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地宮深幾許,裡面埋葬的女人是誰?還有一個墓比他更神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驪山秦始皇陵地上封土頗為壯觀,那麼,其下所掩埋了兩千多年的地下宮殿真的像傳說中的那般深可見泉水嗎?

其地宮究竟距地表有多深呢?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談到秦始皇陵的深度時,說到「穿三泉」。

《漢舊儀》中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極」、「深極不可入」之語。

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50歲生日時,丞相李斯向他報告說:我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連火也點不著了,鑿時只聽見空空的聲音,好像到了地底一樣。

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而《呂氏春秋》則記載:「淺則狐狸抇之,深則及於水泉」,即最深到泉水。

如此聽來,莫非當年秦始皇真的將地宮挖到了地表的最深處?

物理學家利用現代高科技,推測秦陵地宮深度為500至1500米。

這一推測,引起多方質疑!理由是:

假定地宮挖至1000米,那它就超過了陵墓位置與北側渭河之間的落差。

那樣不僅地宮之水難以排出,甚至會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宮的危險。

與此同時,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

根據現有鑽探資料,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

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

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怪徙藏滿之。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指出當時修築秦始皇陵的有七十餘萬人。

鑿穿了三層地下水,灌注銅水來填補縫隙,又修造宮殿,設置百官位置,放置奇珍異寶。

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械來模擬江河的流動,頂壁裝有天文圖象,下面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長明燈。

陵墓中還有許多機關。

為了防止泄密,在秦始皇入葬後,秦二世又下令將工匠封閉在地宮內城和外城之間。

從科學探測和局部發掘來看,地宮裡存在許多金屬物質,也有很好的排水系統。

至於地宮究竟有多深,學界爭議很大,從20米到50米說法不一。

有學者認為所謂「穿三泉」只是虛指。

秦陵尚未完工,便出現秦末農民暴動,章邯將修陵的七十萬人全部調去抵抗暴動,至此,秦陵的修建中斷。

項羽破關後,帶兵三十萬挖掘秦陵。

隨後又有牧羊人因尋找丟失的羊群而失手將秦陵地宮燒掉。

但目前尚未發現有力證據,也有學者認為秦始皇陵並未遭到大規模破壞。

根據勘查,確實在秦始皇陵周圍發現汞含量異常,學者認為如果地宮打開過,汞會很快揮發。

因此初步證實了秦始皇陵內含大量水銀的說法。

司馬遷《史記》對秦陵地宮的記載「如說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墓室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用機械使之流動灌輸,令工匠製作弩機弓箭,以防盜墓等。

神秘誘人的秦始皇陵地宮自1974年重見天日以來一直令世人關注,地宮中與秦始皇埋葬的千年女屍究竟是誰,圍繞她的種種猜想不絕於耳。

一種猜測,這具女屍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的曾祖母宣太后羋月,畢竟作為大秦帝國國祚中不可忽視的存在,好的影響力有目共睹,雖然她只是作為陪嫁媵女嫁到秦國。

但是憑藉強大的政治手腕,好後期逐漸掌握秦國最高政權,在攝政多年過程中,幫助秦國日益強大。

甚至有史學界的觀點認為,如果沒有好,秦國統一六國還將再晚上百年,甚至很有可能淪為與他諸侯國相同的地位,最後統一全國的很有可能不是秦國,也正因她的鐵腕統治,加上對秦國內憂外患的得力處理,才幫助秦國日益強大,為日後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所以可以說羋月的功勞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秦始皇修建陵墓之時,特意為她留了一具黃金棺材,並且利用水銀灌注保證她屍體不腐,在地下世界中,也要讓自己的太祖母繼續守候秦國昌盛。

另外也有人認為,秦始皇陵墓中的女屍可能是秦始皇的生母趙姬,雖然趙姬生前讓秦始皇很難堪,與(LAO AI)的姦情在被秦始皇發現後,境況每日愈下,而當趙姬死後,秦始皇認為,縱然母親生前種種行為與帝王家族品格不符,但是無論怎樣。

那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因此。

在地宮當中為其留有一具棺材,也是在常理之中。

《史記》記載:「大事畢,已臧,閉中羨(yán,岩),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這段文字透露了地宮的三道大門,同時還寫出秦二世為了保密而以工匠殉葬的殘酷。

當秦始皇陵的修建進入尾聲之時,工匠正在地宮中門以內幹活,突然「閉中羨門,下外羨門」。

辛辛苦苦的工匠最終竟然一個也沒有逃出,全部成為殉葬品。

這段記載談到了「中羨門」「外羨門」,因此還應當有「內羨門」,地宮當有三道門。

司馬遷寫「中羨門」用了一個「閉」字,寫「外羨門」用了一個「下」字。

這說明「中羨門」是可以左右開合的,而「外羨門」則是能上下啟動的。

那麼「內羨門」是怎麼開合的呢?我們無法得知。

它可能與「中羨門」相仿,也可能和「外羨門」相似。

三道羨門當在一條直線上。

耗資如此巨大的地宮又位於什麼地方呢?

《漢舊儀》明確記載「其旁行三百丈乃止」,是指秦皇陵地宮是在墓壙之側「三百丈」遠的地方。

這是否意味著地宮並不在封土堆下,而是在封土堆之側的某一處呢?比如說驪山某處。

2002年中國政府第一次把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納入到「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之中,並且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與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聯手開展大規模的秦始皇陵考古勘察工作。

這項「863計劃」實際上是利用遙感考古與物探勘察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現代數位技術讓地下文物映現在顯示屏上,在不進行實際挖掘的基礎上探測秦始皇陵的地下遺存。

此次勘察動用了八大類二十二項物探方法,經過一年的努力,這項工程獲得突破性成果。

為了保證科學探測的精確,考古工作者還十分艱難地在封土堆上用洛陽鏟連續勘探,即用傳統方法驗證高科技手段的可靠性。

吳王夫差的墓穴比秦始皇更神秘

夫差執政時期,吳國極其好戰,連年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

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

趁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

夫差與晉爭霸成功,奪得霸主地位後匆匆趕回。

前473年,越再次興兵,終滅吳國,夫差自刎,時年55歲。

越國打敗吳國後,越王勾踐想把夫差流放甬東,給他百戶人家,讓他住在那裡。

夫差說:"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

我後悔不聽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地步。

"於是拔劍自刎,吳國滅亡。

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君王到底魂歸何處呢?史書中對此的記載寥寥無幾,秦始皇陵被發現了但是找不到入口,而這位主的墓穴位置到現在都沒有被世人發現,奇哉怪哉!

歷史上記載夫差墓在秦餘杭山之卑猶。

但在民國初年,國民黨元老、雲南李根源留居蘇州時,曾寫《西山訪古記》一文。

他親自察訪有關的古蹟,竟未找到夫差之墓,最後斷言夫差墓不在蘇州,至今成了一個謎。

據《吳越春秋·夫差內傳》記載:夫差被圍姑蘇後,曾偕陪臣一起突圍,晝行夜遁三日三夜,直到秦餘杭山,後面追兵迫近,他問前面為何地? 眾說前有胥山,他一聽當即心裡發慌,知道自己命將絕矣,愧對列祖列宗,愧對伍子肯,就舉劍自刎,而九個陪臣也盡忠而亡,一時悲慘至極。

據無錫民間傳說,夫差死後,越王勾踐為了表明自己是仁君,提出厚葬吳王夫差,遂在太湖中的一座孤島拖山(今名,該島距今馬山八公里)上建墓。

他動用5萬官兵在對岸的吳塘門挖土,一人一筐,運至拖山,堆成土墩。

至今拖山頂上還有一個大土墩,旁邊有九個小土墩,在太湖周圍的老百姓稱它為夫差墓。

當地盛傳一句諺言:欲見夫差身,要到齊水面。

原來大土墩的下面滿是石排,勾踐為了穩坐江山,讓吳族永遠不得翻身,想出了深埋夫差的惡毒計謀。

可見勾踐是一個心胸狹窄、詭計多端之輩,歷史上也有所評論。

如今吳塘門還有不少深潭,傳說是當年挖土所留。

據說在民國初年,有三個小墩被盜,拿出來九隻古樂器,形像橄欖形,二頭有孔,中間皆空,太湖上多風,常發出嗡嗡聲,盜墓人疑為有邪,不敢拿走,放在島上大王廟的神龕中,後被南方泉塾師朱浩然趁夜偷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為什麼不打開秦始皇陵墓

中國考古界1974年的春季發生了一件大事,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整整43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唐塞民眾……

40年不敢挖!秦始皇陵竟藏十六個驚天秘密!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考古學家們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唐塞民眾……

對於秦始皇陵地宮的幾多假設與猜想

秦始皇陵(簡稱秦陵)位於西安市臨潼縣城以東,距西安35公里,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而且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園。關於這座秦始皇的陵墓,在《史記》中有很詳細的記載。這個巨大的工程,動用70萬工匠,...

秦始皇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之謎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有關秦始皇陵地宮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做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始皇陵墓之謎 何時打開

秦始皇墓為什麼不挖,秦始皇陵墓之謎,秦始皇陵墓何時打開?本節主要內容將秦始皇秦始皇是誰?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墓為什麼不挖,因為挖掘機師傅還在藍翔技校,秦始皇的父親是誰?是他爹。秦始皇墓...

揭秘 呂不韋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位高權重的呂不韋,一時間掌握了風雲變幻的政治格局,站在政治風雲的中心,離皇權咫尺。前249年任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