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共同的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走進武則天(48)

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共同的秘密

文/梁迎春

《蘭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後代書家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人們對《蘭序亭》的關注有多少,對昭陵和乾陵的關注就有多少,這簡直愁郁了人們一千多年,《蘭亭序》是否仍留存在昭陵墓室之內?如果被溫韜鑿陵盜出,為何至今不見真跡流傳?又會不會是在乾陵內呢?

王羲之於公元353年,在蘭亭溪畔與當時的名士謝安、孫統、孫綽、支遁等41人相聚,其中26人賦詩41首,這可以說是古代詩詞上的一次盛宴。

王羲之即興記下了當時的盛況,《蘭亭序》由此而產生,全文28行、324字,其中的20個「之」字,無一雷同有如神助,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

也是中國書法史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

但《蘭亭序》真跡的境遇如雲如霧,千年來一直不知所蹤,我們不妨循著遒媚飄逸的風采,來追蹤絕世筆墨的印記吧。

據《雲門失蘭亭序記》載:「智永和尚為王羲之七世孫,王徽之後裔。

少年與兄孝賓一道在秦望山嘉祥寺舍俗入道。

精通般若法華諸經,好禪寂,罕接俗物,以善書名。

智永居永欣寺閣上臨書先袒遣貼三十餘年,所退筆頭,置之大竹簏,簏有一石之大,而五簏皆滿,取而之,號「退筆冢」。

人來求書及請題者如市,所居門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謂之「鐵門限」。

」這智永也是書法界的名人,開後代書法家書寫《千字文》之風,智永死後將《蘭亭序》傳給了辨才。

唐太宗晚年酷愛書法,夢寐以求想一睹《蘭亭序》的真跡,於是命辨才到京入道內場侍奉,後又派人設計將《蘭亭序》弄到手。

然而歷史卻總是留下太多的疑問,《蘭亭序》自到了李世民的手中以後,便再也不見天日,是李世民給帶到了墓中嗎?可是李世民的墓不幸被盜,唐末五代的溫韜在任陝西關中節度使期間,曾經盜出昭陵無數珍寶。

史載:「在鎮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珍寶。

」溫韜下令挖掘李世民的昭陵,可是昭陵修築異常堅固,士兵們費盡力氣打通了75丈長的墓道,進入地宮,見其建築及內部設施治宏麗,如同長安宮殿一樣。

士兵們將那些稀世珍寶一掃而光,並發現一個鐵箱子,打開一看,裡面藏的儘是李世民生前收藏的珍貴字畫,其中最珍貴的當屬東晉時期王羲之的真跡。

雖然過去二百多年了,裡面的紙張和墨跡依然如新。

這些珍寶全部被溫韜取了出來,但至今仍下落不明。

史書雖然記載了溫韜盜掘了昭陵,發現了王羲之的書法,但並沒有指明其中有《蘭亭序》。

況且後來溫韜的墓被盜了,在他生前的出土寶物清單上,也沒有《蘭亭序》。

因此有人斷定,溫韜匆忙盜墓,不能盡做清理,《蘭亭序》應該還藏於昭陵的某個更隱秘之處。

也有的史學家認為,《蘭亭序》有可能被愛好書法的李治暗中留下,因為李世民後期病重期間,是李治和武則天在旁伺候,他倆將真跡據為己有欣賞,而將掉了包的複製摹本隨葬昭陵,直到武則天去世才被帶進了乾陵。

弘道元年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遵照他的遺願「得還長安,死亦無憾」給安葬的,也許高宗在去世前,遺詔說明了將《蘭亭序》留給武則天,其他的生前喜愛的珠寶全部隨葬入墓?但從「軍國大事有不決著兼取天后」這句話來看,李治也很聰明,他有可能將《蘭亭序》託付給武則天。

但也有的史料載《蘭亭序》是枕在李世民腦袋下的,可溫韜盜取的寶物中並沒有《蘭亭序》,這麼說那就應該在乾陵,而不在昭陵。

哎,思來想去,李世民、李治、武則天的關係實在曖昧理不清,作為帝王的內心更是無法揣摩,或許只有武則天大墓開啟的那一天,才能解開這三人共同的秘密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第一行書《蘭亭序》到底藏在哪裡了

《蘭亭序》是書聖王羲之巔峰之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失傳千年,另人懷念!史書記載,在唐太宗遺詔中,明確要求《蘭亭序》陪葬。換句話說,這件寶貝應在昭陵。五代溫韜滅絕人性,已將昭陵挖掘一空,發現鍾繇...

千古第一行書《蘭亭序》下落真相最終解釋!

《蘭亭序》,被譽為「千古第一行書」,是書聖王羲之巔峰之作,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失傳千年,讓人懷念!史書記載,在唐太宗遺詔中,明確要求《蘭亭序》陪葬。換句話說,這件寶貝應在昭陵。五代溫韜滅絕人性,...