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發現規模龐大唐代墓葬 規格超皇親國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的專家對新近發現一座規模較大的唐代廡殿式石槨墓葬,實施文物整體搬遷。

其墓葬規格超過皇親國戚。

西安9月27日電 記者二十七日從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獲悉,此間文物工作者新近發現一座規模較大的唐代廡殿式石槨墓葬。

墓主系盛唐時期從三品司農卿秦守一,其墓葬規格超過皇親國戚,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據了解,八月下旬,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在長安杜陵塬上修建道路時發現一座古墓,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經過清理髮掘,使這座唐代廡殿式石槨墓葬完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九月二十七月,考古人員將這座墓葬內的文物實施整體搬遷。

首先對墓葬內的石槨進行拆解編號,隨後用吊車將每塊文物起吊到地面上用***氈包裹,用龍骨、鐵絲加固後裝上一輛封閉式的卡車內。

該墓坐北朝南,墓葬平面呈刀形,墓道呈斜坡狀,內有三個過洞、三口天井,墓道與墓室之間有四米長的磚砌甬道,墓室平面呈方形,四壁向外呈弧形,構成一個高約四點六米的穹窿頂。

甬道和墓室內繪有壁畫,大多已脫落,幾乎找不到一處相對完整的圖案。

墓室西半部分是一座完整的石槨,石槨南側的頂部已被盜墓賊掀開,石槨內的骸骨集中在槨內北側。

石槨頂呈四面坡形,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共由四塊蓋板、十塊幫板、四塊底板、十塊立柱構成,底座長約兩點九米,寬一點八米。

石槨上有精美線刻,東壁中部開間線刻假門,門上有泡釘,周圍線刻花卉和蔓草,兩側開間中部線刻直欞窗,周圍線刻花草,兩邊緣立柱上線刻頭戴襆頭、拱手而立的男侍,南側幫板外側及石槨內側均線刻體態豐腴的侍女。

據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研究室主任張小麗介紹,這座廡殿式石槨的隨葬器物全部被盜,盜洞是從第三天井直接打下去的,僅剩下塔式罐、陶硯等殘片。

唐代的墓葬形制及棺槨的使用規格等級森嚴,石棺槨的使用更是如此,一般被認為是皇帝對墓主人的特許和恩典,是高於品官等級之上的一種特製。

可見這座墓葬的主人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考古人員在甬道內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墓誌。

志蓋上用篆書刻著「大唐故秦府君墓志銘」。

從志文可知,墓主名叫秦守一,字膺萬,甘肅隴西人,祖上因官移河南,曾祖父被封為南安縣開國公。

秦守一曾先後任玄武尉、岐州陳倉令、扶風令、京兆武功令、晉州長史、集州刺史、岐州長史、楚州刺史、萬年縣令、京兆少尹等職,其最***制為司農卿,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五月三日死於東都洛陽,享年六十五歲,開元十二年(724年)從洛陽移葬在長安少陵塬上。

有關史料顯示,目前關中地區使用石質葬具的墓葬有二十多座,絕大多數為石槨,墓主為太子、公主、皇親、外戚,或者是開國功臣和寵臣。

其中部分為帝陵陪葬墓,年代集中在公元630年(貞觀四年李壽墓)—741年(開元二十九年讓皇帝李憲墓,陪葬橋陵)之間。

墓葬有雙室磚墓和單室磚墓兩種,除讓皇帝李憲外,其他官階均在正二品以上。

考古專家表示,該墓主秦守一官階為從三品上,正史中也沒有記載,但卻使用了高等級的墓葬形制及石槨、石門等葬具,墓葬的地下規模已經等同,甚至超越了當時的皇親國戚,其原因值得進一步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蒲城唐惠陵博物館建成開放 為首座唐帝陵博物館

昨日記者獲悉,唐惠陵博物館在蒲城縣橋陵鎮開館。惠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兄長李憲及其夫人的合葬墓,據史料記載,李憲身為長子,本當被立為太子,但他主動把太子之位讓給了三弟李隆基。李隆基感其恩德,在他去世之...

盜墓驚魂撲朔迷離 棺內屍體為何不翼而飛?

晉江呂厝村的村民打算在一片荒地上建公廁,沒想到一鋤頭下去,卻挖出了一座完整的唐初古墓,裡面有大量隨葬品。盤口壺、五盅盤、硯台、古錢幣等隨葬品雖然被泥土掩蓋了紋飾,但仍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經過緊張發...

吉水大墓之謎

在江西吉水大墓的墓主人是一位東吳大將。考古專家進一步發現,從現場看,該大墓歷代以來就屢遭被盜,墓室被淤泥充塞,骨骸無存,墓內也沒有發現有任何金銀、玉器之類的物品。大墓里也沒有找到墓碑、墓志銘等有...

湖北襄陽驚現南朝「南陽宗」銘文磚墓

2013年7月26日,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業人員在清理一座南朝時期是磚室墓葬,在墓室內部和券頂上上發現帶有「南陽宗」的陽文銘文磚三塊,帶「蓋」字的銘文磚2塊,帶「王」字銘文磚多塊,在墓葬內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