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發現12座古墓 最早可追溯六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青瓷簋出土情況
圖為明代的墓葬
溫都訊 昨天,記者從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獲悉,目前該所聯合甌海區博物館對甌海區凈水社區安置房工地古墓葬群完成考古清理工作,共清理各時期墓葬12座,最早者可追溯到六朝,出土、採集的遺物數件,對於完整、豐富溫州歷史有著重要價值。
據此次考古清理工作負責人、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考古隊員陳蓬蓬介紹,去年12月31日有群眾反映,在甌海區凈水社區安置房施工現場北側的西山南坡發現數座古墓,甌海區文物部門立即出動,暫停現場施工。
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工作人員隨即趕赴現場查看。
初步判斷,古墓葬群延山體呈東西向分布,主要為明、清墓葬,數量10餘座。
今年1月6日至23日,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考古隊對墓葬進行了清理。
共清理各時期墓葬12座,其中六朝墓3座,宋墓1座,明清時期墓葬8座;出土、採集的遺物有青瓷簋(音詭)(殘)1件、瓷碗1件、瓷盒2件、墓誌(壙志)(音曠)2方、宋錢數枚以及若干墓磚(以銘文磚、紋飾磚為主)。
陳蓬蓬說,第5號六朝墓體量巨大,可分為前後兩室,後室平面呈卵型又稱船型。
此類型墓葬多見於浙江北部地區,在溫州極為少見。
墓中出土的青瓷簋,器形模仿夏商周三代禮制重器青銅簋,胎質堅硬釉面光潔,是不可多得的越窯瓷器精品。
此外,考古人員在墓內還發現有兩塊銘文磚,這使得墓葬的絕對年代可期,後期的一系列相關研究亦有了年代基礎,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於沒有其它證據,關於墓主人的情況,目前無從判斷,但墓主的社會地位應該不低。
宋墓內出土有若干枚銅錢,其中銘文可辨者有崇寧通寶、崇寧重寶、淳祐通寶。
宋錢以其體積大,鑄造精良,銘文精美著稱於世,是歷代錢幣中的佼佼者。
8座明清時期墓葬中,有兩座為一穴多室墓,各出有墓誌(壙志)一塊。
對於研究墓葬年代、墓主信息有著重要價值。
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負責人說,本次清理工作收穫頗豐,對於完整、豐富溫州歷史有著重要價值。
出土的1件瓷碗與2件瓷盒,經初步判斷,認為應是溫州本地甌窯所燒造,為研究甌窯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據了解,西山是溫州歷代古墓葬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以現場勘察的情況來看,相互疊壓打破的墓葬數量眾多,最早者可追溯六朝,最遲則至近代。
這些古墓葬是溫州歷史沿革的物質載體,墓葬形制、埋葬方式、隨葬品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反映出了溫州先民喪葬制度的變遷。
溫都記者 葉鋒
中國最大的墓地的身世之謎
中國最大的墓地是哪裡?當然是秦兵馬俑了,那是怎麼被發現的?就在1974年,陝西春旱嚴重,驪山腳下許多村民被迫打井抗旱。井底,有人忽然挖到一個奇怪的陶土人頭。當時他們誰都不會想到,這個陶土人頭引出...
榆次貓兒嶺事件,晉中人永遠的恥
2007年6月9日,山西省文物局通報了十起違反文物保護法的警示案例,希望通過公布這些案例,使全社會更加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其中第一起就是「榆次市貓兒嶺古墓葬損毀事件」—— 1983年,原榆次市政府...
西安發現規模龐大唐代墓葬 規格超皇親國戚
其墓葬規格超過皇親國戚。西安9月27日電 記者二十七日從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獲悉,此間文物工作者新近發現一座規模較大的唐代廡殿式石槨墓葬。墓主系盛唐時期從三品司農卿秦守一,其墓葬規格超過皇親國戚...
臘口鎮發現兩處古代墓葬 墓葬年代約為清咸豐年間
內容摘要:近日,臘口鎮石帆村附近發現兩處古墓葬,初步判斷該墓葬約為清朝咸豐年間。目前,縣文物辦已對現場進行保護,並及時上報省文物局和市文物處。記者了解到,該古墓葬位於臘口鎮石帆村,墓葬距地表約...
考古學家為何對3000年前的那個女人如此痴迷
1976年發掘婦好墓時,對於墓主人的具體身份基本不抱希望。學考古的人大都知道,史前考古和三代考古與漢唐考古並不相同。唐宋時期,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死者由於有墓誌隨葬,墓主人的生平和事功常常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