明掃墓時,發現墳墓被盜了。

盜墓賊除了將死者遺骸翻出之外,還將刻有墓志銘的墓碑打碎!原本對於趙新的記載就比較少,正是這塊墓碑記載了趙新生平,對歷史文化都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魏晉時期盜墓賊不准(Fǒu Biāo)盜汲冢墓的時候發現了大量竹簡,但他根本不知道竹簡上寫的是什麼、有什麼價值,而是將它們點燃當火把照明。

到後來官方出面對竹簡進行整理研究,才知道這就是《汲冢書》《竹書紀年》。

考古發掘後的場景VS盜墓盜洞的場景:目的和技術的不同顯而易見。

圖片來自三星堆博物館微博。

海昏侯墓發掘現場。

為了確保文物發掘及出土後不被破壞,此次發掘採用了諸多高科技,甚至連低氧工作這類以往多用於航天技術領域的高科技,也首次採用。

海昏侯夫人墓的盜洞。

然而盜墓只在於物,破壞了地層。

相比於盜洞,官方發掘由上到下分單位的發掘可以完整真實地記錄下地層和遺物的信息與關係。

我國被盜掘文物的主要流向是境外。

這些文物被走私到國外後,國內的人再想辦法把它們買回來。

由於文物回流不必通過海關審查,再加上對回流到國內的文物進行買賣是合法的,使得被非法盜賣的文物最終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2.中國興起盜墓熱

對於盜墓賊的認知,一些熱播影視劇給觀眾帶來了認識上的誤解,認為盜墓賊熟讀歷史,且擁有高精尖的設備與工具。

其實,盜墓賊並不像影視劇中那麼厲害,他們就是專找墓葬,尤其是大墓來挖掘。

這本身並不是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對文化程度的要求也不高,任何普通人只要經過幾次實踐,都能掌握地下的情況。

改革開放以後,有一段時間盜墓活動非常猖獗,他們之中流傳的一句話就是「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變成萬元戶」。

剛開始的時候盜墓賊大多是單幹,後來就逐漸發展成團伙化的趨勢。

這些利慾薰心的盜墓賊往往趁人不備,拿著探鏟到處打洞,不僅僅是一個墓穴,而是對整個遺址都造成了嚴重破壞。

就像是拿著一根針,在人的身體上扎來扎去一樣,一個探鏟下去,就會對文物地下保護環境造成破壞。

他們鑽探完畢之後也不回填,當下雨或者農民灌溉,水滲進去就會對地下文化遺產的保護環境造成二次破壞。

3.洛陽鏟早就out

在盜墓小說和影視劇中,「洛陽鏟」堪稱「摸金校尉」必備神器。

考古發掘的確在前期勘探中,會使用「洛陽鏟」,但這個神器在現代考古中已經不夠用了。

比如在海昏侯墓的發掘中,三維復原、X光等多種現代技術已是常備手段。

在調查發掘前期,考古人員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測、GPS定位、電子全站儀布網測控、航拍以及三維掃描等科技手段,將調查資料信息化,復原出海昏侯國大遺址的全貌。

哪怕一個陶片也有自己的三維坐標,有助於還原未發掘前的地表情況。

三、別再拿盜墓跟考古比了

打一個通俗的比方,考古學家做的,是給逝去的歷史出具「死亡證明書」,重建已經消失的生活。

對考古人來說,遺址里的東西值多少錢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它傳遞出的信息。

「辨別真偽、判定年代,這只是考古工作的一小部分。

除了前期的探測和發掘,還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將出土文物進行科學整理,然後撰寫一本完整、詳盡的報告,考古是慢工出細活。

這些盜墓者能做到嗎?

有人認為考古說的再好聽,也不過就是挖人祖墳。

但其實中國考古人主要是進行搶救性發掘,很少主動發掘。

而考古人的理念是,能不挖就不挖,能少挖就少挖。

這些盜墓者能做到嗎?

考古像所有的科學一樣,突出的是過程,考古工作者在過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汗水、艱辛,至於到底發現(找到)了什麼,那只是一個必然的終點。

還拿海昏侯墓來說,考古隊已駐紮五年,而其出土的大量文物需要保護、修復以及解讀。

整理這些文物,起碼需要兩代人。

這也意味著,目前海昏侯墓的考古團隊成員,後半生很可能都要與海昏侯為伴了。

這些盜墓者能做到嗎?

對於考古等同於盜墓的說法。

三星堆官微就曾反問網友:「你見過『洗劫』得那麼小心翼翼、洗劫了五年還沒洗劫完的嗎?你見過『洗劫』還要研究洗劫對象叫啥的嗎?你見過把『洗劫』物品放在博物館、打上光讓大家看的嗎?」

請消除對考古的偏見,停止對盜墓的神話。

別再拿盜墓與考古相提並論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注|再見吧,「盜墓者聯盟」!

前情梗概近日,遼寧高院對「新中國最大盜墓案」做出終審判決,這齣「盜墓大戲」由此落下帷幕。近些年,網絡上對「盜墓」這一話題的討論越來越多,大部分網友抱著「獵奇」的心態關注著相關話題的動向,縱觀這一...

盜墓已成田野文物保護的「頭號公敵」

建國後最大的文物盜銷案近日,據公安部通報,遼寧朝陽市公安局歷時9個月破獲建國後最大涉文物案,打掉盜掘犯罪團伙1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75名,追回涉案文物1168件,其中一級文物125件,二級文物...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