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到底在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座高峰。
但就是這一篇書法神品,卻成了一個歷史懸案、一個千古之謎。
我們目前所看到的《蘭亭序》版本均為摹本,真跡從唐代就已失傳。
而有關《蘭亭序》真跡的故事我們只能從傳說中找些線索。
《蘭亭序》被作為書法的代名詞,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習書者。
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
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
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
據了解,現在我們能見到的《蘭亭序》的任何版本都不是王羲之的真跡,都為歷代書法家的勾摹本。
即便為世最為推崇的、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神龍本」《蘭亭序》也都是唐太宗令馮承素精心勾摹而成,雖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王羲之所書寫的字形和結構,但無論再怎麼精美也都無法和原作的那種神采和行筆的流暢相媲美。
那麼《蘭亭序》的真跡到底流向何處了呢?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魏晉顯赫家族名士共42人,聚會於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
名士們共成詩37首,想要編成一部集子以流傳後世,提議集會發起人王羲之寫一篇序。
王羲之於酒酣之際乘興用鼠須筆在蠶繭紙上為詩集寫了這篇序,記下了詩宴盛況和觀感。
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
像其中的20個「之」字,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
翌日,王羲之酒醒後意猶未盡,伏案揮毫在紙上將序文重書一遍,卻自感不如原文精妙。
他有些不相信,一連重書幾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華。
這時他才明白,這篇序文已經是自己一生中的頂峰之作。
至此王羲之將《蘭亭序》作為傳家之寶收藏。
話說在唐朝之前,「王」家一直是單傳的,王氏家傳之寶應該是傳到了王羲之七世孫智永那裡,李世民順藤摸瓜就摸到了智永那裡,但此時智永早已作古。
李世民又打聽到智永的一位徒弟辯才可能有《蘭亭序》真跡,於是李世民召見了辯才,辯才拒不承認,說自己臨摹的只是師父智永的摹本,不是真跡。
兵家出身的唐太宗沒有強行索取,他認為:「若得一智略之士以計取之,庶幾必獲。
」於是決定智取《蘭亭序》真跡。
李世民派出的臥底是監察御史蕭翼。
蕭翼喬裝為一名書生,來到辯才所在的永欣寺,假裝看寺里的壁畫,引起了辯才的注意,跟辯才搭上了話,此後兩人吟詩下棋,聊得很投機。
一段時日後,辯才將蕭翼引為知己,卸下了心防。
二人聊起書法,辯才一時興奮,就吐露了《蘭亭序》真跡的秘密。
蕭翼竊取了《蘭亭序》真跡,獻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重賞蕭翼,大宴群臣。
唐太宗李世民遺詔中要求將《蘭亭序》枕在腦袋下面,要永遠擁有這件摯愛的寶貝。
昭陵(唐太宗陵墓,位於今咸陽市)被合上的那一天,《蘭亭序》就作別人間,沉入地底,陪伴李世民度過千年長夜。
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蘭亭序》真跡埋在昭陵,這是目前真跡去向最主流,有文獻記載,當年陪葬昭陵的只是《蘭亭序》的一個摹本。
真跡讓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調換了,陪葬在李治和他的皇后、大周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之中。
而乾陵又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被盜過的陵墓,埋存《蘭亭序》的可能性最大。
直到今天,《蘭亭序》藏在哪裡仍是一個謎,但如果有一天《蘭亭序》真跡現世,也不要驚訝,因為它可能就在某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靜靜地沉睡著。
也許它早已化為灰燼。
李世民的千年陰謀:教科書上的《蘭亭序》是錯的!
《蘭亭序》是一件無人不曉的書法國寶,但纏繞著《蘭亭序》的兩大歷史之謎,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謎題之一是:真跡到底藏在哪裡?謎題之二是:《蘭亭序》原文到底是什麼?聽我細細道來。《蘭亭序》真跡藏在哪...
探秘唐朝墓穴,蘭亭集序真跡究竟在唐太宗還是武則天的墓中?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藍亭「修禊」,會上每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序文手稿,即《蘭亭序》。其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究竟下落何處?
《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鋒起轉提按,線條如行雲流水,字體結構極盡變化,風流瀟洒之至。現流傳於世的,都是他人臨摹仿品。關於真跡的下落,一般認為隨唐太宗陪葬於昭陵並枕於枕下,所以蘭亭集序很...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神龍本原貼+1至50字高清圖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撰寫,《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時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